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典范建設思考

時間:2022-10-05 05:15:00

導語:社區典范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典范建設思考

公義社區共有居民980戶,2862人。社區兩委領導成員8人(其中交叉任職2人),五名黨總支成員中,大專文化程度3人,助理以上職稱4人。黨總支下設4個支部,8個黨小組,90名黨員。黨員政治素質高,業務技術過硬,有50名黨員能掌握1—2門實用技術,18名黨員獲得技術員以上職稱,黨員中有21名個體私營業戶,10名種植、養殖大戶。民兵連、團總支、婦代會、工會、經管會、治保會、調委會、社區商會、計生協會、老年協會、物業管理中心等群團社會組織健全,活動正常。居委會下設3個工作委員會,15個居民小組,51名居民代表。居民議政小組、理財小組組織健全,經常開展活動,能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社區領導班子團結協調,配合默契,具有很強的整體合力,居民認同程度高。各項規章制度如例會制度、學習制度、居民議事制度、居民理財制度、政務、財務公開制度、物業管理制度和社規民約等健全完善,運轉正常。社區人心思上,鄰里和睦,社會安定,為兩個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和思想動力。近三年來,該社區先后獲得市級文明社區、市級示范社區、市級模范居委會、區“三個代表”學教活動先進單位、區“五個好”示范村(居)黨組織等榮譽。

建設一個好班子

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多年來,該社區一直把領導班子建設擺在首位,突出抓了以下五點:一是以換屆選舉為契機,選好配強社區兩委班子。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干部“四化”方針及德才兼備的原則要求,實行“兩推一選”,充分發揚民主,把那些理想信念堅定、宗旨觀念牢固、工作作風扎實、群眾信任擁護的同志選進領導班子,通過換屆,班子年齡結構、知識層次、辦事能力都有了很大改善。二是抓好社區干部的學習培訓。總支書記和居委會主任每年都參加區里統一組織的培訓,其他領導成員每年也都參加街道工委組織的培訓,并把參加培訓同干部考核緊密結合起來,防止流于形式。堅持兩委干部周一例會制度,每次例會前拿出半小時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和上級文件精神,然后研究部署工作,讓每個干部都了解本周的工作重點,找準自己的定位。三是對社區干部進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教育。按照上級黨委的部署,他們認真開展了為期半年的“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活動,達到了干部受教育、群眾得實惠的目的。學教活動的開展,促進了干部素質的顯著提高,增強了宗旨意識和服務意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群眾滿意,上級黨委也充分肯定,給予高度評價。四是強化干部的責任感和服務意識。兩委干部有明確的責任分工,每年都簽訂工作目標責任書,嚴格考核,嚴格獎懲。實行干部包片聯系群眾制度,要求干部每年拿出三分之一的時間走訪入戶,努力貼近群眾,為群眾解疑釋惑,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他們還實行“首問責任制”,規定群眾不管找到哪個干部反映問題,都要熱情接待,不準推諉扯皮,屬于自己分工能解決的,立即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提交周一兩委例會研究后,由首問接待人負責向群眾答復。因工作不負責造成不良影響的,追究首問責任人的責任。五是加強工作網絡建設。該社區人口多,覆蓋面大,居民構成復雜,為保證工作快捷有效,他們不斷加強社區基層組織的配套建設,居民議政、居民理財、居民小組、婦女小組、黨團小組、民兵連、婦代會、共青團、工會、老年協會、社區商會等都緊緊圍繞社區工作中心獨立開展工作,配套聯動,各負其責,有力地支持了兩委的工作。

