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網建設經驗交流

時間:2022-08-26 12:40:00

導語:農網建設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網建設經驗交流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農網建設領導小組的積極協調和各農口系統成員的共同努力下,“**農網”從**年9月25日開通至今,其建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影響力和所發揮的作用有越來越高。**市委書記王國平、原**市市長茅臨生、于輝達副書記、孫景淼副市長等市領導都相繼對農網工作進行了視察,對于農網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年**市政府辦公廳專門下發了“關于加快**市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的通知”(杭政辦函〔**〕255號),進一步明確了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提出了建設的主要措施和要求。**農網經過近五年的發展,已經成為**農業信息化的窗口,農民致富的橋梁。

**農網自**年9月起步,邊開發、邊應用、邊探索,這幾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組建了全市完善的農業服務體系。

**年9月**農網開通運行,拉開了全面規劃的真正意義上的**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序幕。在組織管理上采用**市政府主管、市氣象局承辦的組織管理模式,建立了由**市分管副市長為組長的“**農網”建設協調會制度,充分發揮**市氣象局的設備和技術力量,達到了資源的優化整合、綜合利用,這一管理方式為網站的順利建成和運作有了充分的保障。通過幾年的建設,以“**農網”為依托的三支骨干隊伍已基本形成:一是以“**農網”承建單位**市氣象局為主的“**農網”技術開發隊伍,二是由**各區、縣(市)農經委、**市農口各局及**市級各有關單位、各鄉鎮、村信息員組成的“**農網”信息采集隊伍,三是以**市農業各學科專家組成的“**農網”專家隊伍,這三支隊伍的形成和不斷壯大,為“**農網”的建設乃至整個**市農業信息化工作的推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到**年底,**就已經建立了市、縣(市)、鄉(鎮)、村四級服務網絡。鄉(鎮)服務站按照“五個一”的要求建設,即:有一間服務室,一套設備,一條電話專線,一個服務組織,一套管理制度。村級服務點以種養營銷大戶、科技示范戶、村辦企業等為重點建設對象,按照“四個一”的要求建設,即:有一套設備,一條電話專線,1名信息員,一套管理和服務制度。同時市政府出臺相關扶持政策,如對農業系統網絡線路租用和農民上網費給予長期適當減免或補助。**市本級建立了**農業科技信息服務中心(15個人員編制),各縣(市)建立了農業信息分中心(10個),各鄉鎮建立了農業信息服務站(199個),村建立了農業信息服務點(到**年6月完成全市2920個村信息服務點建設,占全市總行政村總數的69.3%,超額完成市政府制定的50%的目標)。全市農村已基本建成以“**農網”為龍頭,縣、鄉、村逐級配套、聯結千家萬戶的信息服務網絡。

二、完成**全市農業信息網站的整合。

**年-**年期間,**許多農口部門和地方政府如蕭山、余杭、桐廬、臨安、西湖區已相繼建立了各自的農業信息網站,其他部分區、縣(市)也擬在籌建,這種各自為政、缺少統籌規劃的建站狀況,極易造成重復建設、導致資源浪費,結果是小而散、效率低下、后繼乏力,從長遠來說,不利于農業信息化的發展。“**農網”針對當時的情況,向市政府提出以“**農網”為龍頭網站的基礎上對全市的農業信息網站進行一次全面整合的建議。提出“全市共享一個中央數據庫,共建一支農業咨詢專家隊伍,共組一支技術支撐力量”,但同時滿足各分中心都有獨立的頂級域名,在網站上不強調從屬關系的模式。這一建站模式既有利于全市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的優勢集合,又充分體現各自的地方特色,做到了花小錢、辦大事。得到了市政府的和各個分中心的大力支持。**年底順利實現了全市10個農業網站的資源整合、實現了信息共享,降低了運行成本和管理費用、豐富了網站的信息內容;通過整合,形成全市完整有效的培訓、專家咨詢等服務體系、全市統一的信息收集和審核平臺,充分發揮集團優勢,極大地推進和深化了**的農業信息化工作

三、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員考核體系

“**農網”自運行之日起就嚴格按照“**農網信息收集規范”、“信息員考核制度”、“每周信息質量評估制度”和《**市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建設考核辦法(試行)》對信息和信息員進行管理。全市啟動以信息員(全市有統一的編號)為中心的管理體系。信息員的信息由各中心管理員按照規范打分,每一個季度對信息收集工作集中考核一次,年底進行全年度考評,每次考核都按照得分排名,對信息工作做的出色的部門、信息員和分中心進行獎勵和表揚,考核結果向政府通報。

