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干部服務管理思考

時間:2022-10-10 03:23:00

導語:退休干部服務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退休干部服務管理思考

我國正邁入老齡化社會,離休干部的人數加速減少,退休干部人數大量增加,如何加強對退休干部的服務管理工作,是關系到社會的穩定,關系到和諧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通過對我縣退休干部的現狀調查,談點淺見,供黨委政府決策參考。

一、退休干部管理現狀

1、基本情況。我縣共有退休干部(含條管)2492人,其中行政732人,事業1593人,企業167人,黨員1030名;現有離退休干部黨支部41個黨員625名,占退休干部黨員數的61%。絕大多退休干部參與了所在單位的老年體協組織,但改制、破產企業的退休干部由于沒有了單位,游離于黨組織和其他組織之外,鄉鎮退休的干部居住在縣城,回到退休單位參與組織學習活動也不方便。除此之外,還有不少退休干部到外地隨子女生活,或為子女帶孩子,時間長短不一。這些退休干部的服務管理工作還存在空白點。

2、管理措施。目前我們對退休干部主要采取分級管理辦法,對縣級退休干部,采取與離休干部一道進行服務管理模式,學習一起參加,活動一并安排,文件一塊閱讀,聯系一道進行,科級及其以下的由所在單位服務管理。在具體工作中我們注意加強指導,以老干部黨支部為抓手,通過“爭創”活動,把支部建成老干部組織的核心,采取老干部支部、老年體協、關工委“三位一體”的方式,使老干部真正能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從而推動整個老干部工作。

二、退休干部服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我們平時到各部門協調指導老干部工作,以及這次專門調研來看,老干部工作這些年來,從總體上來看有了明顯的進步,絕大多數老干部比較滿意,但調研中也發現還存在以下幾方面的不足:

1、部門重視程度不一。多數單位的領導對老干部工作是重視的,有分管的領導,有必要的活動經費,重要會議請老干部參加,重要精神能向老干部傳達,重要工作征求老干部意見,重大節日走訪慰問老干部。也能為老干部組織訂閱必要的書報。但也存在經濟狀況較差或單位領導對老干部的關心重視不夠等,造成一些單位退休干部缺少必要的活動場所、學習資料、活動器材等,老干部們意見較大。

2、有的政策規定不明。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方面,特別是生活待遇不像離休干部那樣有明確的文件規定和明確的保障機制。行政事業單位退休老干部的生活待遇一般還能得到落實;企業單位很多退休干部的生活費都難以得到保證,像武夷山鎮這樣由國有農墾企業改制后的單位退休干部,由于種種原因,在退休費的發放上既不是行政事業工資,也和企業的不一樣,當地政府難以解決,老干部反映較大。另外退休干部生活補助各地不一,差距很大;退休干部因病死亡,行政、事業、企業單位的一次性撫恤金發放也不盡相同;還有一些福利性的待遇如降溫費等,退休干部如何發放沒有明確文件規定,存在單位領導說了算的問題,退休干部意見較大,老干部工作部門也難以協調。此外,老干部支書等反映他們開展活動都要電話通知,個人電話費支出不少。。

3、生活待遇差別明顯。生活費金額,一是離休和退休干部差別很大,二是條管和地方差別大,三是行政事業和企業之間差別大。與離休干部的差別退休干部一般還能夠理解,但單位之間,條塊之間的差別則怨言較多,他們認為自己在什么部門工作不是自己決定的,是組織安排的,應該有比較統一的標準。在醫療保障方面,對退休干部考慮照顧不多,一是個人帳戶金額偏低,老干部年紀大了,平時生病較多,看病幾次個人帳戶就沒錢了,門診費用個人負擔較多;二是定點醫院設置不夠合理,不少鄉鎮沒有定點醫院,老干部看病很不便。

4、學習活動形式單一。由于各單位領導重視程度不一,老干部黨支部書記、體協主席能力的差異、工作熱情不同以及資金等原因,老干部的學習活動形式還比較單一,打牌下棋聊天的多,有計劃有安排學習的少;老干部自我學習的多,單位有指導性的學習少;室內活動的多,外出參觀的少;座談議論的多,發揮作用的少。