造就一支好隊伍

黨的方針政策要在基層全面貫徹落實,需要造就一支過硬的黨員隊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發揮,是衡量這支隊伍是否過硬的基本標準。多年來,該社區十分注重對黨員的教育管理,認真堅持“”制度,近年又認真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堅持每季度向黨員和居民代表通報一次工作,搞好溝通,征求意見和建議,形成共識,然后由各支部、黨小組向廣大居民做好宣傳和疏導工作。每個黨員都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年度目標,要求群眾做到的,黨員干部要帶頭做到。每年“七一”,黨總支都組織系列活動,對黨員進行宗旨教育、黨性教育和紀律教育。認真開展黨內“雙評”和黨員“十帶頭”活動。樹立典型,實行典型引路。黨員肖玉愛在每年助殘日都向淄川特教中心的殘疾學生捐款3000元,黨總支書記趙慶毅同志為患病大學生徐鵬捐款1000元,還發動社區商會為其捐款5000元。**年,兩委成員從年度獎金中各拿出1000元用于社會救助工作。堅持從嚴治黨,對不能發揮黨員作用、無故不參加黨的活動、半年以上不過組織生活的個別黨員,實行勸退除名,從而保持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搞好組織發展工作,特別注意發展符合標準的經濟帶頭人入黨,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考察,責任到人,跟蹤培養,不斷補充新鮮血液。

黨總支十分重視團的工作,由一名總支委員專管團的工作。**年在廣大團員中公開選聘團的干部,通過答辯推選,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團總支,并新發展了15名青年入團,壯大了團的隊伍。不斷對青年團員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使他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婦代會發動婦女小組長,積極協助計生部門做好計劃生育工作,組織開展“雙學”、“雙比”活動及各類文體活動,今年六月又組織婦代會成員和民營企業婦女捐款6350元,救助特困學生。民兵連則邀請部隊首長進行國防教育,每年防汛期間,都以基干民兵組成突擊隊,隨時準備應付突發情況。

形成一種好機制

首先,建立了一整套切合實際、操作規范、運作正常的規章制度。如工作例會制度、黨員學習制度、居民議事制度、民主理財制度、政務公開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聯合辦公制度等,并在執行中按照實際情況不斷革新完善,確保各項工作都有章可循。

其次,全力提高服務質量,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急事特辦,努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為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他們積極提供場地、水電、信息、政策等方面的服務,集體搭臺,個體唱戲,實現個體、集體同步增收。農業方面,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搞好特色農業。幾年來,每年投入維修機井、修建防滲水渠、更換農業供電線路的資金都在10萬元以上。他們還規劃了花卉園區,將原來分散的8戶花農遷移入園,形成規模,并對花農進行經濟補償。為改善居民居住環境,加大城管力度,對亂搭亂建進行了集中整治,對主要道路進行了路面硬化,安裝了路燈,每年還投入近8萬元對轄區實行全天候保潔。

再次,積極開展社會救助活動。社區設立了弱勢群體救助基金,對5戶特困家庭每月給予60元的生活補助,為王茜等3名特困學生每年補助學費500元,還幫助翟緒強等10戶居民辦理了民政補助。對全社區60歲以上的198位老人每月發放30元養老補助金,居委會出資為178位老人辦理了全省通用的《老年人優待證》。每年的重陽節,都為每位老人送上一份禮品。逢年過節,對困難戶、老黨員、軍屬進行走訪慰問,讓他們感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在防治“非典”工作中,他們按照上級的部署,加強組織領導,制定防范措施,兩委干部實行包片責任制,對重點環節、重點人群、重點部位加大防治力度,成立了28人的專業消毒隊伍,免費為居民提供消毒液,堅持每天兩次消毒。對轄區內流動人口、暫住人口每天一清查,每天一匯報。與轄區內的12個診所、8個旅館、15戶屠宰戶簽訂了防“非典”責任書。加大了宣傳力度,張貼了大量標語和過街橫幅,印發防“非典”明白紙1000多份。整個防“非典”期間累計投入3萬多元,確保了居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創造一份好業績

