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黨支部建設思考

時間:2022-10-13 11:40:00

導語:村黨支部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黨支部建設思考

多年來,“抓兩頭帶中間”已經成為我們抓村級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貫方法。由于各級黨組織的高度重視,“抓兩頭”抓出了成果,抓出了典型,在打出了一大批先進村旗幟的同時,也樹立了一批差轉優的典型,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但對于如何有效地帶動大量的“中間狀態村”向先進村轉化卻研究探索得不夠,許多中間狀態村黨支部建設長期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有的甚至落入后進行列。因此,如何加強中間狀態村黨支部建設已經成為鄉鎮黨委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

一、加強中間狀態村黨支部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l、從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高度看,加強中間狀態村黨支部建設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年底,我鎮在對所屬51個行政村黨支部進行綜合考評時,有11個村黨支部被評為先進黨支部,大約占總數的20%;有7個村綜合考核得分在70分以下,被列為**年度重點幫扶整頓的對象,占15%左右;有33個村處于“中間狀態”,占了65%以上。這一數據結構說明,中間狀態村黨支部作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班子建設的情況,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整體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影響。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擴大先進村黨支部這個層面,使更多的中間狀態村黨支部縮小與先進村黨支部的差距,切實改變三種狀態村“橄欖”型比例,應作為衡量一個地區黨的建設水平的重要依據。

2、從農村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來看,加強中間狀態村黨支部建設有利于加快農村社會奔小康的整體進程。三種狀態村的比例結構說明,先進村是奔小康的先鋒隊,而中間狀態村則是奔小康的主力軍。行政村合并前,我鎮先后已有8個村通過了市委組織部驗收,被評為“小康示范先進村”,占全鎮行政村總數的15%,**年這8個村的社會總產值為6900萬元,占總量的25%,而中間狀態村有33個,社會總產值為18100萬元,占總量的65%,7個后進村的社會總產值只有2700萬元,占總量的10%左右。在這33個中間狀態村中,從班子的活力和經濟基礎以及發展勢頭看,有12個村追趕先進的潛力較足,“中轉先”的基礎和條件較好。因而,只要進一步重視和強化對這部分村的領導班子建設,激發其內在動力和活力,趕超先進是很有可能的。而7個后進村,從目前的情況看。無論在哪一方面的啟動難度都大大超過中間狀態村。因此,加快建設寬裕小康社會的進程,關鍵在“龍頭”,重點在“中間”,沒有中間狀態村的小康,就沒有整個農村社會的小康。

3、從中間狀態村黨支部的現狀看,加強中間狀態村黨支部的建設已經刻不容緩。從中間狀態村的形成來分析,大體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一是村領導班子自滿自足。滿足于有一點經濟基礎,小富即安,由原來的先進村滑入中游。因此,再次躍入先進行列,主觀上有爭先越位的意識,客觀上也有可能。二是多年一貫制的“溫湯水”。從這些村領導班子的心理狀態看,他們既不想出力流汗爭上游,也不愿整天挨批做落后,勉強保住面子甘居中游。這些村的工作如同一鍋不燙不冷的“溫湯水”。一鍋“溫湯水”一鼓作氣就能把它燒開,但放任自流就可能變涼,要重新燒開它更難。三是盲目自大,不進而退。村黨支部在經濟發展中沒有真正起到組織引導的作用,村干部的進取心、事業心衰退,對上應付差事,對下馬虎了事,整體工作勉強中游,最后必然退至后進行列。這三種中間狀態村黨支部班子的不足在于求穩有余,活力不夠,面對撲面而來的改革創新之風反應遲鈍,滿足于守住基礎并不厚實的攤子,缺乏強烈的爭先越位意識,對壯大集體經濟的愿望不強。中間狀態村的“踏足踏”現象,制約了農村社會整體發展的步伐。

4、從啟動中間狀態村發展的作用看,加強中間狀態村黨支部建設對促進先進村的發展和后進村轉化有著重要作用。中間狀態村的存在,客觀上對前對后、對優對差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先進村轉頭往后看,覺得幾個老面孔的中游村與自己尚有一定差距,暫時趕不上,可高枕無憂;后進村抬頭往前看,覺得中間狀態村與自己距離并不遠,差距不太遠,好是好一點,但也好不到哪里去。由此看來,“中間層”成了“安慰層”,遏制了爭先越位的發展氛圍,減緩了整體推進的步伐。因此,加強中間狀態村黨支部建設,不僅對先進村具有促動和警示作用,而且對后進村具有強烈的震動和示范作用。

