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建工作思考

時間:2022-09-23 10:04:00

導語:農村黨建工作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黨建工作思考

進入新世紀,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后,給農村黨組織建設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實際工作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加強黨的建設已成為擺在各級黨組織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筆者作為一個基層黨務工作者,結合工作實際,著重對當前農村黨建工作中存在問題作初步分析,提出一些不成熟對策。

一、當前農村黨建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黨員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差

當前農村黨員結構呈現老黨員多,年輕黨員少,文化程度偏低,女黨員少,改革開放以前入黨的占多數,改革開放以后入黨的占少數。如:鳳凰鎮全鎮人口5.2萬,13個村委(社區),其中有5個行政村黨總支部和8個行政村黨支部,農村黨員總數644人,男黨員537人,女黨員107人。從文化構成來看,小學文化309人,占48%,初中文化180人,占28%,文化素質明顯偏低;從年齡結構來看,60歲以上246人,接近占40%,從入黨時間來看,50年代入黨109人,60年代入黨34人,70年代入黨222人,80年代入黨31人,90年代以來入黨209人。農村黨員隊伍年齡結構偏大,文化低,后續力量匱乏,正如一些干部說的“現在到農村召開黨員大會好象老年人座談會”。另一方面,農村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明顯,一些農村黨員放松了黨性修養,在市場經濟大潮沖擊下,理想信念動搖,不管“主義”只管利益;一些入黨了幾十年的老黨員以身體不好,黨費負擔重為由而要求退黨;有的黨員不怕黨紀處分而公然違法違紀,等等現象。這些都造成了農村黨員隊伍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差的危急現象,這嚴重削弱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二)黨組織活力不足,戰斗力下降

一是農民生產經營相對獨立性,經營方式和社會生活的分散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農民對黨組織的依賴;二是當前村級集體經濟不發達,黨支部可支配的人、財、事權太少,有些地方甚至必要的黨建經費都無法保證,黨建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加上村干部待遇低,部分黨員生產、生活仍十分困難,使黨員自覺在政治上得不到關心,生產上得不到支持,生活上得不到關照,黨員沒有光榮感、成就感,對黨組織失去信心。特別是以前入黨的部分黨員,當年憑著一股革命熱情參加黨組織,對發展經濟辦法不多,造成在農村中相對落后,黨員模范帶頭作用沒有真正發揮,影響黨員形象。這些都導致農村黨組織活力不足,戰斗力下降,甚至可以說有的農村黨支部形同虛設。

(三)黨建辦法不靈,影響力不高

改革開放以來,各級黨組織面對新形勢,不斷探索黨建工作新路子,新辦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村黨支部陣地得到了鞏固,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得到較好地發揮,對農村改革、發展、穩定作出巨大貢獻。但黨建仍存在措施不多、辦法不靈,普遍效果不好,對示范點、示范村,高標準、高要求,而面上工作仍比較難開展,還沒有普遍達到群眾的期望值。如在如何探索黨建與經濟、黨建與文化建設相結合方面仍顯力度不夠,多數以黨建論黨建,造成黨建工作空對空,虛對虛,實際效果不顯著。

(四)發展經濟措施不力,群眾不滿意

當前體制下,農村黨支部作為核心領導,對領導和帶領群眾發展經濟,壯大經濟實力辦法不多,措施不力,有些甚至束手無策,以致造就形成了許多“守攤型干部”,由于人權、財權、事權的限制,黨支部往往只能是在上級扶持下有一點作為,或有的干部依靠個人和家族影響力,帶領群眾搞些示范、樣板,小打小鬧。但是對整個區域規劃發展和經濟運作上難以有主動權,創造性地發揮作用,只能是紙上談兵,無所作為。特別是在招商引資、結構調整等涉及整體發展的大手筆時,只能守株待兔或按部就班,創新能力,自主能力不足。

二、主要原因

當前,農村黨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客觀上看,一是改革開放以來,由于農村經營體制的轉變,群眾生產生活形成自主、分散經營的格局,農民對黨組織的依賴不如在戰爭年代,也不如年代緊密,農村黨員自主生產經營對黨組織的監督、教育也相對弱化,這是新時期黨建工作的客觀實際;二是一些地方集體經濟弱化,黨建經費投入大大減少,有的甚至一年開一次支部大會的經費都由上級撥給才能召開。二是從主觀上看,一些黨員放松主觀世界的改造,在市場經濟和信息全球化的影響下,意志衰退,信念動搖,甚至有些入黨動機不純,為了個人私利混進黨員隊伍,有些經不起考驗,走上違法違紀道路。另一方面,一些黨組織放松對黨員的監督和管理,對一些歪風邪氣不敢管,管不了,影響了黨的形象,削弱了黨組織的戰斗力,凝聚力。

三、主要對策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

加強黨建工作是全黨的首要任務,也是每個黨員的責任,我們黨是執政黨,如果不把黨建設好,就無法實現黨的執政目標。只有把黨建設好,才能調動6400萬黨員積極參加到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上來,才能帶動全國人民實現小康社會目標共同奮斗,尤其是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各級黨委尤其是基層黨委的首要任務,說到底,黨委書記就是第一責任人。因此,加強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領導,必須明確黨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的職責,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明確各級黨委對基層組織建設的目標和任務。要根據“五個好”的總目標,認真研究制定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確定每年組織實施的具體任務。同時強化部門責任,將目標任務分解到人到單位,并加強督促檢查。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把農村黨組織建設好,才能凝聚人心,聚集力量,農村的各項工作便能迎刃而解,農村黨的工作弄糟了,我們就喪失工作的基礎。同志在1993年就強調“充分認識搞好農村基層組織的意義,要把它作為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促進農村改革和發展的關鍵環節來抓”。在十六大報告中又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戰斗力的基礎”。所以黨委書記要充分認識到這問題的重要性,這是首要任務。

