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績觀落實科學發展觀思考

時間:2022-09-22 11:00:00

導語:政績觀落實科學發展觀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績觀落實科學發展觀思考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是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在深刻認識和科學理解其精神實質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各方面的工作之中。要做到這一點,當前關鍵是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以正確的政績觀落實科學發展觀

一、充分認識、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意義和精神實質是樹立正確政績觀的前提和基礎

1、充分認識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意義。科學發展觀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同、鄧小平和同志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一脈相承,是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我們黨的執政理念的又一次飛躍。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須要求,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妥善應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關鍵時期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和挑戰的正確選擇。因此,我們必須把思想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統一到中央的決策和要求上來,自覺地運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我們的工作實踐,推動各項工作更快更好地發展。

2、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要實現經濟社會更好地發展。發展是硬道理,離開發展,就無所謂發展觀。所以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用新的發展思路去認識和處理我市存在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問題,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問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問題,等等,妥善處理好當前各方面突出矛盾,協調好各種利益關系,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實現全面建設茂名小康社會的目標。

二、政績觀與發展觀相互相承

創造實實在在的政績,是領導干部本身職責所在,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體現。我國經濟社會得以快速發展,關鍵在于涌現了一大批如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任長霞等大批立黨為公、一心為民、政績顯著的領導干部。但一段時間以來,由于一些干部對“發展”的理解存在認識上的偏差,把“發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為“經濟增長率是硬道理”,把經濟發展簡單化為GDP決定一切,在這種片面發展觀的影響下,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片面的政績觀。曾經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是,上級對下級下達的考核指標,主要以GDP為主,這甚至成為領導干部升遷去留的唯一標準。更有甚者,在以經濟數據、經濟指標論英雄的片面政績的引導和驅使下,一些地方開始脫離實際,為一時的增長速度盲目搞開發區、上項目,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給地方發展造成了長期的包袱和隱患。有的地方不顧群眾的強烈反對,置國家法令和人民群眾利益不顧,大肆圈地賣地,通過各種手段“擠占”群眾利益,在當地引發了諸多的社會矛盾。如嘉禾縣為了建設大型豪華商貿項目,強迫群眾拆遷,并要求干部職工在限定的時間內做通被拆遷親屬的工作,否則批評、處分,甚至開除公職,甚至打出了“誰影響嘉禾發展一陣子,我害他一輩子“的口號。這就是為搞“政績工程”而集體濫權的典型例子。

由此可見,領導干部的政績觀和發展觀是緊密相連的,有什么樣的發展觀,就有什么樣的政績觀,反之亦然。所以說,在發展觀上出現盲區,就會在政績觀上陷入誤區,在政績觀上出現偏差,發展觀就會與科學產生偏離。樹立科學發展觀,必然要求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三、以正確政績觀落實科學發展觀

如上所述,樹立正確政績觀,關乎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方向,關乎“情為誰所系,權為誰所用,利為誰所謀”的問題,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用正確的政績觀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堅持改造主觀世界與改造客觀世界的統一上下功夫。

1、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我們的發展實踐,夯實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思想基礎。要通過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創造政績落實到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利益上來,切實樹立“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思想觀念,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研究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重大問題上,放在研究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迫切問題上,放到研究解決黨的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上,自覺地以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來檢查我們的工作。當前,我們的工作目標就是全面建設茂名小康社會。我們要緊緊圍繞這個中心,大力推進市委提出的“四大跨越”發展戰略,加快工業立市、農業強市、文化名城、旅游名市的建設步伐,努力實現茂名經濟社會實現全面的“跨越式”發展。

2、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求真務實精神,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以貫之的科學精神,是各級領導干部創造實實在在的政績的根本所在。首先我們要堅持和發揚腳踏實地、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要把樹立和落實正確的政績觀和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要求緊緊聯系在一起,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做到艱苦奮斗、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只有優良的作風,才能創造出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政績來。其次是要堅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我們在工作實踐中要尊重客觀規律,在深刻認識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把它們應用到全面建設茂名小康社會的工作實踐中去。要切合地方實際,避免好高騖遠和玩弄學術名詞,要實實在在地為茂名人民辦好事、實事。再次是要做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求真務實并不是原地踏步、因循守舊的代名詞,而是要求我們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永不停步。

3、加強組織制度建設。樹立和落實正確政績觀,不僅要有思想、作風上的保證,而且要有組織制度上的保證。一是要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貫徹實施,加大干部培訓的力度,不斷提高領導干部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駛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依法執政的能力和總攬全局的能力,增強各級領導干部創造政績的本領。二是要改進政績評價和考核方法,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干部考核系統。要堅決防止“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現象發生,考核干部,既要看反映經濟增長的指標,又要看反映經濟發展質量和結構的相關指標,更要全面地看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情況。三是要進一步完善監督制約機制和獎懲制度。要結合《兩個條例》的貫徹落實,進一步拓寬監督渠道,改進監督方法,不僅要有事后監督,還要有事前、事中監督,切實發揮監督對決策的制約作用。在此基礎上,對真正踏實肯干、“干凈干事”,事有所成,能帶動一方發展的好干部,應該做到不問身份,不唯資歷、學歷,按有關規定給予獎勵,甚至破格提拔使用。對得過且過、不切實際、好大喜功者也要按《干部管理任用條例》進行處理,真正做到“能上能下”,從而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干部爭創政績的積極性,大家齊心協力,努力實現全面建設茂名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