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國小學英語教學方法探析

時間:2022-08-07 05:09:00

導語:關于我國小學英語教學方法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教學對象所處的語言環境:

我國的英語教育是否屬于二語教學?

首先,在語言環境方面,第二語言與外語有著根本的差別。第二語言學習者一般都有一個比較自然的語言環境。周圍有眾多的該語言的本族語使用者。其次,從語言輸入來看,第二語言學習者一方面有自然的語言環境,另一方面,如果他通過課堂教學學習該語言,教師的語言程度、同學的語言程度等都給他提供了較理想的“可理解性輸入”(comprehensibleinput);而外語學習者則不同,他一般不可能得到foreignertalk(針對外國人的談話)之類的輸入,由于外語教師語言水平總體上不能與第二語言教師相比,teacherta1k(教師語)的質量和數量都不如第二語言教學課堂,peertalk同伴語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限制。英語在一個國家或地區是二語教學還是外語教學,還有一個重要標志,那就是看當地學校的課程是不是用英語授課。

二、教學對象的個性特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兒童活潑好動,興趣廣泛,富有好奇心,聽覺靈敏,記憶力及表現力強,善于模仿,心理障礙較少,思維不拘一格,他們對一種新語言的學習往往產生強烈濃厚的興趣。所以人們認為兒童時期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兒童的注意力又較易分散,唯有對感興趣的東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任何實踐活動都是人們集中注意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學生學習更是如此。常言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的“樂”指的正是“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案,想方設法以新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用興趣來激活他們的思維,喚起他們的學習注意,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去,真正成為一堂課的主人。

三、教學目標: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規定了四個方面的教學目標:1)激發興趣,培養積極態度,建立初步的自信心;2)培養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3)初步形成用英語進行簡單交流的能力;4)為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其中,在關于“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部分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由此可見,我國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僅對語音語調,交際能力有要求,同時,還是為以后的中學、大學教學奠定好英語知識基礎和基本技能基礎,如果不能在這個時期內打好‘雙基’,就不可能獲得外語學習的可持續發展,作為語言基本單位的單詞和音標的學習不可忽視——這是中國的現實情況決定的。

四、教學內容:

有的專家認為,小學英語不要教語法、音標,主要通過做游戲等有趣的方式,讓學生在“玩”中自然“習得”英語,就像我們自然學會聽說漢語一樣;而另一些專家則認為,我國缺乏“習得”的語言環境,中國的小學生學習英語,光靠“玩”是不行的,必須學習語言知識,通過認知的方式“學得”英語。哪種方法更切合實際?

現代語言學和兒童心理學的研究一致證明,語言學習和使用的基礎是智力。小學生學英語也要發揮智力的作用,提高效率,而智力的發揮和規律的認識是不可分割的。感性和理性、行為和認知、技能和知識一定要同步,絕不能因為強調了其中的一些方面而偏廢了另外一些方面。不學習語言規則、不掌握相當數量的詞匯,英語應用能力就是空中樓閣。西方非英語國家通常在初中一年級開設英語課相當于我國的小學5年級,每周3節課,第一學年即要求掌握約1300個英語詞匯,學生到高中畢業時要掌握1萬以上詞匯,基本可以讀懂英文原著。而我國現在對高中畢業生的要求是掌握2000詞匯包括詞組,新研制的‘課程標準’要求掌握4000個左右的詞匯。我們應該借鑒國外的經驗,盡快解決英語教學費時較多、收效較低的現狀。

五、教學方法

在明確了我國的英語教學是外語教學這一基本事實,確定教學目標之后,針對學生個性特征,提出如下看法:

1)小學英語教學應較多地采用采用認知法,而不是直接法。

直接法即大量接觸真實的語言,進行真實的交流,靠大量重復模仿,強化記憶,養成習慣。視聽法、聽說法、交際法都屬于直接法。以直接法為主進行教學,一定要有語言環境,要有高水平的師資,班額要小,學習和使用英語的機會要多。認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于缺乏語言環境,學習途徑主要是通過理性思維,學習語音、語法、詞匯知識,掌握語言規則,指導聽說讀寫,舉一反三,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語言能力。英語在中國是外語,中國學生學英語,不論是小、中、大學,都不能采用二語教學類型,而要以語言知識為拐杖,在運用經驗學習的同時,要注意理性認知;對于小學生尤其要培養他們可持續發展的語言學習能力,不能排斥語言知識。而在我們現實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有限的師資力量,教師水平的相對低下,語言環境的缺乏,大規模的班級授課,都告訴我們直接法的教學方法不適合目前的小學英語的教學實際。

2)靠持續不斷的語言知識,而不是“玩”來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

小學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不能單靠唱歌游戲去學習,因為培養興趣主要是為了學習英語。小學生學習英語不是英美的移民學習英語,則只有不斷學到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才可能培養持久的興趣。而目前小學生每周只有100多分鐘的英語課,單靠唱歌游戲不能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游戲應該作為小學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手段幫助小學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則,并盡可能多創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說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說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養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小學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

3)小學英語教學不應排斥基本的語言規則。

重視語言知識的學習,并非排斥任何活潑有效的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模式,如唱歌、做游戲、角色扮演等。相反,我們提倡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只不過在組織課堂講授內容上,除必要的情景交際訓練外,多想辦法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學到語音語調與基本語法知識并注重單詞量的積累,教學中不必刻意避免使用中文,尤其在進行語法知識的講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