二、中間狀態村黨支部建設工作停滯不前的原因

1、忽視后備力量培養,階梯結構不合理。中間狀態村的主要負責人,自認發展前景黯淡,升遷調動無望,因而不愿下真功夫培養、選拔和使用新生力量,上報的后備干部名單幾乎是年年更新,永遠不得“成熟”。去年底,我鎮33個中間狀態村黨支部黨員平均年齡為54.6歲,高出全鎮村黨支部黨員平均年齡4歲多,其中有一個村的19名黨員,平均年齡60.3歲,還有一個村黨支部書記任職14年,只發展了2名黨員,導致村班子出現斷層,后繼無人,只好勉強維持,工作效率低下。

2、衡量工作標準尺度有偏差,不思進取惰性較大。隨著農村民主法制建設進程的加快,廣大群眾民主法律意識和參政議政能力不斷增強,老一套的工作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農村工作難度有所增大。因此有的鄉鎮領導認為,村支書能按時完成糧油稅費征收任務,計劃生育工作不出問題就是好支書,而沒有把是否具有創新意識、發展意識,是否能帶領群眾致富作為衡量“好支書”的標準。衡量尺度的偏差導致中間狀態村的領導班子,尤其是支部書記,普遍存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滿足于完成任務,不給領導找麻煩、添亂子,各項工作年復一年,社會事業發展緩慢。

3、中心意識不強,駕馭市場經濟能力較差。我鎮**畝的農業結構調整示范區,先進村占了近50%,后進村農民自發進行種、養殖業調整的占了15%,而作為農村經濟主體的中間狀態村只占了35%。這些村的主要負責人由于受文化素質等因素的制約,對發展農村經濟這個主旋律缺乏敏感性,不愿也不敢涉足市場經濟,對引導農民進行農業結構調整,發展各種“名、優、特、稀”經營項目思路不寬、膽子不大、招數不多,缺乏信心和勇氣。他們大多數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到了催糧要款、計劃生育、建房造屋、調解糾紛等農村工作的幾大難點上,熱衷于“治標”,而在發展集體經濟,引導和帶領群眾致富這個“治本”之策上,卻顯得縮手縮腳,畏首畏尾。

三、如何加強中間狀態村黨支部建設

1、配強班子。加強中間狀態村黨支部班子建設和其它班子建設一樣,關鍵在于選好一個“班長”。在配班子、選一把手問題上,要樹立無功便是過的思想觀念,加大對村干部實績考核的力度,對于實績平平、不思進取的班子要堅決調整,真正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的村干部選用機制。要按照干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拓寬用人視野,注意從具有一定科學文化水平的知識青年、退伍軍人、鄉鎮企業骨干以及外出務工經商的黨員中,選拔符合新時期干部標準的優秀分子擔任支部主要負責人。同時,要積極發現、培養、儲備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后備力量,防止干部隊伍“斷層”的出現。

2、典型推動。要注意培植一批各具特色、有說服力和影響力的先進村黨支部典型,尤其要大力宣傳中間狀態村黨支部轉化為先進黨支部的典型。有目的地選擇一些單項工作突出或基礎條件較好的中間狀態村搞試點,然后在面上推而廣之。通過典型的引導和示范作用,激發中間狀態村干部的爭先意識,讓他們學有方向,趕有目標,推動中間狀態村黨支部向先進黨支部轉化。

3、分類指導。要按照“五個好”的目標要求,針對中間狀態村的不同情況對癥下藥,什么問題最突出就解決什么問題。對那些思想不解放,創新意識不強,滿足于“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村支部班子,要按照“三個代表”要求,幫助他們解放思想,培養他們奮發向上、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對于迷戀“位子”,不愿讓賢的村干部,要強化教育管理。從上級組織開始,主動增強這些村中培養后備年輕干部的意識。可采取到異地任職等方式,促進中間狀態村后備干部脫穎而出,增強在職干部的危機感。此外,針對一些村干部想干一番事業,但又缺乏駕馭市場經濟能力的現狀,有計劃地對他們集中進行市場經濟理論和農業結構調整知識培訓,同時組織他們到先進發達地區參觀考察,達到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增強知識和才干的目的。

4、強化激勵。要通過完善村干部聯績計酬制度等各種考核激勵措施,加大獎懲的力度,激發班子成員奮發爭先的原動力;通過開展各種考核評比活動,形成你爭我趕的積極氛圍;通過制定科學合理、適應各村發展水平的工作目標,使其跳一跳夠得到,激發他們爭先越位的熱情和信心,全方位促進中間狀態村黨支部向先進黨支部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