四、培訓了大批信息員和農業信息工作者。

全市按照行政管理層次,對信息員進行分級培訓。**市級中心重點負責培訓市級農口部門信息員隊伍和區縣級分中心管理員的培訓;縣級負責培訓縣、鄉兩級信息員隊伍;鄉鎮負責培訓村級信息員隊伍和對村民網絡實用技術的普及培訓。但所有培訓資源、尤其是師資力量全市共享。通過幾年的培訓,**市建立和健全了一支為能為農業信息服務的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掌握并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人才隊伍。經過培訓的農民都能真正達到會收集、會分析、會傳播信息的“三會”要求,為當地農業增效、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他們不僅會從網上收集信息為己所用,還能自己的信息和傳遞當地的農業動態,達到讓世界了解**,讓**走向世界的目的。現在很多村信息員能夠把自己村的信息信息動態到**農網。

農網培訓的一個重點是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專業市場、專業大戶等,我們為他們提供信息、培訓人員,提高他們的信息化意識、上網意識,普及它們的網站建設,把利用網絡信息作為生產發展、產業升級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通過幫帶作用和輻射影響,增強廣大農民的網絡意識和信息使用意識。

五、強化政府服務功能,打造信息服務平臺

**著力構筑四大農業信息服務平臺:

1、**農網。

**農網創辦四年多,目前已經推出了第四版。新版**農網始終以“連接市場服務三農富裕農民”為目標,緊緊圍繞目標開展工作,近期又新開設五大特色欄目:**休閑觀光農業之旅、基于GIS的**精準農業氣候資源系統、**優質農產品調查、農網免費自寫短信、**全市三農網上投訴中心。“供求熱線”、“專家咨詢”、“農村工作指導員論壇”等互動模塊成為公眾自助的舞臺。同時,開通了“**農網”英文版,重點推出農業領域投資環境、投資政策介紹。

2、**優質農產品網()。

為適應網上銷售需要,滿足市民對安全、綠色、優質農產品的高層次、多形式的消費需求,更好地幫助本市農業企業拓展銷售市場,為我市名特優新農產品提供一個網上展示銷售的平臺。我們與本市的50多家優質農產品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和營銷負責人進行專題研討,討論農網超市的構建、運作及配送等問題,最后與**年9月21日開通,其銷售方式按照目前主流的購物網站開發方式進行經營管理,目前**農網超市上網企業71家,上網產品13大類199只,實現銷售43萬余元。為了便于宣傳和把農網超市做大,我們對農網超市功能進行改進和完善,申請了**優質農產品網專用域名,對其進行獨立管理。

3、**農民培訓子網。

為進一步拓寬農民素質培訓渠道,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促進**市農業信息化建設,**龍網于**年3月24日開通了**市農民素質培訓子網(/hr)內容涵蓋了農民素質培訓工程的培訓工程介紹、培訓政策、培訓機構、培訓信息、就業信息、網上培訓、務工指南、個人求職、企業招聘等九大欄目。農民可以從網上查看培訓工程的相關文件,了解如何申請政府培訓基金,獲得最新的招工信息,查詢全市200多家各級政府推薦的培訓機構的培訓計劃等相關事宜,還可直接從網上接受培訓。為**市政府三年內完成50萬農民素質培訓工程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政策、信息平臺。

4、**市農業專家系統。

為實現**市委、市政府《**市發展都市農業實施意見》中提出的建立多層次的都市農業信息服務體系要求,加快**市農業信息化、智能化步伐,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農網于**年7月8日開通**市農業專家系統。該系統建立了涵蓋**都市農業六大優勢產業、五大特色產業及傳統產業共計65套種養殖門類的專家系統。用戶可以在終端實時登陸該系統,獲取農業生產過程的產前、產中、產后信息,尤其是生產管理中的先進技術、先進品種與病蟲害防治技術。

六、探索信息落地途徑全面實施信息下鄉進村入戶工程

在探索信息落地途徑的過程中,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依據當地的通訊、經濟發展水平建設適宜當地的服務手段和服務途徑。目前**市的農業信息落地手段,既有傳統的每旬一期的紙質《農網信息快報》,也有過渡階段的家家E信息電話,更有手機短信和寬帶網絡。同時實現“虛實”結合,既有入社區、進鄉村的農產品和信息買場,也有多媒體的電視宣傳報道。信息落地目前我們主要采取以下六種方式和方法:

1、充分發揮四級網絡作用。在建設服務手段過程中,始終牢記充分發揮**市級農業服務中心,10個農業信息分中心,199個鄉鎮農業信息服務站,2920個村信息服務點的作用,聯結全市千家萬戶的信息服務網絡,使之成為了**農業信息收集、、交流的主要渠道和組織。

