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衛生經驗交流

時間:2022-10-06 04:22:00

導語:和諧衛生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和諧衛生經驗交流

衛生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本元素,現代社會的和諧離不開衛生事業的和諧。只有社會各界共同關心、支持衛生事業的發展,創建和諧衛生,實現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人民群眾才能共享生命健康。

一、認清形勢,搶抓機遇,增強構建和諧衛生的使命感

當前,國家醫改方案即將出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日趨完善,農村合作醫療擴面提標,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正式出臺,國家對衛生事業的投入不斷加大,醫療衛生的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建設、設備設施更新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變化。200年以來,中央和省級財政對**衛生的投入就達1466萬元,三年來,僅農村合作醫療一項,國家和省級財政對**就投入2203萬元。據統計,200年,縣財政投入衛生事業經費2154萬元,比200年增加289萬元,增長率為了23.57%,人均投入72.87元,居全市首位。今年,縣委縣政府確定為衛生發展年,斥資1000萬元支持**衛生事業大發展。在各級領導和各有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經過全縣廣大衛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衛生事業蓬勃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醫療服務能力不斷加強,農村衛生工作不斷加強,農民健康意識不斷提高。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還要看到,我縣衛生事業還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在:一是人才供需矛盾日趨突出。全縣衛生系統人員編制為838人,在編實有人員554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僅491人。全縣千人擁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為2.45人,低于全省3.78人和全國的4.1人的水平。二是農村衛生依然十分薄弱。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簡陋,接診和住院條件需進一步改善。有的地方對農村衛生認識不夠,村級衛生室缺乏總體規劃,建設規模和標準達不到規定的要求。鄉村醫生素質低,待遇差,農村初級衛生保健現狀令人擔憂。三是公共衛生經費短缺。由于長期以來積累的體制性、結構性和機制性矛盾,公共衛生投入不足,公共衛生機構債務沉重,經費短缺,運轉艱難。公共衛生事業明顯落后于形勢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

黨中央提出了努力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利益是衛生工作的根本任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沒有和諧的衛生就沒有和諧的社會。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健康觀念不斷增強,對健康的需求越來越高。構建和諧衛生,共享生命健康,是時代賦予廣大衛生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我們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增強衛生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努力。

二、明晰思路,突出重點,把握構建和諧衛生著力點

黨的十七大提出把“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奮斗目標。結合**實現,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要始終堅持對上抓爭取,對內抓管理的方針,做到一手抓公共衛生,一手抓醫療服務,著力構建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當前衛生系統“重專業人才輕管理人才”、“愿當專業技術人員,不愿當管理人員”的現象比較突出,部分醫療衛生機構活力不足?!罢温肪€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币胪苿有l生事業的大發展,必須以超常規的措施抓好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培養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優勢互補、性格相融、年齡呈梯次結構的領導班子隊伍,建立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工作作風頑強的高素質管理干部隊伍。領導班子要做到“政治堅定、團結戰斗、公道正派、開拓進取、求是創新、清正廉潔”。要以振奮的精神、昂揚的銳氣和良好的作風,意氣風發地帶領廣大衛生工作者共同開創和諧衛生事業新局面。

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人才問題是衛生系統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們面臨最為緊迫的問題,是我們應該解決的主要矛盾。要創新思維,加大改革力度,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人才工作的新機制,新經驗,新辦法,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充分發揮人才作用。要緊緊抓住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的三大環節,下大氣力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積極創造條件,為人才施展才華創造良好的條件。穩步推進分配制度改革,打破“大鍋飯”,在堅持注重效益、兼顧公平的同時,工作報酬向專家和一線人員傾斜。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衛生最大的問題是發展不夠。我們要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扶貧攻堅、推動民族地區大發展的機遇,緊緊抓住醫療衛生改革、全民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機遇,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實施“616”工程的機遇,創新工作方式,加大爭取力度,積極探索衛生事業發展投入的多元化方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多方積極爭取政策、項目和資金,不斷優化**衛生資源配置,切實改善基層衛生環境和條件,推動**衛生事業跨越式發展。

