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司采取系列舉措為林業災后重建提供科技支撐
時間:2022-07-24 04:22:00
導語:科技司采取系列舉措為林業災后重建提供科技支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了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林業災后恢復重建中的重要作用,達到事半功倍、“四兩撥千斤”的成效,科技司認真貫徹落實局黨組特別是賈局長、李副局長、祝副局長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及時把工作重點從為抗災救災提供技術服務轉移到為災后恢復重建提供科技支撐上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組織編制災后恢復重建技術要點。在圍繞“救災減災”工作組織編寫第一期技術要點――《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地區林業科技救災減災技術要點》的基礎上,組織有關單位和專家,圍繞“災后重建”工作,以科技人員在救災減災階段深入災區第一線進行現場指導并獲取的第一手信息和資料為依據,結合現有科技成果和技術,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又編寫了第二期技術要點――《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地區林業災后恢復重建技術要點》。《要點》從種苗生產恢復、南方主要造林樹種恢復與重建、林下植被恢復及利用、受損林木清理利用、受損林木撫育、竹林復壯、自然保護區修復、野生動物災后種群恢復、森林火災防控等九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技術應對方案,具有很強的指導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對于指導災區搞好恢復重建和促進林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組織專家開展網上“坐堂應診”活動。在組織編寫救災減災和災后重建“技術要點”以解決“共性”問題,并動員廣大科技人員深入受災一線指導救災減災工作,開展面對面、手把手技術服務的同時,根據這次災害涉及林業的面積大、范圍廣,不同地方的受災情況多種多樣,有很多地方沒法組織專家開展現場指導等情況,科技司聯合局辦公室,充分利用現達的互聯網技術,組織專家以“坐堂”的方式定時在網上解答林農和基層林業技術人員在生產中遇到的“個性”問題,為他們提供及時、具體的解決方法和操作技巧。這不僅為林業災后恢復重建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技術指導,也開辟了科技為林業生產建設服務的新途徑、新方式。
活動每周開展1-2次,每次2小時,每次重點圍繞1-2個主要樹種,選擇2-3位權威專家“坐堂”。目前,已分別于3月3日和6日成功舉辦了兩期,分別圍繞“用材林防災減災技術與生產管理技術”和“油茶災后重建與恢復技術”,通過邀請相關學科的知名專家針對網友們提出的技術問題進行非常詳細、具體的解答,取得了明顯成效。特別是在第二期油茶專題中,短短2個小時內,網友提問多達50多個,專家都逐一給出了具體、詳細的答復,得到了網友的一致好評。大家普遍表示,專家的回答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增強了他們搞好災后恢復重建的信心。
三、組織專家組深入基層開展技術指導。按照局黨組的統一部署,科技司組織2個專家組,分別于3月1日和3月3日出發,赴湖北、廣西開展災后恢復重建技術指導。專家組通過現場察看災情,與當地技術人員共同分析災害損失程度,研究確定災后恢復重建技術措施,并舉辦技術培訓班、開展現場指導等,為地方開展恢復重建給予了有力的技術指導。同時,結合局黨組關于加強油茶產業發展的重要指示和當前油茶栽培主要省區的受災現狀,科技司還牽頭組織了3個調研組,分赴湖南、江西、安徽、貴州、浙江和廣西等6個省區,就災后恢復重建的重點內容之一――油茶受災情況及災后恢復重建問題開展專題調研。
四、進一步部署生態定位站觀測研究工作。為確保林業科研工作不因雨雪冰凍災害而中斷,特別是確保科學基礎數據積累的連續性,科技司在全面調查了解野外生態定位觀測臺災受損情況,并緊急組織開展恢復重建的基礎上,又專門下發了《關于做好生態定位站災后恢復重建及相關觀測研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生態定位站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抓緊時機,積極主動地做好災后恢復重建,盡快恢復野外觀測研究工作,并加強防范意識,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保護區域森林火災等次生災害的發生。同時,要求各生態定位站從科學技術、應急響應以及提高林業應對自然災害能力和生態服務功能的角度,認真觀測研究和評估這場災害對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
精品范文
10科技創新經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