黨建理論的創新
時間:2022-06-20 04:53:00
導語:黨建理論的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們黨在領導全黨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歷史進程中,堅持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黨的建設的基本原理,從新時期執政黨建設所面臨的嶄新實際出發進行理論創新,在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若干重大問題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和黨自身建設規律的認識,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十七大以來黨建理論創新成果是多方面的,從理論的內在邏輯上看,大致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一、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為新時期執政黨建設奠定認識基礎
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是加強黨的建設的根本前提和基本依據。十七大在黨執政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艱辛探索的基礎上,對黨的歷史方位作出科學判斷。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對黨的歷史方位的正確認識,是十七大以來黨的建設理論創新的認識起點,成為我們黨十七大以來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研究和解決黨的建設問題的根本依據。
我們黨是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這是自*年黨成立以來就始終堅持而且永遠不變的根本性質。*多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這一馬克思主義政黨根本屬性。從黨成立到現在,我們黨始終強調加強黨的建設,說到底就是要通過黨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使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作為最廣大人民群眾維護、實現和發展自己利益工具的根本性質。但是,黨的建設從來是在不斷變化的復雜國際國內環境中進行的。我們黨成立后,曾經在長期的革命斗爭環境下進行黨的建設,建國后,又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進行黨的建設。就是在執政條件下,也經歷了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的執政環境,向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執政環境的歷史性轉變。我們黨自身建設的經驗教訓也反復證明,在黨的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只有首先認清了這些歷史條件的變化,才能深刻地把握黨的建設的基本規律。
十七大對黨的歷史方位的判斷表明,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對自身作為執政黨的角色和執政環境的變化有了理性的認知。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深刻認識到,由于黨的地位和環境的變化,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的特點與執政前相比、與建國后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相比、甚至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都有了很大的不同。首先,我們黨已經是一個執政黨。*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標志著我們黨已經由一個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轉變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的黨。實踐證明,領導奪取政權的黨和領導執掌政權的黨在一些重大問題上有著根本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一是生存環境不同。前者處于地下、非法狀態;后者則為公開、合法的狀態;二是奮斗目標不同。前者為奪取政權而奮斗;后者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而奮斗;三是社會基礎不同。前者扎根于特定社會不滿階層,后者廣泛代表社會各階層利益;四是活動方式不同。前者為大轟大鳴的群眾運動,后者強調依法治國、依法執政。其次,我們黨已經是一個在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執政黨。*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我們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從受到外部封鎖到對外開放,意味著黨要接受來自國際形勢變化的影響。特別是*世紀*年代末90年代初蘇東劇變后,隨著冷戰結束、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國際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曲折發展,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各種矛盾錯綜復雜,各種思潮相互激蕩,這對我們黨領導的事業和黨的建設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從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意味著黨要接受來自國內形勢變化的挑戰和考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內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新事物新問題層出不窮。特別是新世紀新階段,隨著我國改革和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種空前的社會變革,在給我們黨領導的事業帶來帶來巨大活力的同時,也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突出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為新時期執政黨建設確定理論主題
加強黨的建設,最根本的在于明確黨的建設的主題。黨的建設有了明確的主題,才會有正確的方向和思路。十七大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世紀新階段以來我們黨對黨的先進性問題深刻認知的基礎上,明確提出了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大理論命題。基于對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在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身建設中的主題地位的深刻認識,同時也是基于對不斷解決好這一重大課題的戰略思考,同志突出強調,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身建設的根本任務和永恒課題;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始終是我們黨生存、發展和壯大的根本性建設。
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重要內容。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我們黨的三代領導核心、鄧小平、都高度重視黨的先進性問題,在這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特別是新世紀新階段以來,我們黨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對黨的先進性問題獲得了清醒的認識。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黨的先進性是具體的、歷史的,必須放到推動當代中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中去考察,放到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奮斗中去考察,歸根到底要看黨在推動歷史前進中的作用。十七大以來,黨中央進一步提出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大戰略思想,同馬列主義創始人和我們黨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黨的先進性的重要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同時又以新的思想觀點和時代內容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黨的先進性建設的思想。
*05年1月,在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專題報告會上的講話中,第一次鮮明提出了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大新命題,強調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黨的先進性是歷史的具體的,既是一以貫之的,又是與時俱進的。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就是要緊緊圍繞黨的中心任務,通過推進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使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順應時展的潮流和我國社會發展進步的要求,反映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級黨組織不斷提高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始終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使廣大黨員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始終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使我們黨保持與時俱進的品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之后,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周年暨總結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大會上的講話,系統總結了我們黨*年來加強先進性建設的寶貴經驗。