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企業黨建問題思考

時間:2022-10-20 02:22:00

導語:難企業黨建問題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難企業黨建問題思考

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改進黨的領導是一項“新的偉大工程”。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同志明確具體地提出了新時期黨的建設的總目標:“要把黨建設成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領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一目標決定并貫穿于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是新的時期黨的建設的主題。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加快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是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新任務,尤其是國有困難企業,如何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的向心力和戰斗力,正確發揮黨組織的指導和監督作用,更是一項緊迫的任務。

一、新時期國有困難企業黨建存在的問題

國有企業自改革、改制、改組以來,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仍然有相當部分企業處境困難,特別是落后的地區一批中小型企業困難重重,在這些困難企業中(包括一部分好企業)黨建工作存在一系列的問題,使得部分企業黨組織作用軟化甚至癱瘓,嚴重影響了黨的形象,背離了同志“三個代表”的指導思想。

第一、國有企業黨政一肩挑,缺乏有效的監督。

國有企業領導體制幾經改革,現在絕大多數企業實行黨政一肩挑,即廠長(經理)負責制,同時兼任企業黨組織的領導。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經濟,不增加內耗,這本無可厚非,但經過較長期的實踐我們看到,如果企業的負責人黨性原則不強,不以身作則,不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會使企業受損、國家受損、人民受損。完全靠某一個人的人格力量就會存在很大的弊端,黨政一肩挑,嚴重削弱了黨組織的領導和監督作用,使得黨內監督成為一句空話,沒有制約的權力就會成為腐敗的根源,現在有部分國有企業就已經成為某些人大肆侵吞國有資產,變成自己“家天下”的地方。因此必須加強制度建設,用完善的制度規范來彌補漏洞,從而解決制度缺陷所帶來的不足。

第二、企業黨建流于形成,組織生活可有可無,變成到時間只繳繳黨費而已的半癱瘓組織。

在企業改革的艱難歷程中,許多企業只忙于如何發展、如何使企業盡快擺脫困境,而往往忽視了黨組織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這些企業的負責人管理落后,觀念陳舊,只要能賺到錢就行,還開什么組織生活會?還學什么方針、政策?殊不知,黨的政策就是黨的生命,就是富民政策,偏離了政策就偏離了發展的方向,就不能實踐“三個代表”,而只會變成為少數人獲取利益的場所和工具。近年來許多國有企業負責人由于沒有黨組織的監督,組織生活癱瘓,而放松了世界觀的改造,成為國家的敗類,人民的公敵,甚至走向斷頭臺。因此要深刻認識加強國有困難企業黨的建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企業黨組織缺乏吸引力,無法把優秀人才吸入黨內。

企業黨組織的作用弱化,缺乏凝聚力和戰斗力,特別是近年來部分黨的高級干部和企業負責人貪贓枉法,極端自私自利,個人主義盛行,從思想上到領導作風上表現為教條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實用主義,享樂主義,空喊口號,不干實事,上級至上,思想僵化,高高在上,脫離群眾,濫用職權,專橫跋扈,利欲熏心,腐化墮落,嚴重敗壞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使得黨組織缺乏吸引力,無法把大批優秀人才吸引到黨內來。

第四、戰斗堡壘作用弱化,黨建工作難以與經濟工作配套,無法引導經濟工作的正常運

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帶來了思想觀念的深刻變革,如何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立足現實,面向未來,抓住職工最關心最敏感的熱點問題,把職工的思想引導到企業發展上來,已經成為當前企業黨建工作的首要問題。企業黨建工作的弱化,會嚴重影響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削弱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弱化了黨的先鋒模范作用,只會造成一切向錢看,從而放松了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改造,不可避免地帶來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同時,堡壘作用弱化,進一步促使黨建工作流于形式,有些企業只是偶而開開會而已,從而使黨建工作完全讓位于發展,使得黨建工作難以與經濟工作配套,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和經濟工作形成兩張皮,相互隔離起來,一遇到問題就有部分職工上訪,嚴重影響了政治穩定,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堡壘作用弱化,反過來又會阻礙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黨組織無法正常發揮監督、保障和引導作用,從而出現了許多由于企業負責人缺乏監督大肆貪污、轉移國有企業資金,最后逃跑事件的發生,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二、新時期國有困難企業黨建工作的對策。

第一、企業實行黨政分開,明確各自職責,互相監督。

改革以來,企業為了更好的發展,減少不必要的互相肘制,我們在國有企業領導體制上實行了黨政一肩挑的改革做法,這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了一系列的問題,如何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我們設想應從體制和制度上兩方面根除這個困擾發展的難點。

1.從體制上來看,我們設想企業的黨委書記能否由國有控股集團公司或黨的直屬機關委員會選派,保留原有的行政關系,待遇和所在企業的廠長(經理)同等(由企業承擔),明確他們各自的職責范圍,主要行使企業黨的建設、監督企業的經營行為、參與企業的一些重大決策、審計企業的財務過程的權力。通過這種形式,可以有效地監督廠長(經理)過分膨脹的個人權力,來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正確行使監督權還可以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向心力和戰斗力,真正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從而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實現黨管干部原則的貫徹執行。

2.從制度上規范黨委書記及企業基層黨組織的行為。為了正確發揮企業黨組織的作用,防止出現新的肘制和兩張網的現象,我們還可以從制度上加以規范,把企業黨組織負責人的個人行為轉變為上級黨委或黨組織的組織行為,嚴格防止以個人行為來代替組織行為的做法。除召開基層黨組織代表會議以外,還必須定期向其選派機關的黨組織匯報企業的工作,以組織的決議來行使個人的行為,從而真正實現企業黨政分開,互相監督,又不互相肘制,為國有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強大的組織基礎。