(二)創新方法,明確目標

當前農村黨建工作要強化“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完善制度、加強管理,強化教育、培養人才,創新載體、搞活黨建”這32個字,采取靈活多樣,實效有用的方法,利用執政的條件,最大限度地把黨建工作延伸各領域,延伸到各角落。

1、突出重點、統籌兼顧

這是一種工作方法,在黨建工作中盡管存在許多問題,但是我們要會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找出問題癥結來,然后對癥下藥地解決。從大的范圍來說,當前首先要解決發展經濟問題,推動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讓黨建工作產生源動力;二是要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增加黨建經費投入,給黨建工作注入活力,把黨建投入作為一項經常性支出,加強規范,避免隨意性,防止有錢就搞,無錢就不搞,為迎接檢查而敷衍了事;三是要抓住兩頭,帶動中間,即樹好典型,讓每個地方各級黨組織學有目標、趕有榜樣,盯住落后,促進平衡發展,帶好中間狀態的黨員和支部。用解剖麻雀的辦法,分析某個支部黨建搞不上的真正原因,深入細致研究,找出好辦法,同時要根據實際把任務分成根本任務和基本任務,常規工作和重點工作。突出重點,整體推進。

2、完善制度,加強管理

任何一個政黨都有黨紀黨規,中國共產黨就是要在《中國共產黨章程》這個總的黨規的約束下,執行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當前,各級黨的組織制定的制度不可謂不多,從黨組織的工作制度、監督制度到黨員的管理制度,可以說是應有盡有。制度是越來越多,但管用的和真正頂用的太少,具有約束力太少。有的同志說“搞黨建,就是制度上墻”。主要的原因是,我們黨的制度大多是靠黨員自覺遵守的,而受監督約束的不多。所以,我們要在完善制度基礎上,強化管理,強化執行力,以管用、有效為目標,來制定制度,監督制度的執行,要在制定、執行、監督上下功夫,主要是黨組織活動要制度化,發展黨員要制度化,黨內監督要制度化,促進黨組織建設在制度化、規范化上健康發展。

3、強化教育、培養人才

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還要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一是要著力理想信念教育,增強黨性,解決當前黨員信念動搖,意志衰退問題。當前要以黨的理論武裝黨員,教育黨員,增強黨的宗旨意識、黨員觀念。二是要著力抓好黨員培訓,教育引導農村黨員帶頭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帶頭勤勞致富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抓好農村黨員實用技術培訓工作,讓有勞動能力的黨員掌握2-3門致富實用技術,解決黨員致富無門的問題。三是抓培養發展,解決黨員老化的問題。特別是對回鄉知識青年,外出打工人員,退伍軍人,致富能手和優秀青年婦女,明確專人培養,對其中優秀分子進行重點培養,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四是選好支部書記、建好班子,解決班子問題。

4、創新載體,搞活黨建

黨的建設是務虛工作,要把黨的建設搞得生動有效,要虛實結合,把黨的建設與經濟建設結合起來,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與解決群眾難點、熱點問題結合起來,創造新的載體,搞活黨建工作。去年以來,鳳凰鎮以開展黨建工作“三級聯創”活動和“五村、兩規范”活動為契機,實施了“黨員帶頭奔富裕小康工程”,給黨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全鎮創辦經濟聯合體13個,培養確立帶頭奔富裕小康黨員示范戶32戶,在聯合體中發展黨員4名。通過這個工程的實施,全鎮投入資金1500多萬元,帶動發展規模種果3片1100多畝,規模養殖肉牛場2個,養豬場1個,立體養殖2個,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園2個,有效帶動了全鎮農業結構的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新隆村被確定為自治區“五村、兩規范”示范村,同時也帶動了該村精神文明建設。實踐證明,有效的載體對黨建工作是一種有力的推動作用。當前,名地都實踐總結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我們應加強交流,互相學習借鑒,并根據當地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的辦法,把黨建工作與農村三個文明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推動當地三個文明發展作為目標,開展黨員群眾喜聞樂見的各種活動,把黨建工作做活,做實,搞出成效。

(三)發展經濟,增加收入

黨建工作與經濟建設密不可分,發展經濟是黨建的目的,黨建工作是經濟工作的基礎。當前,農村黨建不活的主要原因也是經濟不活。因此,在農村必須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同時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一是確立正確的經濟發展路子,要立足鄉情、村情,堅持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的原則,結合來賓市委、市府提出“2個135”農業增產增效工程的實施,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在鳳凰鎮來說,就是要圍繞“固一產、興二產、強三產,促發展”這個工作思路,重點抓好“五個一”工程,即:管好一根蔗、種好一片果、修好一條路、建好一個市場、構建好一個工業發展的平臺”,推動經濟工作。二是爭取上級支持,力爭在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方面向農村特別是貧困村傾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切實有效的扶持和幫助。三是開展貧困黨員扶貧助強活動,讓黨員盡快富裕起來,起到帶頭作用。

(四)轉變作風,樹立形象

作風是形象,作風是戰斗力。各級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其工作作風建設如何,直接關系到黨委、政府的決策能否順利實施的大事,關系到黨委、政府的形象,關系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只有切實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進一步轉變作風,強化黨員觀念,增強宗旨意識,樹立黨員良好的形象,才能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帶動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積極投入到黨的建設偉大實踐中,促進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黨員領導干部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要具有公道正派的思想作風,具有勤奮好學的學習作風,具有執政為民的工作作風,樹立紀律嚴明、廉潔高效、親民富民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