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市場上半年形勢分析及下半年預測
時間:2022-07-25 05:00:00
導語:商品市場上半年形勢分析及下半年預測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上半年,全省各級內貿行業主管部門,按照商務部、省委和省政府的要求,認真做好內貿行業各項工作,確保商品市場貨源充足、品種豐富、消費安全,未出現脫銷、搶購現象,使我省消費品市場銷售在去年較快增長的基礎上,繼續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勢頭。
一、上半年商品市場運行情況
(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7.8億元,總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4億元,同比增長15.3%,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增幅居中部6省第一位,全國排名第六位,增幅超出全國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
(二)城鄉市場同比快速增長,且農村市場增長有所加快。上半年,我省城市市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58.8億元,同比增長17.1%;農村市場(縣及縣以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18.9億元,同比增長13.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了0.3個百分點。
(三)批發零售貿易業穩步增長,餐飲業增速高居第一。上半年,全省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602.1億元,占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8.8%,同比增長15.1%;全省餐飲業實現銷售額68.3億元,同比增長18.9%,增幅高出社會消費品銷售額3.6個百分點,居各行業之冠;其它行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4億元,同比增長6.8%。
(四)各設區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但消費水平差距較大。從總量看,上半年全省11個設區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最大的是南昌市,達171.1億元,占全省總量的25.2%;其次是贛州市達84.1億元,占全省總量的12.4%;上饒市達77.9億元,占全省總量的11.5%;以上三個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全省總量的49.1%。
從增速看,上半年增長幅度最高的是上饒市,同比增幅達16.6%;景德鎮市、新余市均以16.5%的增幅緊隨其后;再次是萍鄉市,增幅為16.3%。
從消費水平看,上半年全省人均社會消費額1612元,其中最高的是南昌市,人均達到3889元;依次是景德鎮市2268元,新余市2157元,鷹潭市2057元,萍鄉市2002元,均超過全省人均水平;消費水平最低的吉安市為1021元,與南昌市相差2868元。
(五)生產資料銷售額總體呈降勢。1-6月份,全省12家重點物資企業共實現物資銷售額170140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53%。全省重點物資企業共實現銷售鋼材260306噸,同比下降21.75%,銷售廢鋼鐵40853噸,同比增長11.69%。
二、上半年商品市場運行特點
(一)節日效益明顯。每到元旦、春節、"五一"、"十一",市場節日氛圍都變得非常濃厚。由于節日集中放假七天,各商家節前都紛紛備足貨源,并適時推出形式多樣的促銷活動,打折、抽獎、有買有送的活動隨處可見,使商場客流量大增,為平日的幾倍多,人氣帶動銷售,使各類商品銷勢喜人。節日期間消費熱點主要集中在食品、煙酒、服裝等傳統商品上;各種高檔手機、大屏幕平板、液晶彩電等高檔家用電器銷售量大增;服裝、食品、通訊器材和家用電器類商品在節日市場中唱主角,引領零售市場消費熱點。據統計,南昌百貨大樓春節期間,銷售額為3070.46萬元,同比增長14.91%;"五一"期間,銷售額為4976萬元,同比增長45.91%。洪城大廈春節期間,銷售額為1133.92萬元,同比增長4.5%;"五一"期間,銷售額為2861萬元,同比增長5.14%。南昌亨得利春節期間,銷售額為538.52萬元,同比增長22.25%;"五一"期間,銷售額為565萬元,同比增長10.4%。春節期間,新洪客隆八一店銷售額為700萬元,同比增長21%;"五一"期間,太平洋購物廣場銷售額為1196萬元,同比增長24.97%。其它各大商場銷售額也有不同程度的的增長,節日效益明顯。
(二)、餐飲市場旺勢不減。近年來,餐飲市場持續擴大,同比增長一直遙遙領先。隨著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親朋好友在餐館聚餐已是常事,各類休閑咖啡廳已成青年男女的最愛,旅游度假、婚嫁喜慶、年夜飯等,都給整個餐飲市場帶來極大商機,餐飲市場看好。
(三)物價總水平略升。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0.4;其中城市為100.3,農村為100.6。增長幅度最大的是居住為105.7,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0.3。今年以來,南昌市水果和蔬菜的價格一路走高。最普通的紅富士蘋果要7元/公斤,部分蔬菜的價格遠遠超過了豬肉的價格,鮮香菇的價格每公斤要近10元,外地的小紅尖辣椒每公斤賣到12-20元,受國際國內糖價影響,糖類價格持續上漲,只有豬肉價格下跌明顯,創近4年來最低價。
三、下半年商品市場分析
(一)下半年全省商品市場繼續保持增長的因素
