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失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簡析
時間:2022-08-14 05:45:00
導語:淺談失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簡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我國經濟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國民經濟也已步入快速發展地軌道,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新世紀我國農村發展的宏偉藍圖,實施農村向小城鎮化發展,農村將逐步融入城市化管理軌道的趨勢在不斷推進。在這一發展趨勢下,處于城鄉間接合部的鄉村,將處于納入城市化管理的前沿,必將會有一大批農民失去養育自己的土地,成為失去土地的農民—名譽城市居民。對他們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的解決,應當提到各級黨委和政府重要議事日程上來。然而,現實的情況是:失地農民只是得到了當地政府較少的土地補償金,由于種種原因,有的還不能及時的發放到農民手中。土地被征后,養育農民的土地失去了,農民就喪失了生存的條件,成為城市的無業居民,不僅產生許多社會問題,也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年輕人無事可做,老年人沒有社會保障等等社會問題。
存在問題的原因:一是有的當地政府在征地補償標準上不一,未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引起征地農民上訪;二是還有的政府相關部門在發放補償款時,截留或挪用征地補償金;三是在征地過程中,工作馬虎,不夠仔細,存在“短斤少兩”的現象,或走關系,多報多批,人為制造矛盾;四是沒有事先解決農民就業問題的預案和制定政策,安置征地農民就業等等。
針對以上問題和原因,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對策:一是要做過細的政治思想工作。在征地之前,當地黨政部門要深入到農戶家中,逐戶深入調查,征求農民意見,聽取群眾的呼聲,宣傳國家征地有關政策,使廣大農民理解征地是國家建設的需要,做到工作不到位暫不征,思想認識不到位不急于征,防止發生矛盾;二是要有切實可行的措施。由于城市規劃建設的需要,確定要征地的,當地黨委、政府要制定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和他們的社會保障問題。對在勞動年齡內年輕農民,不論男女,都要妥善的安置他們就業,以解決他們的生存問題,可制定就業的優惠政策,如:在招商引資工作上,實行更優惠于不征地區域內招商引資政策,以吸引外資企業到征地農民所在地落戶、工商登記注冊,開辦企業,這樣,一方面既解決了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又加快了城鄉經濟的發展。大力興辦工業企業,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帶動失地農民致富。對年齡偏大的失地農民,要將他們列入當地政府“低保”對象,重點實施保障。三是要加強勞動年齡內失地農民工的就業前技能培訓。失地農民祖祖輩輩以耕地為生,勞動技能單一,勞動者素質也不高,他們的地被征后,成了“名譽市民”,不具備就業者的技能,因此,各級政府的勞動保障部門,要制定適合失地農民的就業技能培訓計劃,根據文化程度不同和年齡的不同,全面對他們實施培訓。同時,當地政府的財政部門要拿出一部分資金,給予失地農民免費培訓,以減輕失地農民的經濟負擔。對經過培訓合格的和掌握了一技多能的勞動年齡內失地農民,安置他們上崗就業,重點推薦給相關企業工作。四是要制定失地農民社會保險政策。根據國家社會保險政策法規,制定符合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險政策,可在參保條件上予以適當放寬,繳納標準可參照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工商戶標準繳納,這樣,既照顧了失地農民經濟承受能力,又使他們納入了社會保險的范圍,消除失地農民的后顧之憂,為共建和諧社會提供了保障。五是依法行政。首先在征地過程中,要嚴格遵守國家有關因建設需要征地的政策,按政策規定標準補償給失地農戶。其次各級黨政部門的紀檢監察部門要及時介入和參與征地工作中,對在征地過程中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查處,制止不良行為,杜絕不正之風,讓被征地農戶吃下定心丸,相信各級黨委和政府,再是在征地實施中,對國家因建設需要而違抗的“釘子”農戶,也要多做思想政治工作,不要輕易、盲目地強制執行,以免矛盾激化。
總之,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是實施全民創業的需要,也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需要,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強化領導,作為當前頭等大事抓實、抓好,以保持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