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增值思考

時間:2022-09-19 06:42:00

導語:老年人生增值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老年人生增值思考

人到花甲,離退崗位,多年習慣的快節奏工作與生活規律一下改變了,最終回歸到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小天地,一時無所適從。這就必然面臨一個對晚年生活的重新審視、重新定位問題。你是自我封閉、無所事事、消極度日,還是融入社會、樂觀向上、不懈追求?我想老同志們都會選擇后者。因為,生理年齡的離休,并不意味著萬事皆休,60歲以后仍有很大潛能值得繼續發揮,應在自我調節中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保持昂揚向上的進取精神,在新形勢下,緊跟時代脈搏的跳動,做一個精神充實、志存高遠、與時俱進、有所作為的老年人。

一、要把實現美好理想,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

理想是人們所向往、所信仰、所追求的奮斗目標。我們共產黨員從入黨那天起,就把為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終身奮斗的目標。黨的**又制定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用20年時間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就是我們的期盼和追求。老同志從崗位退下來以后,決不能淡化,更不能動搖自己的理想信念。人到老年可怕的不是衰老,而是沒有追求。有了健康向上的追求,就會營造自己快樂的人生。老年是我們必經的人生階段,是一個自然的生理變化過程,如何珍惜生命,善待自己,怎樣安排好60歲以后既短暫又漫長的老年生活,怎樣活出自己的追求,活出自己的情趣,活出自己的品位來?我一直記著曾說過的一句話:“人總是要有點兒精神的。”我把這種精神理解為,它是一種為實現美好理想而奮斗的精神,是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是一種有所作為的精神。因此,自己常以此來激勵,努力做到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老年,讓科學主宰人生,用奮斗書寫人生。我所以能夠選擇這樣一個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這樣一個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主要是在黨的關懷教育下,經過幾十年革命熔爐的煅造及革命理論的熏陶,逐步確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人生旅途中多次遇到過風霜雨雪,我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也曾有過困難和挫折,但對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黨的奮斗目標,沒有產生過動搖;后來又面對改革開放及實行市場經濟后所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都能通過學習鄧小平理論和同志歷次重要講話,都能及時消除困惑,跟上發展著的形勢。

追求是人生的動力,追求是人生的主旋律,尤其作為一名老干部、老黨員,更應把對最高理想的追求,當作是人生永恒的課題,始終做到政治堅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立志把崇高理想變為美麗的現實。對遠大目標即使在我們這一代實現不了,比如到建國一百周年,我國經濟實力將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我們這一年齡段的人是享受不到了,但也要為實現既定目標,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為下一代奠好基、鋪好路、架好橋。同時,也應把對宏偉目標的追求,化作老年人心靈盛開的花,讓它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永遠保持一個健康向上的心態,用追求來照亮人生的最后歷程。

二、要把老有所學作為老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生活在當今這個時代,離退休老同志的衣食住行都不缺,所缺少的是精神方面的東西。所以,自己把看書學習既當作是一種知識積累和文化修養,又當作是一種精神享受。我很早就想讀點兒書,多掌握兒點知識,但生不逢時,趕上戰爭年代,歷經苦難歲月。在參加革命以后,盡管部隊提倡讀書,鼓勵學習,但沒有完整時間,只能邊工作、邊學習,錯過了在正規學校系統深造的機會,留下了知識膚淺的遺憾。自離休以后,我把首要目標和較多時間選定在學習上。人們都知道,書是知識的寶庫,知識是力量的源泉,學習是老年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須知,知識跟著時代走,不管你多大歲數,不學習就會落后。只有不斷學習,重視掌握新知識,才能跟上新形勢,才能跟上競爭激烈的知識經濟新時代。

自區委老干部局成立老干部學校以來,我已連續四年成為這個學校的學員,學書法、學繪畫、學古典文學,去年又參加了政治理論學習組,盡管都要付出艱苦努力,但也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老年人讀書理解能力較強,但記憶力確實不如年輕人。為了克服學得多忘得快的矛盾,我采取了記筆記、剪貼資料的辦法,建立了自己的書房和知識文庫。一些好書、好資料經常拿出來欣賞,它已成為我增長知識、了解歷史、認識生活、展望未來、強身健腦的良師益友。這些圖書和資料還經常提供給年青人和自己的子孫用,既積累運用了知識,又交流傳播了知識。

在讀書學習中,有時也難耐激情的驅使,總想把過去歲月的滄桑、日子的艱辛、勝利的喜悅及對人生的感悟,寫點東西出來。于是,我利用兩年時間,將自己走過的人生歷程,以《風雨行》為題,寫成了一本詩集。說實話我不會寫詩,但喜歡讀詩,在欣賞名家詞句的同時,不得由自己也想大膽嘗試,通過以詩言志,以詩言情,以詩言史,來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展示生活的所感所遇,透視歲月的滄桑變遷。另外,在品味過去艱苦歲月中,還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自強不息是走向成功的動力,歷經痛苦和磨難,更能造就人的自信和剛強。

有書為伴心甘甜,腹有詩書氣自華。人到老年勤讀書,可使自己的生命多一些生氣,多一些進取,多一些價值。而那些無所事事的悲傷,固步自封的偏見,怨天尤人的牢騷等消極思想情緒,都會在讀書中被沖淡、被化解。讀書、求知、寫作、其樂無窮。

三、要把老有所為作為體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

我們這些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老同志,在黨的培養教育下,曾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出生入死、忘我工作,艱苦奮斗了幾十年,現在白了老年頭,由忙人變成了閑人。但我們對黨的事業,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從來沒有停止過,動搖過,仍在關心著國事、家事、天下事。并以老年萬事莫等閑的進取精神,選擇新的社會角色,主動融入社會生活,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在發揮余熱中實現自身價值,再創人生的第二個春天。如區關工委的工作,基本上都是由離退休老同志來承擔的,他們分文不取,真誠奉獻,把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視為自己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看作是保持社會穩定和國家興旺發達的根本保證。鑒于這項工作是功在當代蔭及子孫的光榮事業,從1998年開始,我也參加到這一行列中來,并主動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堅持“兩個務必”的時代要求,貫穿到對青少年的教育中去,尤其是對失足青年和“”癡迷者,我們曾做了細致有效的思想轉化工作,受到社會輿論的好評。另外,多年來不斷為本單位做一些應急補缺工作,為在職領導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去年為宣傳行業精神和勞動模范的先進事跡,直接參與編輯出版了《奉獻者的足跡》一書。有勞動的付出,就有精神的收獲。在采寫先進人物的過程中,發現他們有共同的一面,雖然家居特別簡陋,生活特別簡樸,但貢獻特別突出,事跡特別感人。通過與這些既普通又高尚的人談話,使自己的情感受到觸動,思想得到升華。平時,不管是單位還是個人,凡需要我幫忙的,從不推辭,總是盡力相助。有一天下午接到一項寫典型材料的工作,第二天上午九點就要。于是下午5點就趕到基層隊召集座談會,掌握第一手材料,回家后晚上連夜寫出來,第二天上午9點以前將2500字的先進個人材料送到黨委書記手中。我覺得支持在職領導或在職干部的工作,既幫助了別人又鍛煉了自己,既有勞作過程的艱辛,又有完成任務后的快樂。

黨的**已向我們展示了令世人矚目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我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這時更應做到信念不動搖,人身不虛度,不看華發多少,只看前程似錦。堅持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為人民服務到老。要珍惜生命,讓歲月無悔。奉獻是崇高的,勞動是快樂的,在追求中提高生命質量,在奉獻中體現人生價值,這才無愧于難得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