1、完善消費政策,擴大消費范圍和規模。今年是"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規劃提出的有關擴大內需的舉措,對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為配合實施"十一五"規劃,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題,商務部制定了一系列舉措,提出建立完善的社區商業服務體系和城鄉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并根據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商品流通的實際情況,組織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社區商業雙進工程"等,極大地開拓消費需求的增長空間。雖然有收入和預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但有國家政策的扶持,我省商品市場還是具備了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和空間。
2、城鄉居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增強。*年地方政府在收入政策上向低收入者傾斜,低收入階層的收入狀況將不斷得以改善,政府出臺了有關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失業人員補貼等政策措施,努力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嚴格執行企業最低工資制度以全面增加居民收入。*年下半年國家將對公務員進行工資結構調整,提高工資標準,給公務員及相關部門人員增加工資,居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必將加強。各級政府支持農業發展、保護農民利益的措施也不斷加大,農民工工資拖欠的問題,已得到較好的解決。在國家政策引導下,農業增產增收的局面仍將保持,使他們的生活必須消費得到更好的滿足。
3、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有利于擴大即期消費。隨著各種社會福利制度的取消,醫療、住房、教育和養老等方面未來的支出大小直接影響到居民的消費,90年代中后期多項涉及到個人的福利制度改革,在相當程度上制約了那一時期消費需求的增長,當我國經濟重新進入擴張期,國家財力不斷增長,且財力支出從發展生產轉向改善人民生活方面以后,有關部門開始重新審視和進一步完善各項改革制度,以期建立公平、合理和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例如,國家出臺了較為嚴厲的制止教育高收費、亂收費的措施,強調中小學的義務教育性質,從*年起,國家還將用兩年時間在農村全面免除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一些家庭在教育支出上的不堪重負得到緩解。最近有關部門又對醫療制度改革進行重新思考,提出醫、藥分開和建立收費國家醫院的設想,以解決老百姓看不起病的問題。從*年起,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參加醫療合作的農民的補助提高到20元。此外,國家財政對住房改革的貨幣補貼落到實處,對住房不達標和無房人員進行貨幣補貼等等。上述政策,一方面是對改革措施進一步地完善;另一方面是以減輕改革對居民消費的沖擊和對未來支出的過份顧慮。隨著各項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和人性化設計,居民對未來預期不斷看好,消費需求將不斷釋放。
4、物價總體水平保持穩定。下半年,我省商品價格總體仍保持基本穩定。糧食類價格基本平穩,部分農產品市場價格小幅上升。豬肉市場受生豬存欄量下降的影響,預計下半年豬肉市場價格繼續穩定回升。
5、服務性消費將快速增長。其主要原因:一是GDP水平進一步提高,為服務消費增長創造了條件。今年二季度,我省經濟快速增長,GDP增速達12.6%,經濟實力和貨幣支付能力的提高,將進一步推動居民發展性和享受性消費的快速增長。二是餐飲業將成為服務消費增長的重中之重。自"十五"以來,我省餐飲業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例逐年遞增,由2000年的8.5%增至今年上半年的10.1%,餐飲業快速增長將極大地帶動相關服務型消費的快速增長。
(二)商品市場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上半年,全省商品市場出現快速增長的同時,諸多制約市場發展的問題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
1、原材料價格上漲帶動消費品價格上升。上半年,受國際原油、糖價影響,國內市場的能源、食糖、金屬等工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并波及到運輸、人工費用等上漲,使部分生活用品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導致物價上漲,最終影響消費市場擴大。
2、消費傾向不足,儲蓄意愿過強。由于物價指數上升,消費信心指數下降,致使城鄉居民消費傾向不足,儲蓄傾向偏高。統計資料顯示,1-6月份我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880.78元,人均消費性支出為3270.56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1523.25元,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為884.25元,居民消費傾向不足;而6月末全省儲蓄存款余額為3098.20億元,比年初增加345.12億元。高儲蓄率將導致高投資率,而高投資率所形成的產能又不能被國內消費吸納,就將造成產能過剩的局面。
3、市場秩序還存在不規范現象。市場無序競爭、假冒偽劣等現象在一定程度上繼續存在,食品安全問題仍較嚴重,這些因素直接影響著消費品市場的快速增長和持續發展。
四、下半年商品市場預測
綜合分析認為,*年全省消費品市場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勢頭。預計全年將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00億元以上,增長幅度超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