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培養選拔現狀問題思考

時間:2022-09-29 04:26:00

導語:干部培養選拔現狀問題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培養選拔現狀問題思考

**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少數民族占總人口比例較高的城市,民族問題在全市經濟發展和各項建設事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年來,**市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充分認識到少數民族干部在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重要作用,培養選拔了大批少數民族干部,有力地加強了黨同少數民族人民群眾的聯系,鞏固了各民族間的團結,促進了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各項建設事業的發展。特別是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以來,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結合實際,進行專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加大少數民族干部培養選拔力度,使我市培養選拔數民族干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基本情況

截止**年11月底,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共33610名,其中少數民族干部5334名,占15.87%;縣級干部610名,縣級少數民族干部84名,占13、8%,其中擔任正職的少數民族干部8人;科級干部3690人,其中少數民族干部639人,占17.3%;各類少數民族管理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3800名,其中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1346名。全市26個市直黨委部門中已配備少數民族干部的部門11個;39個政府部門中已配備少數民族干部的部門14個。各區縣95個黨委部門中已配備少數民族干部的部門56個;186個政府部門中已配備少數民族干部的部門57個。全市79個鄉(鎮、街道)中黨委配備少數民族干部的鄉(鎮、街道)51個,政府配備少數民族干部的鄉(鎮、街道)65個。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副科級以上干部中,少數民族干部占39.28%。少數民族人口比例較高的城東區副科級以上干部中,少數民族干部占37、74%。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思想認識,加強對少數民族干部培養選拔工作的領導。近年來,各級黨委、組織部門充分認識到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民族地區全面貫徹落實的需要,是振興民族地區經濟和實現全市經濟協調發展的需要,是鞏固和發展團結穩定的政治局面的需要,進一步加大黨的少數民族干部政策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探索和創新干部工作機制。結合貫徹黨的民族干部政策和少數民族干部目前的實際,深入進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既保證民族干部的數量和比例,又注重培養少數民族干部的競爭意識,營造少數民族干部能夠脫穎而出的社會和制度環境。各級黨委、組織部門始終把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定期研究,制定規劃,專人負責。各級黨委組織部、統戰部和政府人事、民委、教委、財政等部門分工負責,組織部門在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中充分發揮黨委、政府的參謀和助手作用,牽頭抓總,做好綜合協調工作,并加強指導和監督。各有關部門加強聯系,密切配合,搞好調查研究,認真解決存在的問題,把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真正落到了實處。

(二)加強教育培訓,強化實踐鍛煉,提高少數民族干部的綜合能力。一是注重理論和業務培訓。根據新形勢的要求和干部工作的需求,各級黨委組織部門和統戰部門采取組織少數民族干部集中輪訓、赴省外培訓、出國出境學習考察等多種形式,對少數民族干部進行政治理論、科學知識、法律法規等內容的培訓學習,努力培養少數民族干部的決策能力和管理能力,進一步提高政策理論水平。依托各級黨校,對少數民族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進行學歷教育和業務培訓。教育、財政、社會發展、農、林、牧、水等業務主管部門結合各自業務特點,組織開展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并選派一定數量的少數民族中青年干部、技術骨干到大中專院校或科研單位參加培訓。二是重視實踐鍛煉。2001年以來,市委組織部通過邀請專家博士團,舉辦遠程教育講座,組織縣級干部和后備干部赴浦東、蘇州、南寧、哈爾濱、桂林等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學習。分期分批集中培訓各級各類干部5553人(次),其中少數民族干部1100人(次),占19.8%;**年,市委組織部進一步拓寬視野,加強全市科級干部的培養鍛煉。選派71名科級干部在市直機關和區縣雙向掛職,其中少數民族干部22名,占31%。通過實踐鍛煉,提高了少數民族干部宏觀決策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注重加強少數民族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始終把抓好后備干部隊伍建設,作為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的重要環節。按照素質優良、數量充足、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要求以及選拔后備干部的條件和程序,調整和補充少數民族后備干部,建立少數民族干部“人才庫”,實行定期考察、備用結合、動態管理的辦法,及時發現補充優秀干部,有計劃地將那些經過組織培養教育,工作經驗豐富的少數民族干部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來。截止目前,在確定的549名縣級后備干部中,少數民族干部104名,占18、9%,比2000年提高了1.7個百分點。

(四)堅持德才標準,大膽選拔任用,切實加大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力度。全市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始終堅持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堅持成熟一個、選拔一個,不降格以求,特別是嚴把政治關,切實把那些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具有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工作能力較強、實績突出的少數民族干部選拔進領導班子。同時,充分考慮少數民族干部的成長環境等客觀因素,堅持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拔少數民族干部。自2000年以來,共選拔縣級少數民族干部75名,其中**年,以區縣領導班子換屆為契機,加大少數民族干部培養選拔力度,一大批年紀較輕、發展潛力較大的少數民族干部被選拔進領導班子。新一屆區縣領導班子成員共179人。其中:少數民族干部42人,占23、5%,比上屆提高2.36個百分點。各地區各部門加大少數民族干部培養選拔力度,據統計,自2000年以來,共選拔科級少數民族干部503名。廣大少數民族干部在各自的崗位上勤奮工作、開拓進取,為**經濟發展和各項建設事業做出了貢獻。