三、退休干部服務管理的對策思考

如何做好退休干部的服務管理工作,不但上級有這樣的要求,從我們調研的情況看,也是大多數退休干部的迫切希望。如何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抓好支部建設,發揮核心作用。從調研中老干部及在職領導的反映來看,大家對這兩年來通過大力加強老干部黨支部建設,從而推動整體老干部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抓支部建設抓住了核心,應該繼續抓好老干支部建設,充分發揮它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橋梁紐帶作用。縣委組織部、老干部局要把老干部支部列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目標,統一指導考核,通過完善制度、領導掛點、分片指導、加強培訓、開展互學互促活動等方式,抓好典型,大力宣傳,促進支部建設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局面。我縣的武夷山鎮就是很好的事例,該鎮有退休干部職工800余人,人員分布很廣,情況很復雜,鎮黨委按所在地域成立老干部黨支部,發揮老干部黨支部核心作用,通過他們了解情況、反映問題、傳達精神、凝聚人心的作用,為武夷山鎮大局的穩定發揮了一半的作用。

2、明確待遇規定,統一發放標準。老干部離退休后,兩項待遇的落實問題一直是老干部部門的工作重點,從目前情況看,離休干部落實情況較好,退休干部的落實情況還不是令人滿意。從政治待遇上看,他們雖然離開了工作崗位,但還是十分關注黨和國家大事,關心地方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但目前多數僅僅滿足于以往的一些做法,建議每年安排幾次專門為老干部舉辦的、由專家或縣級領導主講的形式報告、專題講座、情況通報,使老干部了解形勢、了解本地的工作重點,更好的理解黨委政府工作,從而發揮他們的優勢,幫助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在老干部閱文方面,除了原有渠道外,縣委政府的文件可以考慮多發一份到老干部局,鄉鎮縣直單位則復印一份發到老干部支部、體協,放在閱覽室、活動室,長期開放,讓老干部隨時閱文,避免固定時間給老干部帶來的不便。在生活待遇方面,退休干部該享受的要統一下文予以明確,不能因單位領導的個人決定或以單位經費不足、在職干部職工沒發等理由而不予落實。老干部支書、老年體協主席等人必要的電話費、交通費補助要納入單位開支,并盡快出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文件。

3、打破單位界限,實行屬地管理。隨著城鎮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退休干部的時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進城住的多了、到外地隨子女的多了,退休干部以單位管理的模式已經不適應,尤其是改制企業的退休干部沒有了娘家。因此實行社區、屬地(居住地)管理是必由之路。在目前情況下,一些大的縣直單位(像教育、衛生等)還是以部門為主較為合適,基層上來居住的老干部可以參與其中活動,鄉鎮退休干部或單位退休人數很少的,由相關涉老部門幫助成立黨支部、老年體協,經費按標準由所在單位統一交到相關部門代為管理,對那些隨子女長期在外省、外地生活的黨員,要在征求老干部意見的基礎上,主動幫助他們辦理流動黨員證,讓他們在所在地參與黨組織的活動,避免他們游離于黨組織之外。從長遠的角度看,隨著社區建設的不斷加強,退休干部要從單位人轉化為社區人,實行社區化管理。

4、整合涉老部門,合理統籌安排。在基層單位,目前的老年組織有老干部黨支部、老年體協、關工委等,從組織領導、辦公場所、經費使用、活動開展等實際情況來看,實行三塊牌子一套人馬的方式是最佳的。作為縣一級涉老組織的老干部局、老年體協、關工委、老齡委、老科協等,目前由于組織結構、人員關系等種種原因,一時還不能實行“大部制”,可成立離退休干部協會之類的組織,由各涉老部門的領導共同擔任協會的領導,每月召開一次聯席會,整合各方面資源,做到工作人員合理使用、老干部統一動員、活動統一安排,最大限度發揮各自的作用,從而全面推動老干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