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價審計面對入世的思考
時間:2022-07-23 06:39:00
導語:工程造價審計面對入世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已成功地加入了WTO,隨著入世步伐的邁進,全球一體化的格局已逐步形成,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工作與國際接軌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所以,面臨著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的局面,各行各業都會思考應對的措施。工程造價管理最基本的內容就是合理確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價,而這正是工程造價審計工作的本質。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按市場定價來建立我國建設定價制度,維護國家在造價確定方面的利益,是我們每一個工程造價審計人員應思考的問題。我們將如何建立一套適應我國國情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才能使我國的工程造價管理工作盡快與國際慣例接軌,使我們的工程造價審計工作,在入世后更好地發揮造價控制和管理的功效。為此,本文結合工作實際,談幾點想法,供同行參考。
一.入世要求加快改革現有工程造價管理體系
我國加入WTO后,工程造價管理將逐步走向市場化、規范化和國際化,首當其沖的就是要改革原有的定額計價、定價模式及方法。我國的定額是按社會平均成本的原則編制的,反映的是某一時期內消耗在單位工程上的社會必要勞動量水平。因此,定額規定的成本價與企業成本價是有一定差距的。在取費上,采用的是差別費率原則,即有的省、市按企業類別,有的按工程類別,這種模式可能在我國加入WTO后會引起爭議。世貿組織的宗旨是通過推行市場開放,公平貿易,權利和義務平等的原則來促進各國經濟一體化,并遵守國際經濟合作活動的規則。所以,為了與世界接軌,適應新的規則,就必須改革現有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和工程造價計價方式。從“量價合一,固定收費”向“控制量,放開價,競爭費”實行“量價分離”過渡,加快實現由政府行為定價到市場定價轉變的進程,最終形成以市場價格為中心的建筑工程造價改革模式。現階段,《建筑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的實施,就標志著我國建設工程適應市場定價機制,深化工程造價改革的航船正在啟錨。
二.工程造價審計如何應對改革的挑戰
(一).明確工程造價管理體系改革對工程造價審計的影響
1.在審計依據上向重合同轉變
審計工作是要有依據的。定額以前是按一種國家定價性質文件執行的,是審計最重要的依據。消耗量、材料價格、費用等都是由定額規定下來的,而工程造管理價體系的改革弱化了定額的作用,還原了它本身的屬性——信息,起參考作用,最多是指導作用。相比之下,合同作為審計依據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以前的合同對工程造價的具體問題(生產要素單價、消耗量、費用、費率及索賠等)涉及不多。而WTO的新規則,通過競爭確定的項目,在合同中必須予以更具體的約定。如國際上應用很廣的FIDIC合同條件,它將工程技術、法律、經濟和管理科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隨著我國監理制的推進和與世界接軌步伐的邁進,FIDIC合同條件已廣泛應用于世行、亞行貸款項目,以及國際性招投標項目。
FIDIC合同條件中涉及費用管理的條款范圍很廣,包括有關工程計量的規定;合同履行過程中結算與支付的規定;工程變更和價格調整的規定;以及索賠的規定等。所以,合同是核定和控制工程造價必需的依據,對工程造價起決定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加入WTO的要求,“合同”對工程造價的影響將更顯其“威力”,勢必凸現合同的重要依據作用。
2.在審計內容和重點上向跟蹤審計轉變
