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歷次機構改革的經驗是什么

時間:2022-08-11 03:15:00

導語:政府歷次機構改革的經驗是什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府歷次機構改革的經驗是什么

改革開放以來,政府歷經五次機構改革,已經由原來的適應計劃經濟的政府逐漸轉變為適應市場經濟的政府。從歷次改革的經驗看,改革能順利推進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領導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無論是中央國家機關的改革,還是各省、市、縣鄉的改革,能取得全面成功,都與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組織措施得力分不開。就拿*省的改革來說,從改革進行動員部署到中間召開推進工作會議,再到改革的總結,省四大班子主要領導都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明確指出省委省政府推進改革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而且在一段時間內各市縣都要把機構改革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力求積極穩妥全面完成機構改革任務,而且省委、省政府還組織了專門的督查組五次深入各市、縣、鄉對機構改革進行督查,與此對應,各市、縣也組織了督查組進行督查。有的市在市級領導班子中進一步明確分工,包縣區、包部門抓機構改革,有的市委市政府與各縣區書記簽訂責任狀,在此基礎上,各縣、各部門一把手定期向市委市政府報告,市委市政府定期對改革進展情況進行通報。1994年*省機構改革時許多市縣僅僅是出臺了改革方案后就再未進展,使得機構改革留于形式,改革成效大打折扣,主要原因就是部分市縣領導重視不夠。

二、配套政策完善,措施得當有力。在機構改革文件出臺的同時,其他配套政策必須相應出臺,才能使機構改革的順利進行有制度保障。*省在2000年機構改革時,在改革方案和實施意見出臺的同時,人員定崗、學習培訓、人員分流、于部選拔、干部審計、資產處置、檔案管理、事權劃分、改革紀律等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出同時出臺,使得機構改革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都有政策可循。單是在人員分流安置方面,許多市縣都結合各自實際出臺了既符合當地實際,又積極可行的政策,如寧武縣圍繞發展旅游和煤炭產業,將大批干部分流到相關企業和事業單位,減輕了財政負擔;黎城縣組織干部到農村搞調整產業結構等。但在改革中,也有一些地方和部門,只是一味照抄照搬上級或其他地方的人員分流政策,沒有結合自身實際提出可行方案,致使改革中的分流人員因得不到妥善安置而成為遺留問題。

三、準備工作扎實,宣傳發動充分。無論是中央的改革,還是各省的改革,在機構改革前開展扎實有效的調查研究和充分的準備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能使改革順利推進并全面完成必不可少的一環。在改革前,各級各部門都必須對機構、編制、職能和人員的情況進行充分全面的調查,做到底子清、政策明,才能使改革有得放矢,不出差錯。在改革正式開展前,在全社會進行廣泛的宣傳和動員,層層發動,在改革的每個階段,都進行周密的部署和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對保證整個改革過程思想不亂、工作不斷、社會穩定都極為重要。

四、引入競爭機制,實行競爭上崗。在改革過程中人員定崗這個環節,如果措施不當就極容易引起上訪和社會不穩定。實行競爭上崗就是這一環節一個很好的辦法。*省在2000年的機構改革中,各部門都采取競爭上崗的方式確定崗位,制定了公開、公平、擇優的競爭上崗方案,并且都堅持“陽光作業”,使定崗后上崗的人員大家服氣,自己在工作中也有了壓力,未上崗的人員也毫無怨言,而且那些群眾公認的、工作能力強的人走上了工作崗位和領導崗位,對工作本身也是一種促進。競爭機制的引入還有力地推進了干部選拔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建設。從改革中反映出的情況看,那些出現群眾上訪告狀的單位都是沒有采用競爭方法定崗或競爭上崗中操作不公平不公開造成的,如果嚴格按要求進行競爭上崗,多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這些情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