推進衛生系統內涵建設。嚴格管理,豐富內涵,提高質量,增加效益是衛生系統永恒的話題。衛生系統要借鑒現代企業精細化管理的理念,不斷提高服務人民群眾的質量和水平。采取措施,切實保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健康發展,認真抓好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努力推動公共衛生事業良性發展,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

加強醫德醫風建設。醫德醫風關系到醫療衛生隊伍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切實加強黨建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弘揚正氣,倡導新風,樹立形象。

三、培植團隊,凝聚合力,努力開創和諧衛生新局面

和諧衛生是衛生系統整體性、開放性、公平性和創造性的統一。構建和諧衛生需要一個學習型的組織、一個開放型的團隊、一支創新型的集體。和諧衛生呼喚和諧團隊。在這個團隊中,人們胸懷大志,心手相連,大家不為眼前的利益所誘,以共同的目標為己任,不斷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為共同的目標而全力奮斗。

培養團隊精神。團隊精神是和諧團隊的集中體現,是醫療衛生機構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的綜合表現,是廣大衛生工作者思想素質的一種外化。我們要始終把思想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加強干部職工的世界觀和理想信念教育,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不斷提高干部職工的政治意識和精神境界,樹立信念崇高,品格優良,甘于奉獻,清正廉潔,一心為民的人生價值觀,恪守職業道德,遵從社會公德,崇尚家庭美德,以堅強的黨性、崇高的理想信念統一思想,以解放思想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從而夯實和諧團隊的思想基礎。

弘揚衛生文化。在今年的抗擊汶川大地震中,戰斗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以盡職盡責的操守,以直面生死的勇氣,以共克時難的精神,以嫻熟精湛的醫術與死神搏斗賽跑,用“另一只臂膀”托起生命的方舟。醫務工作者們用實際行動體現了新時期衛生工作文化內涵。我們要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大力加強衛生文化建設。著眼于醫療衛生市場的發展,把群眾和社會需求作為努力坐標,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大力提高衛生服務能力。深入開展行風建設大討論活動,統一思想認識,轉變服務理念,積極探索以人為本的衛生服務模式,實現從儀容儀表、精神面貌到服務理念、服務方式的全新改變,穩步提升衛生服務水平。積極開展爭先創優活動,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娛活動,不斷豐富職工的文化體育生活。真正建立起具有**衛生特色的思想文化、制度文化、品牌文化、形象文化、管理文化和廉政文化,努力樹立衛生系統的良好形象。

優化工作環境。只有營造優美宜人的工作環境,提供施展才能的舞臺,才能充分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創造出一流的工作業績。我們要注重整合衛生資源,努力以最小的資源消耗獲取最大的工作效益。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進一步明確公共衛生場所的環境衛生標準,強化環境衛生的管理,確保衛生設施健全,環境綠化美化。彰顯人文關懷,把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貫穿到衛生工作的每個環節,采取多種方式,加強思想溝通和交流,真切關心愛護衛生干部職工,以此促進團結,增進友誼。積極創造條件,落實職工的經濟待遇,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建立健全衛生工作考核、責任追究制度,將考核結果作為單位評先推優的重要依據,促進衛生工作落實。

完善工作機制。和諧團隊不只是表現在人氣的和順,而且還表現在有良好的工作秩序。我們要堅持從實際出發,著力構建民主開放的衛生工作運行機制,充分體現新時期衛生工作開放、競爭、科學的時代精神。加強制度建設,規范衛生管理,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權。打造“陽光衛生”,實施醫務公開,增強衛生工作透明度,提高群眾對衛生工作的信任度。進一步完善衛生監督機制,健全醫療機構、從業人員、醫療技術應用、大型醫療設備等準入制度,加強以食品衛生為主的公共衛生監督執法,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基本醫療服務需求,穩步推進衛生監督信息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