以前的審計內容和重點是竣工結算終端把關。審查按竣工圖計算的工程量是否準確,套用定額、取費以及調整的材料價格是否合理等。而實行了工程量清單計價方式后,審核確定施工方實際完成的工程量,將是首要任務。這就要求我們的審計工作要向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深入,進行全過程的跟蹤審計。對合同約定或實際確定的消耗量、生產要素價格和各種費用及數值,作為合同文件的一部分也需加以重點審核。另外,對索賠證據及索賠程序執行的合規性審查,將成為工程造價審計的重點。以上種種,均要求審計人員更加深入到施工現場,參加全過程的造價控制,時刻掌握第一手資料,將工程審計工作的內容和重點轉移到跟蹤現場。只有充分掌握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了解整個工程的具體實施過程,抓住了工程建設的命脈,才能保證工程造價審計工作的精度。
(二).工程造價審計應采取的對策
1.思想上改變觀念
從死扣定額轉變為認識到消耗量、生產要素價格、各項費用及數值都是由市場決定的。要加強對生產要素價格的調查,逐步建立起常用材料、人工、機械的價格庫。以消耗定額為基礎,結合實際,利用網絡系統,及時掌握市場信息,積累資料。這樣,在具體應用時才會有依有據,信手拈來,提高審計效率和精度。
2.審計工作向項目前期深入
審計人員要提早介入招投標工作。首先對招標文件進行審查,避免出現招標文件內容不合理或招標范圍不明確的現象,確保招標文件的嚴密性和完備性。如某廣場施工項目,工程送審時發現,合同約定設計變更部分的取費按招標文件執行,而招標文件已規定的取費類別超出了國家規定的標準,使造價審計工作十分被動,增加審計工作難度的同時又不能很好地控制工程造價。所以,對招標文件進行審核是必要的。同時,也要加強標底的審核工作,保證標底價的合理性和準確性,使簽訂合同中約定的承包內容具體化,也為施工中發生設計變更和材料調差提供依據。
合同作為甲乙雙方為完成商定的建筑安裝工程而明確相互間權利和義務關系的協議,必將對工程造價的許多因素給予約定。故而在簽訂合同時,審計工作應及早介入。應注重合同的嚴密性、完備性審查。對影響工程造價的各項條款把關,特別注意材料價格、取費依據、計價方式、索賠處理等,均應作明確規定,為結算審計工作掌握主動打下基礎。否則一旦形成不合理條款,就無法更改,使國家和集體利益蒙受不必要的損失。對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無論工程大小,均應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統一制定的正規合同文本,以保證合同條款的完備性。審查合同條款時,針對不同的工程,應特別重視專用條款和補充條款的約定是否嚴密。在實際工作中發現,有些工程項目采用由施工方起草,建設方修改,雙方協商簽訂的合同。這種作法很容易造成合同條款的不嚴謹,使施工方有空可鉆,從而影響審計工作的效果。
將工程造價審計工作前深,使審計人員從造價審計的源頭把關,必將發揮造價審計工作的超前制約功能,更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工程造價,使審計工作具有連續性,更好地體現造價審計工作的效能。
3.嚴格要求送審資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
對每一個送審項目都要求施工方將結算資料分類裝訂成冊,由建設管理部門審查合格后方可報審。所有結算資料要真實完整,杜絕補簽資料現象。這樣,既促使甲乙雙方更加重視資料整理的及時和完整,又可減少造假證據的機會,同時對加強項目前期和實施過程的管理工作也起到了監督作用,使工程項目管理更趨規范。
4.加強學習、提高造價審計人員素質
為了應對入世后國際慣例的要求,工程造價審計的方式、方法、內容、依據等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審計人員要不斷加強學習。許多單位的內審人員,并非是建筑工程專業,大多是財會專業經培訓后上崗,對建筑工程知識的掌握并不十分精通和全面。工程造價審計人員不僅要學習審計法規,還要加強建筑工程專業知識的學習,重視索賠知識的掌握。在南方某省,曾有過被外國施工企業索賠金額是合同金額壹倍以上事情的發生,這就是我們缺乏索賠知識造成的。現階段,各高校新增地的增多,基礎設施超常規發展,校園建設蒸蒸日上,基本建設投資龐大。所以,作為高校的工程造價審計人員更要不斷更新知識,積累經驗,及時補充經濟、法律、風險等相關知識,不斷充實自己,完善知識結構,倡導審計人員積極參加全國注冊造價師考試,提高自身素質,以勝任入世后的造價審計工作。
面對WTO的挑戰,要想適應國際市場,做到與國際同發展,就要在思想觀念、立法體系、行業創新、計價模式、人才培育、業務建設等方面采取相應措施,規劃和建設好完整、配套的工程造價體系,才能更好地開展工程造價審計工作。總之,入世對我們工程造價審計人員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只有不斷學習,以精通的專業知識迎接入世的到來,推動建筑工程造價審計工作的發展,順利與國際接軌。只有順應時勢的要求,抓住機遇,才能搞好入世后的建筑工程造價審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