幾年來,該社區兩個文明建設齊頭并進,取得很大發展。他們集思廣益,從社區的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創出了一條發展經濟的新路子。依靠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建起了民營工業小區,現已有4家企業落戶,總投資2000多萬元。為加快個體民營經濟的發展,**年,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社區民間商會組織,積極發揮聯系個體工商戶的橋梁、紐帶作用。目前全社區已有民營工業企業10家,其中產值500萬元以上的4家。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大搞市場建設。2000年,在原有的農貿市場、家具市場、木材市場、門窗、席箔市場和兩條商業大街的基礎上,投資近100萬元建起了淄川五金土雜品市場。為了提升市場檔次,2003年3月通過招商,引進資金600多萬元建起占地1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500平方米的鋼架結構名優電器、家具市場。這些市場可安排攤位1000個,解決4000人就業,對促進社區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年,社區集體收入260萬元,居民人均收入6000元;2003年,集體純收入可望實現300萬元。

堅持兩手抓、兩手硬的方針,狠抓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村改居后,原來的農民變成了居民,提高居民的城市意識、環境意識、衛生意識成為當務之急。他們不斷加大硬件的投入,改善社區環境,達到路面硬化、照明亮化、衛生凈化、環境綠化。在資金籌集上,采取了“三個一”,即集體投一塊,群眾集一塊,社會爭取一塊。投資230萬元對自來水管網進行改造,徹底解決了全社區1600戶吃水難問題。投資5萬元對牛家巷、招村山公路、村西平房區路面進行了硬化改造。投資3萬元對1—5號樓進行粉刷,實行了立體綠化,建設成為“清潔工程”示范小區。投資5萬元對原文化體育活動中心進行易地遷移,使這個全民健身活動場所發揮更大作用。投資35萬元建起了老年活動中心,投資500萬元建起了省級一類示范幼兒園。投資120萬元建設了集中供熱站,供熱面積達1.6萬平方米。這些硬件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環境,提升了城市形象。

為提高居民素質,他們強化對居民的教育,制定了社規民約,通過黨員活動室、宣傳欄、壁報欄、印發“明白紙”等宣傳教育渠道,學習上級有關文件規定。通過評選文明樓院、文明家庭,開展“愛我公義,興我社區”活動,提高了居民的素質。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與西關派出所聯合成立了社區警務室,維護社會治安穩定。加大信訪調解工作力度,變上訪為下訪,及時解決群眾中出現的糾紛和矛盾,爭取工作上的主動。

群眾性文體活動蓬勃發展。堅持業余、自愿的原則,開展小型多樣的文體活動。春節“公義戲會”已連續舉辦5屆,每年“三八”、“五四”等固定節日都堅持搞活動。努力搞好軍民共建工作,與駐軍71365部隊結為文明共建對子,制定了擁軍優屬公約和“三進軍營”活動內容,經常走訪慰問部隊官兵。**年10月,作為省“雙擁”檢查團定點檢查驗收單位,受到上級領導的好評。多年來,他們遵循“以人為本,重在建設”的方針,以思想道德為主線,以環境建設為載體,以提高社區文明程度為目標,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突出成就。

群眾有個好反映

制定各項工作措施,他們有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符合廣大群眾的意愿。凡是群眾不愿干的事堅決不干,只要對社區發展有利,能給群眾帶來實惠,不管困難多大,也要千方百計完成。他們要求干部作風要扎實,工作要深入,認真傾聽群眾的不同意見。通過“三個代表”學習教育和“三級聯創”活動,干部思想作風、工作作風有了明顯轉變。社區的重大決策、重大活動前,都及時召開不同形式的座談會,通報情況,一事一議,溝通思想,征求居民意見。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兩委班子集體研究,達成共識,形成決議,然后積極穩妥地付諸實施。干部相信群眾、貼近群眾,真心為了群眾,也就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擁護,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在每年的工作考核和“雙評”中,社區的領導班子均得到領導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通過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公義社區的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整個社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局面,他們決心以“三級聯創”活動為契機,不斷探索,不斷改進,進一步推進社區全面發展,爭取兩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