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思考

時間:2022-09-26 04:27:00

導語: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思考

一般來講,對于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組織人事部門應當將其作為領導干部考察任用、教育管理和年度考評的依據,同時將審計結果列入干部考核檔案;紀檢監察部門應將其作為對領導干部追究責任和查辦違法違紀案件立案的依據,同時將審計結果列入干部廉政檔案。但企業內部的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來講,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影響了審計結果的運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先審計,后離任

由于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所處環境的特殊性,目前大部分經濟責任審計都是在領導干部換屆換崗的時候進行的,往往都是“先離任后審計”。即組織部門在考核任用干部時,沒有將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結果作為干部任用的依據,用人與審計脫節。即使查出了問題,也往往因為人已經離任而不了了之。審計結果應用的這種滯后現象,大大削弱了經濟責任審計對領導干部的監督職能。

二、審計工作量大、時間緊

內部經濟責任審計時間緊,涉及面廣,審計對象要涉及到企業內部各部門負責人、企業興辦的各個多經企業負責人和企業控股的子公司的負責人,同時,內部審計的人員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審計任務,內審人員往往人手又緊,而有些被審計單位負責人任期較長,往往要在較短時間內將被審計對象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經濟責任審查清楚,評價準確。否則就很難及時給組織人事部門一個可靠的評價結果,使審計結果失去時效性,從而使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流于形式。

三、內部審計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要使審計結果得到恰當運用,內部審計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和權威性也是很重要的,內部審計實質上是企業管理的工具之一,是服務于企業管理當局的目標和意志的。因而,內部審計有時很難站在客觀、公允的立場做出評價。特別是當面對領導參與或法人違紀時,內部審計的效力將取決于對之負責的企業領導人的意志,因而有時會無能為力,從而影響到審計成果的影響和效用。

恰當運用審計結果是十分重要的。內審機構在把審計結果送達被審計人和被審計單位的同時,按照干部管理權限,還要分別報送企業內部的組織人事和紀委等部門。內審機構按正常審計項目建立審計檔案,紀委將審計結果作為備案材料歸入干部廉政檔案,組織人事部門將審計結果歸入干部實績檔案,寫入干部考察材料。這些都是審計結果的具體應用。為了更有效地增強經濟責任審計的權威性,更好地利用審計結果,充分發揮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在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的審計監督中,須注重以下幾點:

一、爭取企業領導支持

內部審計工作,特別是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其成果要得到恰當運用,關鍵是在企業領導的支持,因為內部審計是直接對企業領導人負責并向其匯報工作的,企業領導的支持對于落實審計意見和建議,并將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作為干部考評依據之一是十分重要的。

二、堅持“先離任,再審計,后決定任命”的原則

從內部審計的工作實際出發,要堅持“先審計、后離任”的原則難度比較大,而改之以“先離任,再審計,后決定任命”的原則是切實可行的,因為審計任務往往是根據離任情況確定的,而在審計前決定了被審單位負責人新的人事任命,則易使離任審計流于形式,而在組織人事部門決定領導干部離任或有調整意向前,先免除其領導職務,再委托內審部門進行審計,待審計結果出來后,由有關部門和領導參考審計結果,綜合全面情況決定是否任用。這樣,審計結果就成為領導干部人事任免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從而能充分發揮審計的監督和參謀作用,從根本上提高審計工作質量。當然,要實行這一原則需要單位領導的支持和有關部門的配合。

三、加強制度建設,堅持依法審計原則

必須堅持依法審計原則,才能使審計結果產生較大效力。要建立相關規章制度,為審計結果的運用做好準備。制度建設是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基礎性工作。要規范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的運用,關鍵是要建設一個統一的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模式。內審計機構應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對不同審計結果的運用方式、運用要求、運用責任、運用考核辦法、運用反饋方式等作出明確的統一規定,并按規范處理審計結果。上級領導及有關部門應對規范執行情況定期檢查通報,保證審計結果運用落到實處。

四、審計結果與干部使用相結合

加強各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搞好組織人事、紀檢監察和審計部門的聯席會議制度。審計工作結束后,審計小組應形成書面專題報告,提出具體審計意見,并征求被審計單位和審計對象的意見。審計結果由組織人事部門進行認定,作為干部任免獎懲調動等方面的重要依據。組織人事部門在收到內審機構出具的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報告后,要及時登記,并提出處理意見,報送上級領導審閱,然后歸入經濟責任審計結果檔案,政工部門也應將審計結果存入干部檔案,并作為對領導干部進行獎懲、提拔任用、評級考核、管理教育和年度考評的依據。經濟責任審計結果檔案的主要內容應包括:領導干部任期內各項經濟目標完成情況、財務管理、財務決策、廉政建設等方面的情況;審計部門作出的結論、意見、建議、決定等。

對于經審計認為實績突出的,應按照規定給予表彰或重用;對審計報告中提出的問題,應分別情況作出處理:屬于管理方面的問題,要及時向有關部門提出整改建議;對因工作失誤造成嚴重損失或有經濟問題的分別采取調整職務、降級降職、免職、辭退等組織措施;對嚴重違紀的,由紀檢監察機關立案查處;觸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懲處。同時,對查出被審計人有重大違紀違規違法問題而移送紀檢監察、司法機關處理的,處理結果要反饋給移送的內審機構。充分做到鼓勵盡責者、保護改革者、幫助失誤者、查處違紀者。

五、建立干部失察追究制度

要充分運用審計結果,同時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審計結果與組織人事部門的任用意見不一致的情況,必須建立干部任用失察的追究制度。即組織人事部門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方面的失察。若出現任用干部偏差的,應首先追究任用機關責任。凡任用機關有意違背先審計后任用的規定,不采用審計結果亂用干部任職權的,經內審機構審計出來有重大違紀違規行為的領導干部要嚴肅追究任用機關有關人員的責任,情節嚴重的,除進行黨紀政紀處分外,還應追究刑事責任。

六、將審計結果與企業經營管理相結合

經濟責任審計主要以審計結果報告的形式予以反映。上級領導依據審計結果報告了解審計對象所在單位的情況,并按照審計結果報告中提出的意見、建議進一步加強企業的經營管理。上級領導應充分重視審計結果的時效性,利用審計結果綜觀全局、把握方向、為宏觀調控決策服務。要對審計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找出一些帶有苗頭性、傾向性、普遍性的問題,分析原因,找出在體制、機制、政策、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環節,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切實加強和改進干部監督工作。

七、將審計結果與被審單位的整改結合起來。

要充分運用審計結果,必須要注意內部經濟責任審計的意見與建議是針對審計對象所在單位存在的問題而提出改進意見的,其目的是提高審計對象所在單位的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審計對象所在單位必須按照內審機構指出的問題、提出的意見與建議,認真對照檢查,積極落實,并與本單位的整改措施結合起來。為確保審計意見與建議的真正落實到位,有關部門必須對審計意見與建議的執行情況進行定期檢查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