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思考
時間:2022-10-20 11:39:00
導語: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政府是黨和國家聯系群眾的橋梁,是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的最直接機構。發揮好鄉鎮政府的職能,對于加強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保證國家政令暢通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隨著市場經濟不斷深化及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大部分鄉鎮都普遍存在著不能適應形勢發展,不能夠全面落實科學發展的挑戰,從根本上說就是政府職能未轉變和轉變不夠的問題。筆者身為一名鄉鎮干部,并通過參加3月9日至12日的全市鄉鎮長班學習,對鄉鎮政府如何轉變職能做了一些淺顯思考,并根據筆者座談發言,整理成文。
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是一個長期的、深遠的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如何轉變也是一個系統全面的工程,筆者不再就鄉鎮目前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加以贅述,就所思考的幾方面建議做以簡要陳述。
一要從加強鄉村班子建設方面轉變政府職能。任何一個部門、一個單位干事創業成效的關鍵決定于班子建設,鄉鎮更是如此。鄉村兩級特別是村級,由于特殊的工作環境,服務對象,班子建設較其它各級部門看顯得非常弱化和脆弱。多年來,雖經過各級黨委及組織部門的重視和努力,村級班子整體狀況無論從文化程度、年齡結構、為民辦事的本領方面都有所提高,并逐步解決了宗族勢力、村莊惡霸等在班子內部存在的現象。但由于未從根本上解決其“干部”身份的概念,村干部還是從潛意識上存在思想不積極、工作不上進,甚至只把當干部看作“副業”的現象。因此,要加強村級班子建設,首先要不斷提高其待遇,解決老有所養、所醫等問題,逐步從根本上解決退職后的心里落差。其次,堅持不懈的抓好“雙培雙帶”和“雙聯雙促”工程,讓各種“能人大戶”充實到黨組織和班子中,這種“能人效應”當前在農村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第三,充分發揮村級組織組織和帶領群眾干事創業的能力,增強班子在群眾中的凝聚力,提高戰斗力。
二要從轉變鄉鎮干部工作作風上轉變政府職能。干部作風是人民群眾認識黨和國家的窗口,鄉鎮干部作風在某種程度上已替代了群眾心目中黨的形象。多年來,由于工作環境及傳統對鄉鎮干部的認識,外界對鄉鎮干部的誤讀影響著干部自身認識,加之從催糧要款時代所定型的鄉干部就是“硬、狠、實”類型,長時間以來甚至變形為“語氣粗俗型,行為放蕩型”等,使干部對群眾感情淡漠,干部關系惡化,鄉鎮干部的形象一度被降至前所未有的低層次,這種負面的影響甚至延伸到現在并在一些鄉鎮中遺存。多年來,黨在加強和轉變干部作風方面出臺了諸多規定,從各方面規范了各級干部特別是鄉鎮干部的從政行為。歷經多年農村管理型工作的干部在轉變中也初步實現了“蛻變”。但就如何實現全方位為農服務,打造服務型政府,實現作風轉變還有一些距離,甚至說有很大的距離。筆者通過多年基層工作認為,真正要從根本上實現鄉鎮干部作風轉變,就要從生活上關心農民衣食住行,從感情上尊重農民人格尊嚴,唯其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干群關系,實現作風轉變。
