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多經創新思考
時間:2022-09-25 06:28:00
導語:電力多經創新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供電分會主辦的《供電企業管理》創刊一百期,百期歷程,值得慶賀。自**年創刊以來,歷經中國社會的巨大變化,尤其是電力行業可以說是天翻地覆的變化。由能源部,電力部,國家電力公司,到目前正在落實國務院國發〖**〗5號“關于印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再要尋找上個世紀80年代的電力行業痕跡已是越來越困難。
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對外開放,深化改革的步伐逐漸加快,特別是近十年的形勢發展,真是突飛猛進。要跟上形勢發展的步伐,要與時俱進,站在浪潮上一并前進,在逐步跨入信息化、數字化社會的今天,必須隨時抓住信息,不管是經濟的、技術的、管理的、社會的、主業的、多經的等等,對當今的每個職工、干部都是極為重要的。《供電企業管理》一百期刊物,無疑是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對推動電力事業的發展,推動電力企業的改革順利進行,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供電多經企業自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起步,為安排電業職工家屬、職工子女、以及三項制度改革和達標創一流被分流或剝離的職工;為了維護主業隊伍的穩定和生產經營活動的健康發展;也是對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在解決待業人員的就業同時,也推動了多經企業的自身發展,并逐漸形成了初具規模的、涉足多種產業領域的、具有強大經濟實力的企業群體。按照當時電力部確定的方針“電為核心,多種產業,三大支柱,協調發展”。供電多經企業成為支柱產業,半壁江山,是電力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供電多經企業從肩負就業安置任務起步,逐步壯大,跨入了發展經濟的重要領域,肩負起了兩大使命。由于職工的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和知識潛能,發展了經濟,也培養了懂得經營,闖蕩市場的人才,涌現了大批電力企業家。供電多經的發展,對支持供電企業深化改革,加快電力企業的發展,穩定電力職工隊伍,逐步提高職工的生活質量,發揮了歷史性作用。同時,供電多經企業對發展地方經濟,增加國家和地方的稅收,創造勞動就業機會,促進社會穩定,也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多經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供電企業管理”及時的、經常的交流信息,總結經驗,傳播先進思想和理念,發揮了重要的、不可磨滅的作用。
去年初,國務院下發了國發〖**〗5號“國務院關于印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在總結和肯定自改革開放以來,電力改革成功經驗基礎上,明確提出了下一個電力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具體改革方案。要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電價機制,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電力發展,推進全國聯網,構建政府監管下的政企分開,公平競爭,開放有序,健康發展的電力市場體系。文件中明確提出國家電力公司系統所擁有的輔助性業務單位和“三產”,多種經營企業進行調整重組,有關電力設計、修造、施工等輔助性業務單位,要與電網企業脫鉤,進行公司化改造,進入市場。隨著文件精神的逐步落實,國家層面的電力體制改革已在去年底正式推出。全國性兩大電網公司,五大發電公司和四個輔助性公司已掛牌組建,區域性和省一級電力公司的組建也在逐步推出。文件提出的改革方案正在逐步實施。但是,區域性和省級層面上的輔助性單位和三產多種經營企業如何進行調整重組,如何與電網企業脫鉤,尚須慎重處理。本著文件精神,要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精心組織,區別各地區和各電力企業的不同情況分步推進改革。所以,市地一級供電多經企業的調整重組與脫鉤,具體實施尚需時日,這也就提供了良好的時機,加強自身建設,盡早解決產權不清,負擔沉重,隊伍素質低,競爭能力差,對主業的依賴性過大等問題。多經企業的內部管理薄弱,又缺乏統籌規劃,尤其是電力部門執行“三不指定”的規定以后,在市場競爭中,帶來了更多的困難。由于地區經濟的差別,全國供電多經企業發展的不平衡,使企業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改革中要涉及企業員工的身份改變和安置問題,更是個極為困難的熱點,也是改革中謀求解決的重點,它涉及到企業的效率和效益,企業的發展,所以必須要按照資源優化配置原則積極慎重地處置。為解決改革中的困難,提高職工對改革的承受能力,達到平穩過渡,就要利用目前的時機,竭盡全力,把供電多經企業做大做強,只有把企業做大做強,增強經濟實力,才能使企業和職工在深化改革的大潮中承受沖擊,勇于拼搏,平穩發展,奪取最大的經濟利益。
供電多經企業如何把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正確全面地貫徹落實國發5號文件,中電聯供電分會、多經專委會曾經幾次組織專題調研,由上海市南供電公司、廣州供電公司與福州電業局、長春電業局等分別組成調研小組,對三十多個供電企業和多經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調查研究,初步形成了共識。
加強領導是加快發展多經企業的關鍵。企業主要領導對多經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至關重要,這是許多企業的共同經驗。透過許多供電多經企業的實際,凡發展好的多經企業的背后無不傾注著供電企業領導班子、特別是主要領導的心血。江蘇泰州供電公司領導班子把“富民強企”放在發展多經企業的核心位置,提出“無主業不穩,無多經不富,無創新不活,無開拓不強”的理念,把抓市場開拓和新項目實施作為職工辦實事,找出路的大事來抓,認真落實領導責任制,才能大手筆運作,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開辟出新的發展之路,使多經企業快速做大做強。福州電業局,長春供電公司、上海市區、市南、市東供電公司,杭州、**、廣州供電公司,貴州市南供電公司等,都取得了豐碩的成績。