(五)擴大民主,充分發揮少數民族干部參政議政作用。隨著我市改革發展步伐的加快,各級人大少數民族代表、政協少數民族委員為推進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積極獻計獻策,切實發揮了少數民族參政議政作用。**年**市市級領導班子和**年區縣領導班子換屆后,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312名,其中少數民族代表67名,占代表總數的21.5%;市第十一屆政協委員275名,其中少數民族委員68名,占委員總數的24.7%;區縣人大代表1169名,其中少數民族代表232名,占代表總數的19.9%;區縣政協委員654名,其中少數民族委員173名,占委員總數的26.5%。

三、難點與問題

我市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新時期新階段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許多難點和問題。一是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少數民族群眾思想相對比較封閉,觀念相對比較保守,基層少數民族干部文化教育的普及面不廣。現有少數民族干部的存量不多,加之少數民族干部來源渠道狹窄,“進口”數量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少數民族干部的成長。二是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少數民族干部比例較低,有部分少數民族干部沒有受過理論和業務知識等方面的系統培訓,政治理論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相對較低,他們的思想觀念和業務素質還跟不上培養選拔高素質干部隊伍工作的需要,制約了少數民族干部培養選拔工作的深入開展。因此,少數民族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少數民族干部的教育培訓尤其是專業技術培訓力度需進一步加大,培訓面需進一步擴大。三是從現有少數民族干部隊伍知識結構看,專業知識結構不夠合理,文史類專業占絕大部分,理工類專業或我市緊缺的金融管理、企業經營管理、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專業技術干部短缺,懂經濟、善管理的少數民族干部少,在實際工作中存在選拔“難”的問題。四是一些部門選拔優秀少數民族干部的機制還不夠健全和完善,少數民族干部的培養選拔工作沒有短期計劃和中長期規劃。對少數民族黨外干部的培養力度還要進一步加大。

四、對策與措施

做好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要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緊密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結合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按照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少數民族干部成長的規律,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培養造就一支德才兼備,廉潔勤政,密切聯系各民族群眾的、門類齊全、專業配套、結構合理,能夠適應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少數民族干部隊伍。

(一)加強培養教育,努力提高少數民族干部隊伍的素質。加大民族政策宣傳力度,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宣傳少數民族干部典型,努力創建有利于少數民族干部成長的寬松環境。以各級黨校為依托,分層次、分期分批對少數民族干部進行馬列主義、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以及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政治素養。大力開展業務培訓,組織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少數民族干部學專文化。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對少數民族干部進行崗位培訓,幫助他們掌握履行崗位職責所必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加強實踐培養鍛煉,有計劃地組織少數民族干部到基層、上級機關、綜合部門或經濟較發達的地區考察學習、掛職鍛煉、輪崗交流,培養他們處理各種突發事件、駕馭各種復雜局面的能力。對有培養前途的少數民族中青年干部,特別是后備干部,及時壓擔子、給任務,提高宏觀決策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長期在一個地區或部門工作的少數民族干部,進行異地交流或崗位輪換,對黨政機關中缺乏基層工作經歷的少數民族年輕干部,要分期分批到基層掛職鍛煉。

(二)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一是拓寬基層少數民族干部的來源。努力發展民族教育事業,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區縣,可建立民族干部學校,有計劃地招收民族干部,經過培訓后充實到有關部門從事基層管理工作。擴大選人視野,從歷年來分配到基層工作鍛煉的優秀大學生中發掘人才,進行跟蹤了解,充實少數民族干部“人才庫”。二是進一步提高基層領導班子少數民族干部配備比例。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各級領導班子建設的需要出發,切實抓好縣級黨委、政府工作部門和鄉鎮(街道)領導班子少數民族干部的配備。三是關心少數民族干部,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學習、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為少數民族干部的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四是健全完善各項制度,建立有利于少數民族干部脫穎而出的選人用人機制,保證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工作向制度化和規范化方向發展,使少數民族干部培養選拔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三)加強少數民族專業技術干部隊伍建設。廣泛發掘和培養各類企業中的少數民族管理人才。從普通高等院校和中等專業技術學校畢業生中,有計劃地錄用少數民族學生,到行政、企事業單位工作。在省、市委黨校開設少數民族干部理論,業務培訓班,有計劃地分期分批選少數民族進行短期、中長期培訓。進行選派優秀少數民族青年進高校培養的試點工作。重視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

(四)按照干部“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大膽選拔使用少數民族干部。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更新用人觀念,拓寬選拔渠道,在全市形成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選人用人導向,不拘一格選拔優秀少數民族干部。按照少數民族干部的成長規律和民族自治地區的實際,在嚴格按照《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定的資格條件和程序辦事的同時,堅持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拔任用少數民族干部。如在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中,拿出部分職位定向選拔少數民族干部。同時,加強對少數民族中黨外代表人物的培養選拔。民族自治縣的各級領導班子,按照民族區域自治法和有關文件的規定,選配好少數民族領導干部。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地區的領導班子、民族鄉鎮和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鄉鎮(街道)領導班子,與少數民族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部門和少數民族職工較多的行政、企事業單位的領導班子,均逐步配備少數民族干部。同時,注意重點培養選拔政法、財貿、經管等專業對口的緊缺人才。大膽選拔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中政績突出、群眾擁護的優秀少數民族干部,尤其要注意把那些政治素質好、熟悉經濟工作、勇于開拓創新的少數民族干部選進黨政領導班子。加大少數民族后備干部的培養力度,特別是重點掌握一批能夠擔任黨政正職及近期可進領導班子的少數民族干部名單,堅持備用結合,確定培養目標,制定培養措施和計劃。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區縣和少數民族職工較多的單位,要建立少數民族后備干部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