三要從提高鄉鎮干部素質上轉變政府職能。建設學習型政黨、學習型國家是黨和國家提高國民素質的長遠目標和最終目標,鄉鎮干部處于傳達貫徹黨和國家政策的第一線,全面掌握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是每個鄉鎮干部應盡的職責和應擁有的素質,正由于前文所述的干部作風等方面的影響,鄉鎮干部在業務水平的提高上存在一些實際問題,諸如對有關法律法規一知半解,了解不多,不能合理的用法律手段解決農村矛盾和問題,或對有關政策研究不透,給群眾宣傳張冠李戴,不能滿足群眾了解政策的愿望。又比如農業生產知識匱乏,不能提高本區域或本村農業科技水平等等。所有這些,都是干部平時不學習或學習不夠所導致的。因此鄉鎮干部要在積極參加各類培訓、在外參觀考察學習的同時,充分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全方位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四要從加強政府與市場的對接上轉變政府職能。通過鄉鎮近幾年的逐步轉型,筆者體會最多的一是鄉鎮政府面對市場變化,縛手無策;二是政府與市場之間缺乏一個供農民進入市場的平臺。前者強烈的表現為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的自由運行法則,非人力所為,鄉鎮政府更無力所及。后者則是轉型期的政府想積極替農民介入市場,實現好自己的服務功能,總事與愿違,而農民做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則更難進入市場。基于此,很多地方都把協會建設做為搭建這個平臺的載體,有些地方取得了成功,但大部分地方協會有名無實,看得見,摸不著,有農戶不信任的問題,也有自身運作不到位的方面。筆者認為,搭建好這個平臺,首先要規范協會運作,加強服務功能,強化政府引導。其次要在鄉鎮干部中選拔一批有頭腦、懂經濟的干部會同農民大戶組成專業市場調查隊,為農民尋找商機,開發市場。第三是加強產業鏈條的延伸,在組建龍頭企業上搭建平臺。
五要從強化部門服務水平上轉變政府職能。一是進一步加強鄉鎮司法所建設,真正讓一些熱愛農村、關心農民、熟悉法律及民事調解的人員充實到司法隊伍中,確保農村穩定。二是要加強和提高鄉鎮農技人員的科技水平,讓一些農業科技新知識能夠盡快推廣到農戶,為發展現代農業奠定基礎。三是提高計生服務人員的專業水平。要把近些年畢業的醫學專業學生充實到鄉鎮服務所,提高服務所為農村廣大婦女服務的水平。四是充實和加強鄉鎮民政辦公室人員,確保低保、五保及困難救助金及時足額發放。五是成立鄉鎮綜合為民服務大廳,集鄉鎮黨政辦、民政辦、信訪辦、計生辦、司法、財政、醫療合作為一體的綜合辦公機構,集中辦公,當場辦理,限時辦結,一條龍服務,徹底解決群眾進機關辦事難的問題。
六要從落實政府為民辦實事上轉變政府職能。要進一步理順鄉鎮政府與職能部門的關系,能讓鄉鎮給群眾實施的項目盡量讓鄉鎮實施,充分給鄉鎮一級政府給群眾辦事的權利。同時,鄉鎮政府也要積極主動的跑項目,爭取資金,解決本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障礙因素,要發揚“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肅精神和昌河壩精神,寧在苦中干,不在苦中熬,帶領鄉鎮干部群眾,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全力以赴改變農村基礎條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不搞形象工程,杜絕政績工程,扎扎實實為老百姓辦實事,以實際行動轉變政府職能。
七要從重視關注民生上轉變政府職能。關注民生是一個宏大的社會話題,鄉鎮政府及干部要把關注民生結合到各項具體工作中,要注意到農村社會當前傾向性和苗頭性的社會問題。首先要關心以貧困人口和殘疾人為主的弱勢群體,并通過切實有效地措施,提高貧困人口的生產自救能力。同時要讓農村殘疾人病有所醫,生活有保障。其次要關心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的贍養和教育問題。要在農村倡導尊老敬賢的文明新風尚,實行政府、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的教育環境,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引導。第三,千方百計、不折不扣的落實黨的惠農政策,讓黨和國家公共財政的陽光惠及千家萬戶。
八要從理順三權分離上轉變政府職能。事權、人權、財權分離是制約鄉鎮職能轉變的重要方面。多年來,鄉鎮只有落實事務的義務和責任,在人的管理和鄉級財政方面卻極端弱化,導致鄉鎮人浮于事。筆者認為,三權分離一是體制和部分地方的傳統;二是對鄉鎮一級政府權力的剝奪和漠視,筆者不再細述。
以上觀點,是筆者個人在平時工作實踐中思考的一家之言,也是在此次學習培訓中聆聽市委領導講話后的啟迪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