這就是:第一,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準確把握時代脈搏,保證黨始終與時展同步伐。第二,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黨始終與人民群眾共命運。第三,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使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不斷與時俱進,保證黨的全部工作始終符合實際和社會發展規律。第四,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圍繞黨的中心任務來進行,保證黨始終引領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第五,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保證黨始終具有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這些寶貴經驗來之不易,對于我們進一步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具有長期指導作用,必須十分珍視并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強調,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我們必須緊緊圍繞黨的歷史使命和中心任務,進一步推進黨的先進性建設。第一,要緊密結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第二,要緊密結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第三,要緊密結合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實踐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第四,要緊密結合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實踐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
的這些重要論述,全面總結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特別是先進性建設的經驗教訓,深刻闡明了在長期執政和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重大意義、科學內涵、目標任務和實現途徑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初步揭示了黨的先進性建設的規律,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的一個重大創新成果。
三、強調圍繞保持先進性加強黨的建設,為新時期執政黨建設繪就系統思路
在十七大以來不斷探索的基礎上,我們黨緊緊圍繞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這個問題,在新時期黨的建設問題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的理論觀點,形成了新時期黨的建設的系統思路。
第一、提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進一步明確了黨的建設的價值取向。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問題,原則問題。加強黨的建設,首要問題是要解決“為誰建設”的問題。只有明確“為誰建設”,“怎么建設”才會有正確的目標和方向。十七大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十七大閉幕不久,帶領中央書記處的同志去西柏坡重溫“兩個務必”的教導,提出: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真正為民掌好權、用好權,做到夙興夜寐、勤奮工作。*年*月*日,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的講話中,他強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對于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來說,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發揮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來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始終是最要緊的。指出,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根本要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具體地說:一是必須落實到黨和國家制定和實施方針政策的工作中去,使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順應時展的要求、反映人民的意愿;二是必須落實到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和行動中去,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三是必須落實到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中去。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能停留在口號和一般要求上,必須圍繞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來落實,努力把經濟社會發展的長遠戰略目標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階段性任務統一起來,把實現人民的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結合起來。這些重要思想,賦予我們黨的宗旨和執政理念以新的時代內涵和特征,集中體現了新時期執政黨建設的本質要求。
第二,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進一步明確了執政黨建設的重點內容。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是執政條件下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根本途徑,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著眼于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十七大明確提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十七大以來,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強調執政能力建設是黨執政后的一項根本建設,明確把執政能力建設作為執政條件下黨的建設的重點,并提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完整思路。反復強調,我們黨是執政黨,黨的各方面建設的成效最終都應該體現到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上來,體現到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上來;必須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和制度建設。*年召開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專門作出了《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這是我們黨的歷史上第一個指導執政能力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決定》在認真總結黨執政的成功經驗,深入分析我們黨治國理政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強調要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全黨要緊緊圍繞上述任務,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建新機制、增長新本領,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使黨的執政方略更加完善、執政體制更加健全、執政方式更加科學、執政基礎更加鞏固。
第三、提出黨的自身建設一系列新論斷,豐富完善了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基本思路。十七大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在黨的自身建設問題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觀點和論斷,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黨的建設的基本思路。比如,在黨的思想建設方面,提出了關于樹立大教育、大培訓觀念,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的思想;關于黨校工作要貫徹“艱苦奮斗、執政為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實事求是”二十字辦學方針的思想。在黨的組織建設方面,提出了關于牢固樹立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正確政績觀,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干部政績考核體系和制度的思想;關于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思想;關于營造黨內不同意見平等討論的環境,鼓勵和保護黨員講真話、講心里話的思想;關于以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的思想;關于真正重視、真情關懷、真心愛護廣大基層干部,加強城鄉基層組織陣地建設的思想。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提出了關于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的思想;關于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思想。在黨的制度建設方面,提出了關于加強以黨章為核心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建設,做到用制度管權、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思想,等等。這些重要思想,反映了時代和實踐發展對黨的建設的新要求,豐富了黨的建設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