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經濟形勢分析及明年走勢展望

時間:2022-07-25 07:06:00

導語:全省經濟形勢分析及明年走勢展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省經濟形勢分析及明年走勢展望

今年以來,全省上下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貫徹執行中央的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國民經濟呈現了平穩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經濟運行中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有效抑制,整體經濟正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發展。明年要在鞏固宏觀調控成果的基礎上,加速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深化改革,保持國民經濟穩健發展,為“十一五”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總體評價

整體經濟平穩快速增長,多數指標保持近年來最好水平,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成效,增長活力進一步增強。

(一)整體經濟繼續保持近8年來最好水平

——宏觀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生產總值一季度為12.2%,上半年達到12.6%,隨著宏觀調控各項措施的逐步到位,前三季度經濟未出現大的起落,在快速增長的軌道上穩健運行,全省生產總值完成222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7%,是近8年以來同期最高增幅。

——供給能力明顯增強。農業豐產豐收。一產394億元,增長7.6%,同比加快4.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0.8%。二產988億元,增長18.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7.3%。1-10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486.02億元,同比增長25.8%,增幅同比加快5.1個百分點。三產838億元,增長8.8%,加快1.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1.9%。消費品市場穩中趨旺。1-10月,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1.8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2%。

——經濟運行質量同步提高。財政收入和工業效益與經濟同步較快增長。1-10月,財政總收入和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分別完成279.3億元和161.6億元,增長20.4%和20.1%。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125.2%,同比提高點15.9個百分點,為1992年以來同期最好水平;實現利潤55.2億元,增長34.4%。

——對外開放勢頭強勁。外貿進出口繼續快速增長。1-10月,全省進出口總額28.31億美元,增長39.9%。其中,出口額15.95億美元,增長34.0%;進口12.36億元,增長48.2%。利用外資增長加快。1-10月,全省外商直接投資項目713個,同比增長28.0%;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22.00億美元,增長30.4%;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額15.98億美元,增長19.5%。

——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實現了兩位數增長。1-10月,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206元,同比增長10.5%,比上年同期加快4.9個百分點;城鎮居民生活消費支出4469元,同比增長9.6%。在國家扶農政策、農產品價格上漲及主要農產品產量增加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前三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864元,同比增長22.8%,比上年同期加快17個百分點,增幅創1996年以來的新高;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25元,同比增長8.6%。

(二)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成效

——糧食生產出現轉機。隨著中央1號文件等各項政策措施逐步落實,以及市場價格的導向作用,種糧農民的積極性提高,糧食生產出現恢復性增長,預計全年糧食總產量達363億斤,增長25.2%。

——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穩中有落。1-10月,全省城鎮固定資產投資905.4億元,同比增長27.2%,增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別回落14.6、17.2和1.9個百分點。投資結構得到改善。民間投資活躍,1-10月,民間投資400.03億元,增長58.8%,占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44.0%。農業投資繼續加速。1-10月,全省一、二、三產業城鎮投資同比分別增長66.9%、39.1%和20.7%,其中,一產增幅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別提高47.8和16.8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穩中有升。1-10月,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4.8%,比1-9月回升0.3個百分點。商品房竣工和銷售面積之比為1.16:1,產銷銜接比較正常。

——鋼鐵行業增幅回落。經過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措施,年初鋼鐵行業過高的增速得到控制。通過有壓有保,調整結構,鋼鐵行業投資逐步步入平穩健康增長狀態。

——金融機構貸款增幅減緩。自4月始,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增速逐月放慢。10月末,金融機構貸款余額2807.8億元,比年初增加337.6億元,比上年同期少增51.8億元。短期貸款比年初增加55.4億元,其中工業貸款減少14.3億元,建筑業貸款減少19.9億元,農業貸款增加57.1億元。

——土地治理整頓取得進展。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深入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嚴格土地管理的要求,加大對土地市場特別是各類開發區清理整頓力度,撤消了不符合要求的開發區。

——經濟增長的活力明顯增強。微觀經濟保持了較高的景氣水平。前三季度,企業景氣指數和企業家信心指數均在120以上。

總的看,中央和省實施的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已取得明顯成效,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得到緩解,避免了經濟大的波動,國民經濟運行的總體態勢是好的。這些成績是在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基礎上取得的,是多項重點工作強力推進的結果,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成績來之不易。表明中央實施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是適時的,必要的,科學的,省委、省政府采取的措施是符合實際的,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無論對近期還是長遠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障礙

