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時間:2022-07-30 10:03:00
導語: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廉政文化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思想文化基礎,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有助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有助于提高人們思想道德素質,有助于弘揚優良傳統和作風,有助于抵制腐朽落后的思想意識,有助于激發人們奮發向上的創新精神,有助于社會進步和各項事業的發展。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站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使廉政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真正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形成崇廉倡潔的良好社會風尚,筑牢和諧社會的思想文化根基,從而推進社會和諧發展。
廉政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保障,是促進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石;腐敗是和諧社會的大敵,是破壞社會發展的毒瘤。少數黨員干部的腐敗行為,敗壞了政府的形象,損害了群眾的利益,影響了社會的安定,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建設和諧社會,必須杜絕腐敗現象,通過加強廉政及廉政文化建設,采取喜聞樂見的文化宣傳等形式,用積極健康的思想觀念占領文化陣地,滿足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對廉政文化的迫切需求,引導其自覺地參與到廉政建設中。在全社會培育崇尚廉潔、反對腐敗的良好風氣,有效抵御各種消極腐朽文化的侵蝕。形成一種廉政文化對意識形態的約束機制,遏制拜金主義,培養浩然正氣,維護社會安定團結,增強干好事業的責任感,激發做好工作的積極性,激勵干部職工把精力投入到為社會奉獻之中。
通過廉政文化建設來提高社會成員的民主法治意識,使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和諧社會才有保障。從實際上看,腐敗現象就是對民主法治的挑戰。廉政文化建設要強調以民主為基礎,以法律為準繩,提高社會成員的民主法治意識,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產生,維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民主法治。當今社會,腐敗蔓延已成為人們高度關注的焦點問題,成為引發社會矛盾、影響社會安定的一大禍害,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大障礙。民主法治意識提高了,民主政治制度建立了,民主權利充分享有了,各方面積極因素才能得到廣泛調動,每個社會成員才能各盡所能、各得其所,社會生活各個環節才能井然有序,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能有可靠保障。
通過廉政文化建設來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使社會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社會各種矛盾得到正確處理,和諧社會才有根基。從本質上講,腐敗問題就是對公平正義的褻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的變動,利益關系的多元化,社會公平問題日益凸現出來。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公平問題主要表現在:部分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一些人民內部的利益矛盾錯綜復雜,特別是由于分配不公甚至是非法的因素造成的,這是滋長腐敗的溫床。要維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公平正義,就必須反腐倡廉,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教育社會成員特別是廣大黨員干部堅持公平正義,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否認任何特權,遏制腐朽思想和專制作風,根除主仆顛倒的現象,倡導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整個社會只有堅持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才能創造天下祥和的太平盛世,才能營造人人平等的良好社會氛圍。只有堅持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才能夯實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支柱和基石,才能構建起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通過廉政文化建設來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使社會成員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平等友愛,和諧社會才能融洽。從意識上看,腐敗就是對人們思想道德的踐踏。社會的和諧,國家的長治久安,很大程度取決于全體社會成員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沒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沒有良好的道德規范,就無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當今社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誠信友愛的傳統美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人際關系淡漠,道德危機,人與之間信任程度不高,相互猜疑和防范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和行為。一些人急功近利,弄虛作假,言而無信,爾虞我詐等等。可見思想道德的低迷已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廉政文化建設的一大障礙,信用危機已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廉政文化建設就是培育社會成員和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修養,使誠實守信、平等友愛深入人心,在全黨全社會形成講信用、重承諾、互幫助的良好風氣,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
通過廉政文化建設來激勵人們的創新精神,使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新愿望得到尊重,創新活動得到支持,創新才能得到發揮,創新成果得到肯定,和諧社會才能得到發展。從實質上看,腐敗就是對人民群眾創新精神的剝奪。創新精神是現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社會主義的創新精神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和人本身等各個方面。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如果腐敗盛行,人民群眾的利益就受到危害,人民群眾的創造活力就會窒息,這個國家和政黨就會缺乏凝聚力和創造力,就會亡黨亡國。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就是要激發社會成員在經濟、政治、文化發展上的創新精神,特別是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業愿望和動力,使廣大人民群眾真正實現既是財富的主要創造者,又是財富的主要享用者,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強有力的物質基礎、政治保證和思想文化智力的支撐。
通過廉政文化建設來促進社會的安定有序,使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和諧社會才能穩定。從很大程度上看,人民群眾對腐敗現象切齒痛恨。人民群眾看社會是否和諧,不僅要看國家的方針政策是否代表他們的根本利益,更直觀的是看干部的作風是否端正,是否為他們辦實事、辦好事。社會的安定既要靠社會組織機構和管理體制來維護,又最終通過社會成員來實現。要使社會成員安定,必須使他們各得其崗和各享其成。一些領導干部以權謀私、與民爭利,在個別地方甚至激化社會矛盾,引發群體性事件,直接損害人民群眾的經濟利益,損害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給社會和諧與穩定帶來嚴重影響,任其泛濫,無疑給社會埋下一定的隱患。只有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才能有效糾正不正之風,減少利益摩擦,杜絕腐敗現象,才能重塑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望,才能使人民內部的矛盾得到正確處理,才能促進社會在安定有序中健康發展。
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紀檢監察機關的重要任務,紀檢監察機關既是和諧社會的主體,又是和諧社會的建設者,紀檢監察干部既是和諧社會的實踐者,又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忠誠衛士。紀檢監察機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所起的作用,紀檢監察干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是由黨章賦予的職能決定的。要充分認識廉政文化建設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地位與作用,把廉政文化建設作為源頭治理的基礎性工作,認真抓實做細,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筑牢黨員干部拒腐防變思想道德防線,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良好社會風氣,有效地減少腐敗案件的發生。要突出領導干部這個重點,加強領導干部理想宗旨、修德律己教育,發揮領導干部的導向和示范作用。要不斷擴大覆蓋面,提高參與性、增強滲透力。發揮好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的作用,以培育良好的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為目標,以群眾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文化藝術形式為載體,運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廉政文化資源,開展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活動,弘揚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用優良的黨風政風展示形象,增進信任,凝聚力量,激發活力,共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