盡快完成公司制改造,規范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已被眾多多經公司制改造企業的經驗所證實,是一項有效的改革措施。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基本特征,大多數供電多經企業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并實現了職工持股和控股,走公有制與民營經濟共同發展的道路,有的還組建了企業集團,更充分的發揮企業人、財、物等資源的集約優勢,降低集團內部交易成本,實現供電多經企業產業化經營,有利于打造企業品牌,實現企業做大做強。但尚有許多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規范,尤其是決策層、執行層、監督層三者的相互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機構不盡完善,運作不夠規范,決策不夠充分,監督不夠有力,管理上也明顯的在沿用國企管理的舊模式,離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相差甚遠。改變這種狀況需要供電企業主要領導提高認識,下定決心,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理會和經理層的職責,形成各負其責,依法行事,協調運轉,三足鼎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權力運作機制。嚴格執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真正做到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決策者與執行者分離。
實現產權多元化是供電多經企業發展經濟的重要舉措,也是供電多經企業在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改革中的必然結果。供電多經企業的改制多數建立多元投資結構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吸收社會法人單位和私人資本參股,職工投資入股,引進外部資金等方式進行產權置換,實現產權多元化,產權清晰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目前,以職工投資入股形式的民營股份制企業在供電多經企業中占有相當比重,要使廣大職工成為既是供電多經企業的勞動者,又是企業的出資人,改革的直接受益者。還有不少供電多經企業在進行股份制改造時,充分利用供電企業的資金優勢,品牌優勢,市場優勢,地域優勢,走強強聯合的路子,引入國內外名牌企業的資本共同開發生產具有市場競爭力、適銷對路,賦有科技含量的名牌產品,使企業直面市場,占領市場都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
正確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是供電多經企業集團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之一。**供電公司的蘇源集團、上海市南電力集團、廣州廣電集團、濟南電力(集團)有限公司、福建匯創集團公司、杭州電力發展集團、長春電力集團等,他們組建多種產業實體,除從事電力建設、電器制造、電力設計、工程監理、電力設備租賃業務、器材銷售外,還涉足房地產、汽車貿易、汽車運輸、城市煤氣、水力發電、軟件開發,甚至藥業制造等,只要收益高,發展前景好,并有良好的開發環境,可以利用的優勢條件,就積極開拓“電力圈”外的經營市場,取得較好的回報,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企業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可以減少經營風險,擴大經營規模,提高經濟效益,把供電多經企業做大做強。當然,實施多元化經營必須量入量出,根據企業經營資源剩余狀況,以及對新行業的市場調研分析,充分論證,按程序決策,積極慎重的開發。有的供電多經大型企業已經在涉足資本經營,這是通過資本形式對資本的存量和增量進行管理、重組和交易,使資產在經營期內獲得最大限度的增值,為企業帶來最大限度的經營效益,使企業迅速擴大規模,增強企業實力,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要做大做強企業,企業的內部管理,如質量管理,有效的激勵機制,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與有效的監督機制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個有成績的企業都是以此為保障。
當前,按照黨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決定,進一步把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我們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一項重大歷史性決策。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加快的國際環境,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必須加快推進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注入強大動力。供電企業也必須在學習和貫徹三中全會的決定,努力做好自身的各項工作,尤其是把多經企業推向新的發展進程,在電力體制改革的進一步實施中,迎接新的挑戰。
祝愿《供電企業管理》在新的百期中,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奪取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