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訓思考

時間:2022-09-28 11:18:00

導語:干部教育培訓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教育培訓思考

干部教育培訓是提高干部素質和能力的重要途徑,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縣作為郴州市一個版圖最大、人口最多的內陸縣,要在新一輪競爭中贏得發展先機,實現跨越式發展,就必須把人的因素放在首要位置,特別是要大力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培育核心競爭力。結合本縣實際,就如何做好新時期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談幾點個人看法。

一、進一步認識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是充分認識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是提升領導干部綜合素質的需要。厚實的知識積累和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是領導干部勝任本職、成就事業的基本保證。當前,國內國際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如果沒有過硬的科學文化素質,應對挑戰便是一句空話。這就要求領導干部要把加強學習作為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一種境界。干部教育培訓,為領導干部學習提供了機會,創造了平臺,讓他們從繁重的工作中暫時解脫出來,帶著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疑惑、問題有針對性學習相關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做好本職工作的能力。

二是充分認識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是提高領導干部執政能力的需要。目前,領導干部隊伍中還存在著一些理論水平不高、依法行政能力不強、解決復雜矛盾本領不大的領導干部。干部教育培訓的目的,就在于有效地配合各級黨組織解決領導干部隊伍中存在的相關問題。一方面,用國家法律法規培訓領導干部,增強領導干部學法、用法意識,切實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另一方面,著力引導領導干部深刻認識和把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不斷提高科學執政的能力。

三是充分認識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是發展黨的事業的需要。隨著干部隊伍知識化、專業化、年輕化的發展趨勢,改革開放以后參加工作的干部已經成為干部隊伍的主體。他們思想活躍,知識結構較好,學歷較高,但對黨的歷史學習不系統,對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缺乏親身感受,對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理解不足?,F實中,少數領導干部脫離群眾,缺少為人民服務的理念。有些領導干部作風漂浮,喜歡做表面文章。還有一些領導干部官本位觀念重,生活腐化。黨的這種“干情”決定了必須加強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教育。因此,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引導領導干部,特別是中青年干部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發展黨的事業的需要。

二、進一步轉變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方式方法

一是實現干部教育培訓的時間由階段性向經常性轉變?,F今,很多時候把干部教育培訓作為一種間斷性、臨時性的應急措施,培訓方式也是走馬觀花、以點帶面,造成少數領導干部認為參加培訓只是為了增加一種“經歷”,學習不學習無所謂,提高不提高沒關系。同志指出:“要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關鍵在于各級領導干部,在于不斷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蔽覀円欢ㄒ_立系統、長期乃至終身的教育培訓觀,把學習作為經常性教育任務,幫助干部不斷接受各種形式的培訓,更新知識,提高素質,以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

二是實現干部教育培訓的對象由少數向全員轉變。目前,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制度,就分級而言,領導干部受培訓的機會多,一般干部受培訓的機會少;就分類而言,黨政干部、專業技術干部受培訓的機會多,其他類型干部如農村和鄉鎮干部受培訓的機會少,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干部之間存在著事實上的培訓機會不均等。隨著知識競爭的日趨激烈,創建學習型政黨、學習型干部成為時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干部教育培訓的對象要由少數培訓向全員培訓轉變,做到“人人都是實施培訓的對象,個個都有接受培訓的機會”。

三是實現干部教育培訓的目的由提高學歷為主向提高綜合素質為主轉變?,F在干部隊伍的學歷層次普遍提高,本科生已較普遍,研究生也不乏其人。在這種情況下,干部參加教育培訓的主要目的不再是學習書本知識、提高學歷,而是運用知識、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教育培訓的目的要突出“學以致用”,要走出原來那種“先生講、學員聽”理論大灌輸的老套教學方法,要把培訓重點放在激活學員思維,引導學員運用知識,提高實際工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上面來,由提升學歷向提升綜合素質轉變。

三、進一步完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機制

一是完善干部教育培訓教學管理機制。當前,由于制度不健全,管理欠嚴格,學員遲到、早退、曠課現象普遍,更有甚者,以學習培訓為幌子辦私事,學校認為在單位有事,單位就認為在學校培訓。為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完善措施,創新機制,強化管理。組織部門對在校集中培訓1個月以上的班次,派人跟班,全面掌握學員的表現情況,進行嚴格的監督檢查,實事求是地填寫“干部培訓情況登記表”,對嚴重違紀者,取消其培訓資格或重新進行培訓。加強考核,將考核工作貫穿于培訓的全過程,把學員的出勤率和遵守有關學習紀律的情況納入考核的范圍,并將學員在培訓中的表現情況登記備案,作為平時干部考察和年終考核的依據,形成自覺學習、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

二是完善干部教育培訓質量評估機制。針對少數培訓機構將經濟效益放在第一位,重人數輕質量、重形式輕實效,培訓類型、形式雜而多這一現象,成立專業的質量評估機構,實行培訓機構資格審查制度和等級評估制度。評估機構嚴把培訓質量關,對培訓質量不合格的培訓機構限期整改,對不合格的班次勒令重培。評估機構在完成質量評估任務的同時,擔負起業務指導的職責,經常性地對本地區干部教育培訓機構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的制訂,教材的選定和編寫,課程的設置,教學方法的研究等進行業務指導,并及時推廣一些成功的教學經驗,在提高培訓機構的培訓質量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是完善干部教育培訓任職資格考試機制。為確保教育培訓工作不流于形式,解決少數領導干部對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存有“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誤解,完善任職考試機制,由各級組織人事部門與黨校負責組織干部任職資格考試,考試的難易程度根據不同的職務層次設置。考試合格后,由組織部門頒發統一印制的任職資格證書,并作為干部提拔任用的必備條件,形成“凡上必考”的用人導向。為調動領導干部參訓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建立干部教育培訓學時學分累積機制。合理確定干部每年參加培訓的時間,實行上不封頂,下須保底。干部每次參加培訓的時間可以累積,由培訓機構負責登記,組織部門或干部所在單位進行考核。干部教育培訓主管部門要規定干部每年度參加培訓應修滿的學分數,然后根據實際需要確定培訓課程和修完每門課程的實際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