在充分肯定宏觀調控成果的同時,也不容忽視制約發展的一些困難和障礙。

1、價格“倒掛”,導致工業效益水平從高位回落。自去年2月以來,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已連續21個月高于工業品出廠價格,尤其是今年以來居高不下。1-10,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4.3%,漲幅同比擴大8.4個百分點。而受國家宏觀調控影響,自5月份始,部分工業品價格回落較大,企業購銷價格“高進低出”局面日益突出。10月,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2.0%,原材料購進價格上漲18.0個百分點,“倒掛”差由去年2月份的0.44個百分點拉大到今年10月份的6.0個百分點。這種“高進低出”的格局加大了企業生產成本,壓縮了企業盈利空間,直接造成企業效益水平由高位持續回落。1-10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60.5%,比前三季度回落5.5個百分點,比上半年回落16.3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落83.7個百分點。

2、受土地和信貸制約,部分建設項目受阻。隨著國家宏觀調措施的落實,“地根和銀根”的雙收緊,有效地抑制了一些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但同時也使一些好的項目不能及時上馬。1-10月,全省城鎮施工項目個數同比下降15.4%,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下降11.7%。

3、園區發展制約因素增多,招商引資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①園區經歷了高速發展期后,一些地方招商引資的積極性降低,錯過一些項目;②資金制約明顯。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不暢,流動資金周轉困難;③入園的大企業、大項目少。雖然園區建設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但是規模大、利潤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業比較少,引入的主要是規模比較小,帶動力和輻射力比較低的企業;④煤、電供應緊張給園區建設造成一定的影響。

4、虧損企業虧損額增加。1-3季度,虧損企業虧損額13.37億元,同比增長49%,其中9月份新增虧損2.5億元。電力工業和交通設備制造業中的虧損大戶經營狀況繼續惡化,1-3季度二大行業中的虧損企業共計虧損6.47億元,占全部虧損企業虧損額的48.4%,虧損額同比分別增長3倍和1.2倍。

5、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偏緊。適度從緊的信貸政策在本輪宏觀調控中為抑制部分行業重復建設,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導致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偏緊,影響企業正常運營。10月末,全省金融機構短期貸款余額為1483.3億元,比年初增加55.4億元,同比少增126.1億元,增長3.9%,增幅比去年同期低9.4個百分點。其中,建筑業、工業短期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減少19.9和14.3億元。

二、全年的預計和明年走勢展望

(一)今年實現預期目標是有把握的

主要源于兩個事實:

一是多數經濟指標增速已高于年度宏觀調控預期目標。前三季度,全省生產總值增速高于全年目標1.7個百分點;1-10月財政總收入增速高于目標7.4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于目標7.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于目標4個百分點,出口總值增速高于目標26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目標3.5個百分點。前三季度,農民現金收入增幅不僅比純收入增幅預期目標高16.5個百分點,而且比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高12.3個百分點。

二是一些經濟指標快速增長的趨勢明顯。從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看,生產總值分別增長12.2%、12.6%和12.7%,農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3%、5.1%和7.6%,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分別為11.9%、17.0%和22.8%,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分別為2.0%、6.4%和17.4%,逐季加速增長的趨勢比較明顯。10月份仍承接了這種發展趨勢。

因此,綜合考慮以上兩個因素,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是有把握的,而且主要指標的實現情況有望好于去年。

(二)明年整體經濟仍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主要基于三點:

一是世界經濟形勢比較有利。美國、歐盟、日本經濟繼續復蘇的趨勢估計不會改變,國際經濟環境會比較有利。

世界經濟,在經過兩年的緩慢增長后,于*年下半年步入快速增長軌道,今年以來繼續保持全面較快增長的態勢。今年1季度,世界經濟(GDP)同比增長5.5%,2季度增長4.8%。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全年經濟增長將達5.0%,比上年加快1.1個百分點。

二是我國經濟處于新一輪周期的上升期的大勢不會改變。

我國國民經濟經過宏觀調控之后,經濟運行的速度、結構、質量、效益將有新的提高,經濟處于新一輪周期的上升期的大勢不會改變。居民消費需求將繼續升級,產業發展的源動力進一步增強;瓶頸制約在宏觀調控下將得到有效緩解,“三農”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加速破解;工業的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和經濟帶動力在新一輪投資之后將會有明顯提高,第三產業在工業化、城市化的浪潮中獲得更大的發展。

三是我省經濟快速增長的基礎更加牢固。

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六年,尤其是新世紀以來四年的發展,我省經濟快速增長的基礎進一步牢固。

