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引導新階層的有序政治參與

時間:2022-07-21 05:47:00

導語:積極引導新階層的有序政治參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積極引導新階層的有序政治參與

新的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的特點

一、政治參與意識逐漸增強。由于反映和維護自身利益,要求公平對待、公平競爭、維護合法權益的愿望日益強烈,新的社會階層的利益訴求,已不再單純局限于經濟領域的自身利益,而逐漸希望參與社會政治生活,實現

自身政治價值。尤其是新的社會階層中一些素質較高、實力較強的代表性人士,這方面的要求更突出一些。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在人大代表中的比例也有增加的趨勢。第七次全國私營企業抽樣調查表明,作為新的社會階層重要組成部分的私營企業主,在力求經濟上有所作為的同時,對政治參與表現出了一定的興趣;有28.8%的私營企業主認為,“爭取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最為迫切。有關部門在常州調查發現,新的社會階層中,有意愿加入共產黨的占34.86%,有意加入派的占8.77%。從新的社會階層人大代表發揮作用的情況看,絕大多數能夠從整體利益出發,發揮較好的作用。他們的提案內容并不僅局限于自身的要求,關注比較多的是社會發展、城市建設和社會公益事業。

二、政治參與能力逐漸提高。新的社會階層參與政治活動有較大的局限性。由于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他們很大一部分精力要放到經濟活動中去。從主觀上講,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政治參與水平低,并不意味著他們對政治不感興趣。有學者調查發現,深圳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對于“是否關注政治現象”問題,有50%表示“非常關注”,表示“一般”的占35.5%,表示“不關注”的只有11.9%;對于“是否對自己的政治地位滿意”問題,表示“一般”、“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的分別是48.7%、14.7%和10%;對于“是否愿意參與政治”問題,表示“不愿意”的只有14.8%,表示“非常愿意”、“一般”、和“讓我參與就參與”的分別為22.2%、33.1%和28.1%;三者相加,有政治參與意愿的高達83.4%。政治參與能力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不斷提高的。新的社會階層政治參與能力就處于這樣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現在,他們可以獲得或爭取到的政治參與機會越來越多,所以,政治參與能力逐漸提高,將是新的社會階層發展的一個顯著趨勢。

三、對政治參與渠道滿意度較低。由于大多數新的社會階層沒有系統和對口管理部門,即使有主管部門也只是在工作上、業務上給予指導,政治參與和溝通聯系渠道不健全、不暢通。調查發現,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普遍抱怨不能夠經常參加由黨政部門和有關單位舉辦的座談會,以反映他們的呼聲,也缺少有效途徑將其愿望和要求納入黨委和政府決策過程。在常州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中,認為參政“非常必要,現階段還很不足,必須大力推進和改善”者,占84.06%,只有15.94%的被調查者認為“新的社會階層參政在目前不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將來是必要的”。在深圳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中,只有19%的人認為自己參政渠道“暢通”,而有37.7%和35.5%的人認為自己參政議政的渠道“一般”和“不暢通”,其中接受調查的民營企業科技人員和技術人員認為自己參政渠道“不暢通”的高達55.6%;參與政治的途徑一般是“參加社團和行業組織”,比例為51.9%;普遍認為,個體協會、私營企業主協會、律師協會等中介組織作為反映他們要求和愿望的“娘家”,“權力太小”,說話不被重視。

四、政治參與具有功利性,并呈現個體性、分散性。絕大多數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都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但尚不穩定。一方面,他們不可能將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政治領域,而不得不首先專心于自己企業本身的發展,在客觀上對政治參與力不從心,而且與之相適應,其政治需求都是具體的、關系他們切身利益的問題,如戶口政策、政府工作人員不正之風、政府工作效率不高等。這也決定了新的社會階層政治參與主要是功利性參與,而不是理念性參與。另外,雖然在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中,有的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而且幾乎所有的人參加了個協等社團組織,但在政治參與形式上,總體上具有個體性而非組織性,即便是通過律師協會等社團組織來影響政府決策,一般也都是個人行為,基本上沒有聯合起來的共同行動。值得注意的是,新的社會階層在群體協同性政治參與方面已經有了萌芽。

積極引導規范促進有序參與

一、拓寬暢通新的社會階層政治參與渠道。充分發揮新的社會階層在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制度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方面的積極作用,在各級人大、政協適當擴大新的社會階層人員的比例,不斷拓寬新的社會階層政治參與主渠道和主陣地,創新參政議政內容與形式;在政治決策系統和新的社會階層組織之間建立咨詢、協商對話機制,建立健全包括律師、會計師專業界等在內的決策咨詢機制,在制定和出臺涉及他們利益、領域的政策法律之前,征求他們的意見,保證新的社會階層的利益訴求以及有關專業人士的意見,能夠順暢地傳遞到決策中心,準確反映到決策過程;進一步發揮工商聯和人民團體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成為有利于反映、協調、維護和引導新的社會階層利益訴求的有效組織形式,從而把新的社會階層的各種政治訴求納入到民主協商的政治框架和制度中來;加強黨政部門特別是相關單位與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之間的聯系,組織各種座談會,傾聽他們的呼聲,反映他們的訴求,反映熱點、難點問題,供決策參考。

二、積極引導新的社會階層理性合法有序地表達政治訴求。充分尊重新的社會階層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和逐步擴大有序政治參與要求,努力引導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通過理性合法有序方式表達政治訴求,使統一戰線成為黨領導新的社會階層進行政治參與的有效途徑;以各級工商聯組織、行業協會、異地商會等為依托,廣泛組織會員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引導會員愛國、敬業、誠信、守法,積極參政議政;鼓勵和支持建立有利于新的社會階層自我保護和相互協調的中介組織,支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參與各種合法社會團體、協會、行會組織,充分發揮這些組織在表達和聚合其成員利益方面的積極作用,鼓勵和支持他們通過這些組織反映意見和要求,高度重視和支持這些組織依法開展工作,建立健全政治訴求表達機制、整合機制和實現機制。

三、建立健全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培養選拔使用機制。一方面,深入研究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的特點和成長規律,放寬視野,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在新的社會階層中物色一批有代表性的人物,建立檔案,動態管理,有意識地進行培養。另一方面,加大對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政治安排的力度,不斷滿足新的社會階層的合法政治訴求;在派、工商聯和各人民團體安排中,充分考慮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把新的社會階層的政治訴求納入到多黨合作、政治協商框架和制度中來;積極聘請他們擔任特約監察員、檢察員、審計員和教育督導員等;把好入口關,強化溝通服務,加強監督考核,建立健全退出機制。

四、認真做好吸收新的社會階層優秀分子加入中國共產黨工作。把新的社會階層的優秀分子吸收到共產黨內來,是通過發揮執政黨的政治參與功能,規范新的社會階層政治參與行為,保持政治穩定的重要而現實的途徑。應通過教育引導,將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斗、經過長期考驗、符合黨員條件的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先進分子吸收到共產黨內,增強執政黨在全社會中的影響力和凝聚力。當然,在發展新的社會階層成員入黨這個問題上必須謹慎。要嚴格按照組織程序,成熟一個發展一個,防止一哄而上,避免適得其反。同時,針對新的社會階層黨員思想活躍、分布領域廣、個體情況差異大的特點,本著求真務實的精神,在傳統工作方法和活動方式的基礎上開拓創新,有針對性地開展黨員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