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務公開經驗交流
時間:2022-10-16 03:16:00
導語:黨務公開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逐步推進黨務公開,增強黨組織工作透明度”,是黨中央提出的新的重大決策。黨組織工作透明度的增強,不僅直接推進了黨自身的民主化、現代化進程,而且生動地詮釋了執政為民的內涵,加速了政治文明的步伐。
一、以推進黨務公開、增強黨組織工作透明度為切入點,切實發展黨內民主,強化黨內監督。
從20**年2月到20**年3月,**省**區299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和13個鄉鎮黨委書記,全部實現了在黨員大會上的差額直選。通過公開推薦、參選人公示、競選演講、差額投票、直接選舉、現場直播等一系列現代民主技術,黨員群眾的意志得到足夠尊重,民主選舉權利得到有效保障,黨內民主活力得到充分釋放。
實行黨務公開,一個重要環節是提高政治透明度、逐步公開重大決策的過程。**省**區以推進政務公開、打造“陽光政府”為起點,在實踐中提煉總結了“三會開放”的制度模式:即區委全委會(常委會)、區人大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在對重大問題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進行決策時,邀請部分黨員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代表以及社會各界代表,列席會議并形成制度化的決策模式。
實踐表明,“三會開放”賦予了決策體制外的黨員群眾對重大決策的知情權和參與權,讓普通黨員群眾更好地了解和參與黨內事務和重大決策,并把重大決策內容原原本本地帶到廣大黨員群眾中去評議,從而保障了黨員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加強了組織與黨員群眾的溝通和協調,創新了黨員群眾對重大決策的監督機制。
20**年7月20日,**區包括區委書記在內的17名區級領導干部(13名區委常委和4名副區長)在由各界人士組成的1**5名基層干部群眾面前集體亮相,在工作能力、政策水平、精神狀態、群眾觀念、調查研究、碰硬精神、辦事效率、民主作風、以身作則、清正廉潔、工作成績11個方面,按照好中差三個檔次,公開接受黨員群眾的民主測評。區電視臺向全區63萬干部群眾現場直播了測評過程,《**資訊》全文刊載了17名黨政領導干部的自我剖析發言。隨后,該區對58名區級部門一把手和17個鄉鎮的121名領導干部也進行了民主測評。測評結果通過有線電視臺和《**報》向社會公開。
這種“民評官”模式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和好評,得到了積極的社會回應:第一,變被動為主動,讓群眾為領導干部“尋病把脈”,在強化領導干部民主意識的同時,彰顯了黨員群眾的監督主體地位和作用。第二,變保密為透明,公開測評過程和結果,打破了以往組織考核干部的神秘化和權力運行的封閉化。第三,變少數人監督為多數人監督,發揮群眾“用眼睛投票”的監督功能,進一步擴大了黨在基層的社會影響力。
二、以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為著力點,努力探討黨務公開規范運行的長效機制。
1、黨務公開內容和要求的規范化。
黨組織活動究竟哪些應當公開、哪些不宜或不應當公開、哪些暫時不應當公開,等等,是干部群眾頗為關注的問題。大體而言,縣(區)一級的黨務公開,在內容確定上應遵循一個基本要求,即群眾關心什么就應公開什么、群眾想知道什么就應公開什么、群眾希望了解什么就應公開什么。換言之,
除黨的重大秘密以及純粹個人隱私外,其余事項都應該逐步公開。
2、黨務公開形式和途徑的制度化。
內容決定形式,形式表現內容。要使好的形式效果持久化,以更好地為內容服務,必須使之制度化。一些區縣堅持靈活多樣、簡便實用的原則,把共性要求和個性特點結合起來,不斷探討和創新黨務公開的形式和途徑。目前形成的基本共識是:適宜在黨內公開的,主要通過會議、簡報、機關局域網等形式,及時向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通報;適宜對社會公開的,主要采取黨務公開欄、有線電視、廣播、公示牌等形式公開;暫時不宜公開或需由組織與群眾協調溝通的,主要采取說事活動、黨務聊天室、領導干部熱線電話等雙向交流形式,待時機成熟時公開。
3、黨務公開流程和操作的程序化。
無論公開什么、怎樣公開,在運行過程中都要因地制宜、嚴守規制,以確保公開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在這方面,一些區縣也積累了初步經驗,主要包括:(1)總體上,黨務公開要遵循“事前公開、征求意見;決策公開、民主討論;結果公開、接受監督”的程序規定。(2)堅持常規性工作定期公開,階段性工作逐段公開,臨時性工作隨時公開,緊急事項及時公開。(3)公開的層級依公開事項的性質和要求而定,有些可直接向社會公開,有些要遵循先黨內后黨外的程序公開,有些只在本系統(機關)內公開,有些可選擇適當時機公開。(4)具體事項的公開也要遵循一定的程序。
