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么選擇市場經濟
時間:2022-07-24 06:32:00
導語:中國為什么選擇市場經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場經濟的魅力是以健全的市場經濟的基本制度構造為前提的,沒有健全的市場經濟的制度構造,市場經濟的功能是斷然發揮不出來的。我國理論界所講的“好的市場經濟”或者“不好的市場經濟”,實質上是市場經濟的制度構造健全不健全的問題。
健全的市場經濟的制度架構首先要有健全的微觀主體。健全的微觀主體
的最根本的特征是產權明確,這里所講的明確是指人格化的,產權物的命運與所有者的命運休戚相關。為什么必須如此呢?這是因為市場經濟是以交換或者交易的方式組織社會經濟運行的,交換以商品屬于不同的所有者為前提。馬克思說,“商品不能自己到市場去,不能自己去交換。由此,我們必須尋找它的監護人——商品所有者”。需要強調的是,在交換中商品的命運就是商品所有者的命運。商品交換是一個驚險的跳躍,如果跳不過去,摔壞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產權所有者。
美國一位名叫詹姆斯·戈互特尼的學者具體闡述了明確的產權對于市場經濟的意義。⑴明確的、人格化的產權激發了明智的管理工作。在產權明確的情況下,財產所有者總是密切關注他們財產的使用情況,因為財產一旦遭到損害,濫用或者被錯誤地使用,他們就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⑵明確的、人格化的產權使人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從而增進了公眾的福利,責任感是以明確的產權為物質基礎的。在產權不明確的情況下,要塑造出責任感難度很大。⑶明確的產權激勵其所有者以最有利于他人的形式開發并利用資源。具體表現為:產權所有者會千方百計地創造和發展他人有強烈需求的技術;以最有利于他人的方式利用資源,因為只有社會需要,才能最終有利于自己。⑷明確的產權激勵,為解決稀缺問題提供了最為廣闊的知識空間。⑸明確的產權使現有的資源所有者為將來節約資源。即是說,如果預期未來使用某一資源的價值高于現在使用該資源的價值,這種資源就將被留到將來使用。
總之,市場經濟必須有人格化的明確的產權,否則,市場經濟就會先天不足,就會發生混亂,就難以達到用市場配置資源的最佳效果。
市場經濟構建的第二個重要方面是必須明確界定政府定位和政府職能。從歷史的發展過程來看,率先進入市場經濟的國家幾乎無一例外地是從正確界定政府職能、乃至限制政府的權力開始的。
那么,政府在市場經濟下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呢?亞當·斯密的最先論述為其描述了至今依然閃爍著思想光輝的最基本的框架。密斯認為,在市場經濟下政府的基本職能是:一是公共安全。斯密說:“君主的義務,首先在于保護本國社會的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獨立社會的暴行與侵略”。二是法律程序。“君主的第二個義務,為保護人民,不使社會中的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辱或壓迫,換言之,就是設立一個嚴正的司法行政機構”。三是提供其他公共產品。斯密指出:“君主或國家的第三種義務就是建立并維持某些公共機關和公共工程。這類機關和工程,對于一個大社會當然是有很大利益的,但就其性質來說,由個人或少數人辦理,所得利潤絕不能償其所費。所以這種事業,不能期望個人或少數人出來創辦或維持。”斯密的這些論述是科學的,是有預見性的,實踐中的市場經濟國家的政府職能被明確界定為:保護產權,提供規則,創造良好的環境,維護市場秩序,進行迫不得已的宏觀調控。如果說企業可以在法律沒有規定的不能活動的范圍都可以活動,那么,政府只能是法律規定干什么才能干什么。
經濟發展的事實和現代經濟學證明了政府一定不能越位,市場能解決的事情盡量留給市場去解決,市場會把資源分配到效率最高的地方,政府只會把資源分配到政治程序允許的地方,分配到政府領導人偏好的地方。如果政府職能越位,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那就會造成混亂,加大交易費用。政府也不能機構太多、管事太多。腐敗通常與管理的多少成正相關關系,同監督力度成反比例關系。秘魯經濟學家赫南多·德·索托作過一項引人入勝的工作,他和他的研究人員準備在利馬市的郊區開一個個人售衣攤作為合法注冊的企業,他和他的研究者發誓不進行賄賂,以便讓他們的努力反映完全遵守法律的成本。最終,他們在10個場合被要求進行賄賂,為了防止計劃破產,他們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賄賂了兩次。這個小組每天工作6個小時,一直工作了42個星期,以便從7個不同的政府部門得到11個不同的許可證。他們的努力不包括時間,花費1231美元,這是一個秘魯人最低月工資的31倍—這就是開辦一個個人小店的全部費用,這就是過多的政府管制產生的腐敗和低效。
健全的微觀主體和科學的政府架構是市場經濟的制度安排的硬件,市場經濟還需要與之相適應的文化,即非正規的制度安排。
價值評價體系和社會誘導信號是社會文化的主要內容。市場經濟的誘導信號會使人們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會把少有的聰明人首先引導到從事產業經營即實際經濟發展的軌道上,因為人們通常認為合法的致富是每個人的天職,這就完全不同于少有的聰明人都對為官趨之若鶩的“官本位”的價值取向。“官本位”的誘導信號與市場經濟是格格不入的。
除了社會價值誘導信號外,市場經濟下的文化基本特征還有:⑴人的普遍的獨立性。市場經濟下的人是擺脫了人身依附的人,是可以自由選擇并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的人。⑵盡可能地把資源變成資本的思維習慣。⑶無疆界的交易形成了開放,人們推崇起點平等即機會均等,比較優勢原理和價值規律在社會的各個層面廣泛地發揮作用。⑷交易以明確的產權為基礎,形成了鐵一樣的產權觀念和契約觀念,誠信是人們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⑸永不滿足,永遠進取。
在市場經濟的制度架構中,除了上述諸點之外,市場經濟還需要發達的中間組織。以上諸方面的有機結合,構成了市場經濟的制度體系。有了這樣的制度體系,市場經濟才能有效地發揮其積極功能。市場經濟的制度體系是我們預想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參照系。相對于旨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我們依然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