基礎設施水平大大提高。*-*,我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2965億元,相當于“九五”時期的1.33倍。今年10月,隨著京福高速公路段和滬瑞高速公路昌金段的完工,我省出省公路和到設區市公路全部實現高速化,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1422公里,居全國第9位。

工業基礎更加牢固。在開放型經濟的帶動下,工業園區增長極的作用日益突出。10月末,全省工業園區內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218家,比上年末增加587家。1-10月,完成工業增加值123.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5.3%,同比增長54.2%,增幅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幅的2.1倍,成為全省集約型工業經濟增長極。

民營經濟活力顯著增強。在投資領域,個私、外商及港澳臺投資成為投資的強大生力軍。*年民間投資比*年增長3.8倍,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由28.8%上升到50%,民間投資對全省投資的貢獻率達55.0%,拉動全省投資增長27.1%個百分點。在工業領域,民營經濟主體十分活躍。*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中,私營、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占29.5%,比*年提高19.1個百分點;國有、集體等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42%,比*年下降36個百分點。私營企業、“三資”企業增長幅度居各經濟類型企業的前列,成為帶動工業經濟高速增長的勁旅。

思路清晰,體制、人才環境更優。進入新世紀以來,我省在加快發展中形成的嶄新思路、積累的豐富經驗、造就的大量人才,也將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提供比以往更加強大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三)明年國際、國內形勢存在的一些不確定性因素

1、攀升不定的石油價格及其對我國的影響。自*年以來,國際石油價格在波動中呈現出不斷攀升的趨勢,今年10月7日一度達到每桶53美元。如果石油價格攀升,將減緩經濟增速、推動價格上漲和減少貿易順差。

2、世界經濟循環格局的脆弱性。今年1至7月份美國貿易逆差達3390億美元,為歷史同期的最高水平。美國的這一巨大貿易逆差,成為拉動今年世界經濟較快增長主要動因。受貿易逆差等影響,*財年(*年10月至*年8月)美國財政赤字達到4369億美元。

今年1至6月份歐元區貿易順差達495億歐元,1至7月日本貿易順差達7.3萬億日元,9月底日本外匯儲備已高達8112億美元。

然后,美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動用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國債,彌補美國財政赤字,確保美國國內需求的強勁增長,以拉動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

正是這種循環格局,維持了今年世界經濟的較快增長。但要看到其脆弱性。一是依靠擴大美國財政赤字拉動世界經濟的快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二是依靠其他國家和地區彌補美國財政赤字也存在著變數。

3、我國宏觀調控的走向。由于宏觀調控仍處于關鍵時期,國家明年的財政、金融、土地政策的松緊程度,仍存在一定的變數,但積極的宏觀政策向中性的宏觀政策轉變已經成為共識。

總體來看,我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經濟社會發展將向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目標進一步邁進。明年預期經濟增長有望達到兩位數,繼續保持既好又快的發展勢頭。

三、對明年工作的幾點建議

*年,我省經濟工作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正確把握宏觀調控的力度,以平穩為基礎,調整為重點,加快為保障,狠抓重點工作,深化各項改革,轉變增長方式,提高運行質量,促進經濟平穩協調快速發展。

第一,繼續落實宏觀調控政策,使國民經濟保持持續發展。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統一思想、統一行動,積極貫徹落實中央出臺的各項調控政策和措施,鞏固調控取得的成果,促進經濟既快又好的發展。

第二,加快需求結構調整步伐,使國民經濟實現協調發展。

積極推進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做好城鎮就業再就業工作,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程度和覆蓋面,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增強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使投資和消費結構趨于合理,實現投資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雙重拉動。

加快投資結構調整步伐。加大對農林水利的支持力度,大力發展高效優質農業,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增加高新技術產業投入,有重點地選擇和培育一批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增強產業發展后勁。大力啟動民間投資。優化投資環境,放寬投資領域,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參與項目建設。

努力擴大出口需求。加強產品質量和環保標準認證,嚴格執行國際標準,提升出口商品質量和檔次。選擇出口潛力大、基礎條件好的地區,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高起點、高水平的出口基地,重點扶持優勢產品、特色產品、大宗商品的出口。

第三,加快供給結構調整,增強經濟增長的適應力。

要在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上實現突破。加快鋼鐵、建材、食品、紡織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步伐,著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行業的結構層次,提高市場競爭力。要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上實現突破。積極發展信息技術、現代物流等產業,壯大現有的電子信息、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規模,使其真正成為經濟的新增長點。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服務業的整體水平,為重化工業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第四,進一步深化各項改革,增強經濟增長的活力。

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大國有企業改組改制力度;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步伐,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力拓展吸引外資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外向型經濟的帶動力,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體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