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選一保機制匯報材料

時間:2022-10-13 08:19:00

導語:三選一保機制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三選一保機制匯報材料

我們**區僅有小趙莊鄉,轄24個行政村,是典型的城郊型農村。**年以來,按照市委總體部署,認真探索以選派、選育、選聘和建立保障制度為主要內容的“三選一保”工作機制,特別是8月19日市委召開研討會以來,我們進行了再總結、再探索,進一步規范了運行機制。

主要做法

一、選派機關干部深入農村一線,集中力量攻堅破難

制定實施了《鄉機關干部包村任職工作意見》,全鄉31名科級、股級干部全部分解到村任職。包村干部中的黨員由鄉黨委任命為所包村的黨支部書記或副書記,非黨員被任命為村務工作指導員,鄉黨政主要領導包重點難點村、包后進村。同時,在選派干部到村任職工作中,明確了第一責任人制度、駐村與會制度、月末匯報制度、首接待制度、日志制度、考核獎懲制度等六項制度。對后進村、問題村和老大難村采取選派駐村工作組的辦法,集中力量攻堅。先后選派由區鄉機關精干力量組成的7個工作組,35名干部,通過選舉方式配齊班子,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實現了由亂到治。兩年來,包村干部在農村一線自覺轉變作風,充分發揮政策理論強、思路開闊、工作方法靈活等優勢,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基層組織建設,使每一個村經濟和其他各項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區委為體現“雙優先”的原則,優先把下派干部列為后備干部,優先提拔使用。**年以來,在選派干部中確定后備干部25人,提拔使用15人。

二、創新選育方式,努力提高農村干部整體素質

制定了《加強農村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建立起了一支素質較高、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機制靈活的村級后備干部隊伍。目前,全區儲備后備干部107名,其中村主要干部72人,婦女干部32人,基本上保證了后繼有人的良好態勢。積極利用市、區、鄉三級黨校和各種技能學校,組織村干部開展學歷教育、專業素質培訓、任職資格和崗位培訓等多方面、規范化、系統化教育,“兩委”班子成員127人中,已有67%以上達到中專以上學歷。在完善了區、鄉、村三級遠程教育網絡,編寫印發了《農村干部黨員學習手冊》的基礎上,我們還圍繞政治、法律、技能等多方內容組織了6次較大規模的綜合性集中教育培訓,受訓干部達3000余人次。在農村黨員中開展了以爭創“雙帶致富星”、“雙學進步星”、“雙為奉獻星”為主題的“雙三星黨員”評選活動,有288名黨員獲得了“雙三星黨員”榮譽稱號,占全區農村黨員的28%。爭創評選活動也為選拔農村后備干部提供了人才資源,后備干部中的90%來源于“雙三星黨員”。

三、拓寬農村干部選聘渠道,整合人才資源

制定了《農村選聘后備干部制度》,按照“廣而嚴”的選聘原則,堅持不拘一格,惟才是用。后備干部的選聘范圍不僅有本村的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戶、復員退伍軍人、本地企業經營管理和外出務工經商的優秀人才、群團組織負責人,還有大中專畢業的回鄉青年等等,涵蓋了我區鄉土人才和外來可利用人才。通過嚴格考察篩選,將最優秀和符合條件的人才作為后備干部啟用。在培養教育和管理使用方面做到了搞好培訓,促進提高;多壓擔子,加強幫帶鍛煉;備用結合,推進上崗。同時推出助理崗位,進行實踐鍛煉,列席村“兩委”有關的會議,協助村支部書記或主任工作,增強獨立工作能力。在全區選聘培養的97名后備干部中,已有28人擔任了村領導職務。王御史村的黨支部書記鄭春樹同志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僅用2年時間就改變了本村貧窮落后的面貌。

四、健全保障機制,激發農村干部積極性

根據全鄉的綜合情況,我們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切合實際的經濟激勵保障措施。一是完善農村干部經濟報酬制度,解決待遇偏低的問題。在嚴格規范村財鄉代管的前提下,每一個村根據本村實際經濟狀況和全區人均純收入水平,由村民代表大會議定村干部的工資標準和誤工補貼發放原則,以及相關的獎懲制度,由鄉黨委、鄉政府把關審批后監督落實,使得村干部的經濟報酬得到較大提高。目前,全區24個村的農村干部的人均基本工資是每月450元,比兩年前增加了150元,有7個村達到500元以上。在保證基本工資的基礎上,誤工補貼和獎勵工資的落實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二是為村干部建立了養老保險制度。根據村干部任期時間長短不一,養老保險不均衡的實際,采取審慎的態度,對承保對象做了嚴格的界定。將現任和離任村干部中,連續任職10年的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會計和計生專干列為主要投保對象。截止目前,全區符合條件的62名現任、離任村干部享受到了養老保險待遇。

幾點啟示

實踐中,我們深刻感受到了“三選一保”機制旺盛的生命力。這個機制抓住了選好干部、用好干部這個關鍵環節,較好的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觀念。再者,“三選一保”機制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這個機制中的選派、選育、選聘分別有具體的操作程序,如選派的“雙推”、“雙選”、“雙優先”;選育的學歷教育、專業技術教育、任職資格和崗位培訓教育;選聘的通氣制度、碰頭制度、幫促制度等。三是“三選一保”機制順應了當前的形勢,既滿足了農民日益增強的民主參政意識,又較好的體現了黨的領導。兩年來,“三選一保”機制的推行為我們較好的解決了有人辦事,以及干成事、干好事的問題,有力地推進了農村黨建工作,促進了農村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建設。全鄉24個村,圍繞區委提出的“三區建設”總體規劃和鄉黨委確定的“推進城中村城市化、環城村市場化、遠郊村工業化、農業產業特色化”的農村發展目標,因村制宜,扎實推進,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建立規范了活魚、汽車交易、舊貨等9個規模性專業市場和初步形成了葡萄、苗木、生豬等11個種養專業村。**年以來,投資1.2億元新上企業項目17個,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4000余個。去年底,我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投資3億元加大了城中村改造和文明生態村建設力度,構建起了硬化、亮化、綠化的城郊型新農村。

幾點建議

一是抓住關鍵,加強對“三選一保”工作機制的領導。各級黨委要充分發揮主角作用,對“三選一保”做到精心謀劃,周密部署,強化措施,充實完善。要加大督導檢查力度,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氛圍,使“三選一保”活動長效機制落到實處。二是夯實基礎,建立農村黨員干部學習教育長效機制。要結合“素質工程”,通過多種有效形式,對農村干部進行教育培訓,努力增強他們的“雙帶”能力;增強他們依法管事,依法辦事的能力;增強他們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特色經濟的能力。三是圍繞中心,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要充分發揮“三選”干部的才智,提升他們的社會化服務能力,不斷健全完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積極探索壯大集體經濟的路子,進一步為群眾拓寬發展門路,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四是講究工作方法,善于總結經驗,鞏固擴大成果。“三選一保”活動作為一項長期的硬性任務,必須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堅持不懈地抓緊抓好。要通過選樹典型,獎勵先進,激勵后進的辦法,扎實推進。要實事求是的對過來的工作做好總結,努力尋找規律性的東西,為指導今后的活動開展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