2、創辦《農網信息快報》內部刊物。針對**西部農村電腦普及不高,廣大農民無法直接從電腦上查看到自己想要的各種信息的狀況,為了更好地使“**農網”為“三農”服務,落實下鄉進村入戶工程,我們在做好網絡硬件和信息員隊伍延伸工作的同時,特別編輯以網絡信息為主要內容的“信息快報”(每10天一期,一期四版)。以此來改善網絡信息到戶“最后一公里瓶頸”問題,促進我市農業戰略性結構調整和大都市效益農業的發展,從**年3月26日創刊到現在共編輯119期農網信息快報,發放到各涉農部門、鄉鎮、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和部分村。從反饋的情況看,效果比較好,它在傳遞政策、信息、技術以及促進流通等方面發揮了應有作用。

3、積極承辦參加農產品聯展和優質農產品進社區活動。

(1)優質農產品進社區活動(共舉辦6期)。

為了讓廣大市民更多的了解**市優質農產品,同時為企業提供一個銷售平臺,我們自**年起,每年組織兩次優質農產品進社區,讓市民對優質農產品有更多的直觀感受,從而促進**優質農產品網上超市的更好運行,同時也促進了現場成交。據六次成交統計,成交額為25萬元。

(2)參加展會情況(共承辦、參加9次農展會):**-**年間,每年都參加西湖博覽會的農產品展;**年:年初參加了**上海迎新春農副產品大聯展暨優質農副產品交易會,年中赴上海參加了**名優農產品推介暨農業招商座談會,年底又參加了**浙江農業博覽會,既為**參展企業做好服務工作,又提高了自己。**年:年初參加了**上海迎新春農副產品大聯展,10月底又分別參加了**浙江農業博覽會、**浙江農產品上海展銷會、****優質農產品上海展銷會和浙江農產品網上博覽會,為**農業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接軌長三角做好服務工作。

4、務實對口的信息下鄉。

科技下鄉作為“三下鄉”中的重頭戲,使許多農民得到了實惠,讓不少干部受到了鍛煉。但也應該看到,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部門和下鄉干部熱情降低,產生應付心理。在這種應付心理的支使下,送科技下鄉之類活動日益變味,表現的是只學政策不研究對策,面對蜂擁而至的農民,幾乎是千篇一律的發放資料、品種介紹、專家診斷、開方取藥。蔚為壯觀的科技下鄉“退潮”后,又是一片“花自飄零水自流”的清冷景象。

**農網送科技下鄉注重總結經驗,探索規律,徹底摒棄各種形式主義,把實際效果放在第一位,根據各地的種養殖特色、不同農時和需求的不同,千方百計地把有針對性的、農民咨詢較多的、先進適用的農業科學技術成果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使農民真正獲得實惠。僅**年針對各地的實際種養殖的情況,**農網就推出特色信息下鄉4項:

1)在西湖區袁浦鎮舉辦了“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現場咨詢”。西湖區袁浦鎮是**市的水產養殖大鎮,全鎮羅氏沼蝦、河蟹、珍珠、甲魚等水產養殖面積達1.2萬多畝,其中羅氏沼蝦養殖面積達6000畝,是**地區養殖面積最大的,為國家級的標準化養殖示范園區。如何養殖無公害的水產品是當前養殖戶們共同面臨的難題。為提高水產養殖戶的技術水平和水產品的安全質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4月20日,西湖區農業局聯合市農業科技信息服務中心組織水產專家在該鎮舉辦了“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現場咨詢”活動,受到當地鄉鎮干部和水產養殖大戶的熱烈歡迎。

2)新品種翹嘴紅鮊和花(魚骨)養殖技術培訓。針對翹嘴紅鮊和花(魚骨)在余杭區(池塘養殖)、淳安縣(水庫網箱養殖)、建德市(水庫網箱、池塘養殖)三個縣市的推廣并已成為這些縣市水產養殖的主導品種之一,經濟效益明顯,但隨著推廣面積的增加,生產中也反映出一些技術上的難題,加大了養殖風險。**農網聯合**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分別與淳安縣水產技術推廣站、建德水產行業協會、建德水產養殖服務站、新安江街道辦聯合舉辦了二期漁業科技培訓班,邀請浙江省南太湖農業生物工程技術研究所董事長路正老師來培訓班講課。將翹嘴紅鮊和花(魚骨)養殖發展的背景和現狀、人工繁殖技術、網箱養殖技術、池塘養殖技術和病害防治技術、市場信息及發展前景等信息送到養殖戶手里,為二地培訓人員160多人次。