三、正確處理推進黨務公開的五個關系,把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提高到新水平。
1、正確處理黨務公開與發展是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關系,不斷提高地方黨委領導發展的能力。
實行黨務公開,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調動和保護基層黨員群眾的主動性創造性,營造黨內外寬松和諧的民主氛圍,進而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其成效如何,關鍵看兩條:一條是看基層黨員群眾的民主權利是否得到切實的落實,另一條是看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條件是否得到明顯的改善。在實踐中,這兩條相輔相成、互為條件。
2、正確處理黨務公開與堅持科學發展觀的關系,不斷提高地方黨委科學、民主、依法執政的能力。
積極推進黨務公開,有利于構建體系化的由黨內至黨外開放、互動和協商的新機制,從而為地方黨委團結帶領廣大黨員群眾落實科學發展觀提供一條制度化參與的渠道和途徑,也為廣大黨員群眾評價和監督黨委政府的決策和政績提供一個全方位檢驗的機制和平臺。只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這項工作,黨務公開才不會陷入
“為公開而公開”或單兵突進的怪圈,才能有效避免“一鍋煮”“一刀切”“一陣風”等現象,才能實現穩步推進和可持續發展;反過來看,只有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構建符合各地實際的長效機制,黨務公開才能真正成為基層黨員群眾積極參與和維護權利的重要載體,成為衡量地方黨委落實科學發展觀狀況的重要窗口,成為檢驗地方黨委科學、民主、依法執政能力的重要平臺。
3、正確處理黨務公開與創新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的關系,不斷提高地方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能力。
一方面,黨務公開要穩步推進,就必須解決“誰來做”和“怎樣做”的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必須按照“黨委統一領導、部門各負其責、紀委協調監督、群眾廣泛參與”的要求,建立健全黨務公開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另一方面,隨著黨務公開的深入推進,進一步規范地方黨委與同級人大、政府、政協的關系問題,必將迫切地提上議事日程。如何以黨務公開為契機,發揮黨委對同級人大、政府、政協等各種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這些組織中黨組的領導核心作用,對于提升地方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能力,既是一個促進,也是一個挑戰。
4、正確處理黨務公開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系,不斷提高地方黨委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能力。
從黨的性質和宗旨的角度看,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質是充分發揮執政黨的社會整合功能,正確處理各種社會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從根本上代表、維護、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由此決定了密切黨群關系是和諧社會建設的基本要求。理論和實踐都表明,黨務公開與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廠務公開一起,拓展了黨與人民群眾坦誠交流的通道,搭建了黨與人民群眾良性互動的平臺,從而為密切黨群關系、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制度保證。
5、正確處理黨務公開與先進性建設的關系,不斷提高基層黨員永葆先進性的能力。
積極推進黨務公開,為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打開一個新的突破口,同時也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構建先進性建設的長效機制提供一個新的切入點。把黨務公開放在先進性建設進程中去審視和實踐,不僅有利于深化黨務公開的理性認識和實踐深度,也有利于把握黨務公開的發展趨向和實現進程,是確保黨務公開實效、推進民主政治、永葆黨的先進性、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環節。
- 上一篇:加強黨先進性經驗交流
- 下一篇:市直機關黨會議報告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