3)高山蔬菜無公害培訓。在**市高山蔬菜基地臨安市昌化鎮,我們聘請了浙江省蔬菜資深專家就浙江省高山蔬菜產銷現狀和今后發展作了“浙江省高山蔬菜產銷現狀與發展對策”和“高山辣(甜)椒、番茄、四季豆等無公害高效栽培技術”兩個專題講座,幫助農民解決高山蔬菜的無公害生產問題。

4)黑魚、甲魚綠色養殖技術咨詢。余杭區運河鎮以“黑魚之鄉”、“本牌甲魚”享譽全省。針對該鎮水產養殖規模大、歷史悠久的實際,**農網聯合**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市水產科研所養殖室、市農業局漁業處等多名專家,在當地舉行以水產養殖、魚病防治、安全水產品的綠色養殖技術作為專家現場咨詢的重點,為當地養殖戶解決技術問題,培育當地特色經濟。

5、在電視開辟**市都市農業欄目。

農業信息化工作存在著“政府急于想把信息送到農村,農民苦于得不到信息”的矛盾。調查發現,有95%的農民晚上在家看電視,電視是目前農民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已經在**數字電視中嘗試性地開辟都市農業欄目,通過電視頻道,把信息送到城郊農村。

6、小靈通、家家E電話、手機,短信服務一樣都不能少。

針對農村的不同發展通訊網絡和經濟發展水平,在短信服務方面,小靈通電話、家家E信息電話、手機的覆蓋和擁有率互為補充,針對這些不同的用戶,**農網盡可能地將短信息服務覆蓋到所有農村用戶群,真正地為“三農”做到短信息無縫服務。

七、加強宣傳,提升網站知名度和影響力

1、加強非常時期的政策宣傳。**農網是宣傳市委、市政府有關農業、農村方針政策的重要平臺。除了利用網絡做好農業政策、技術的宣傳工作之外,還在非常時期,積極貫徹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策,向廣大農民朋友宣傳防非典知識以及有序用電、讓電于民等政策。

一是利用網絡的優勢在**農網上專門開辟了“抗擊非典”、“用電專題”等宣傳網頁,介紹有關防治非典和有序用電的知識和措施,及時將政府的有關政策和規定在網上進行宣傳,并在內容上予以不斷更新和充實。二是利用農網信息快報發送范圍廣、直接面向廣大農村的優勢,針對我市農村,連續策劃、編輯了三期防治“非典”知識的“農網信息快報”特刊,發往淳安、建德、臨安、桐廬等地的偏遠鄉村(累計發放6000份),提高農民防治非典的意識和防治水平。

2、通過電視、電臺、報紙等媒體進行了多渠道、全方位的宣傳,使“農網”在農民、市民和企業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一是新聞宣傳報道。僅**年一年,先后主辦和承辦了“迎新春放心農副產品推介新聞會”、“農網超市優質農產品推介新聞會”和“農業信息連萬家”電臺、電視現場直播活動。電視直播1小時、電臺同步直播2小時,共接待解答電話、來訪和網絡咨詢問題106個。通過組織活動和主動向媒體提供新聞素材等方式累計在各類媒體播發新聞達38篇(條),在杭報顯著版面就刊登了7篇。通過宣傳提高了農網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是廣告宣傳。**農網在報紙、電視、電臺等媒體上做廣告,對提高知名度起到了積極作用。例**年,1至3月份,在西湖之聲和**電視臺、淳安、桐廬等6家電視臺的氣象節目中播放廣告1320余次。4到5月份在浙江科技報、農村信息報上刊登農網的報花廣告34期。6至7月份在5縣(市)日報上刊登了的報花廣告164期。9月份在**電視臺氣象節目和經濟之聲電臺播放農網超市的廣告150余次。通過廣告宣傳,農網知名度得到較大提高。

三是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為了擴大農網在農民朋友中的知名度,今年專門印制了5000張宣傳畫,并張貼到全市各行政村。年底印制了農網超市的有獎明信片寄給全市相關部門和有關企事業單位。這些活動都較好地達到了宣傳農網的目的。

3、加強典型事例宣傳。

抓住網絡增加農民創收的典型事件進行大力宣傳,讓農民和農村企業家切實體會網絡信息的價值,能給他們帶來實在的經濟效益。僅僅**農網**年到**年6月,兩年半的時間里我們部分回訪收集到的有詳細材料的效益事例就有74個,初步統計經濟效益達16億。

**農網經過四年多的發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年6月,在全國所有的15個副省級城市農業網站的Alexa排名中名列前茅。但我們離農民的日益增長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在探索信息落地途徑的過程中,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但我們相信,我們會更加努力,進一步加強“**農網”建設,促使**農業農村信息化工作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