第二、企業黨建要與企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政治核心作用是國有企業黨組織的一個重要特點。如何發揮政治核心作用?我們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黨的建設包括黨的各項工作,都應緊緊圍繞著企業的實際,要與企業的命運聯系起來,多關注企業的發展戰略,把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和現時關懷放在企業發展前景中來考察,企業黨建工作的目標就是企業發展的目標,二者目標一致,休戚相關。成功的企業發展戰略,不僅會給企業帶來長久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出色的黨建工作也會塑造出廣大職工共同的群體信念,這種富有凝聚力、向心力和創造力的群體信念會產生強大的驅動力,使企業黨的建設和企業發展共同走向輝煌。

另外,企業黨的建設要緊跟時展的要求,在企業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根據黨的任務的要求,確定不同時期的黨建工作重點,把黨建工作的重點與企業經濟工作重點結合起來,形成一股力量,互相促進,共同發展。這樣既不脫離工作實際,又能與企業發展的現狀相結合;既不偏離黨建工作的方向,切實執行黨管干部的原則,又能指導企業合法地經營生產;既能多視角地根據市場變化改進企業黨建工作,又能不斷促使企業發展,從而創新理論,推動實踐。

第三、要強化企業基層黨組織的教育功能。

教育、管理和監督是黨的基層組織的三大重要工作職責,其中,教育是基礎,是前提,教育工作真正抓好了,管理和監督才可能建立在一個比較實在和比較高的起點上。

一是重視教育的責任問題,即增強基層組織承擔教育職責的責任意識。各級黨組織,尤其是黨的基層組織,對所屬黨員和干部一定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強烈的責任感,從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懲前毖后,治病救人,重在教育的要求出發,構建起集提醒、告誡、警示、批評等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防御、抵御工作系統。同時各級黨組織,尤其是對黨的各級組織的“一把手”,一定要有切實可行的,同時也是嚴格和嚴厲的責任履行狀況評估及責任失職追究的有效辦法·;措施。使他們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二是強化教育的組織功能,提高企業黨組織履行教育職責的能力水平。如果企業黨的組織對黨員干部不能體現“組織”的特點,而僅局限于某個領導,或“一把手”打招呼,或交由個人“好自為之”,那么這種組織的弱化,必然會導致“組織意識”的淡化和“黨內個人主義”的膨脹,會帶來工作的嚴重失職和重大損失。因此黨的各級組織,要切實強化教育的組織行為意識,把對黨員干部的教育抓在手中,絲毫不放松。要努力營造厭惡、憎恨和譴責腐敗現象和腐敗分子的環境和氛圍,教育黨員和干部自覺筑起思想領域的鋼鐵長城,樹立起反腐敗斗爭的信心,樹立起對黨的信心、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信心。要積極地拓展教育的發展空間,在包括警示教育在內的一系列活動中,不僅要注重思想作風、領導作風和工作作風的建設,而且也要注重文化和價值觀念的教育,同時要注重黨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的教育,切實有效地做到管好人,教育好人。

第四,要加強黨內法制建設;防止在國有企業中形成“家族黨”、“私家黨”,防止把國有企業變成某些人自己的企業,老子退休了,兒子來接班。在許多國有中小型企業中,由于弱化了對廠長(經理)的監督,再加上市場經濟中某些觀念的沖擊,有些人打著發展企業的旗號,逐步蠶食國有資產,把國有企業變成自己家族的企業,自己的子女、親戚把持著企業各個重要部門,把企業的資金當作自己向上爬的階梯,大肆行賄受賄。由于沒有完善的責任追究制度,形成部分地區“搞垮三個廠才能當局長”的惡劣現象的發生,在這樣的企業中黨建工作根本就無法正常開展下去;就是開展也會形成“家族黨”、“私家黨”。家族化傾向和黨的先進性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矛盾,因此必須從制度上加以規范。

一方面杜絕從企業到行政上的任意轉化,企政分開,企業干好了經濟上可以獲得較高報酬,企業干不好可以就地免職或者讓其失業,要斷了他們的后路,使他們有后顧之憂,不要把企業變成升官發財的后院,從制度上徹底根除“官本位”的思想價值取向。同志在(關于改進黨的作風)一文中指出:所謂“官本位”,就是“以官為本”,一切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什么東西都有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官本位思想對我國改革開放極為不利,也是誘發各種腐敗和官場黑暗的思想根源,這種情況如不徹底清理,必將對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我們民族的全面發展帶來不可預計的惡果。

另一方面要加強黨內法制建設,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加強黨的建設的新要求,是一個政黨現代化、成熟化的根本標志。目前在不少黨員領導干部的意識中,黨內法治的意識還比較淡薄,總認為依法治國可以,依法治黨卻是不行的,黨內就是要“領導人說了算”。其實,如果黨內搞人治,黨外能實現法治嗎?在國有企業中,不加強黨內法制建設,就不可能根除“家族黨”、“私家黨”的現象,就不可能解決部分國企領導人“一手遮天”“營私舞弊”“中飽私囊”的問題。缺乏黨內法制建設將進一步弱化黨組織的監督作用,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說:“沒有黨規黨法,國法就很難保障”。同志在中央紀委第四次全會講話中指出:“治國必須治黨,治黨必須從嚴”。加強黨內法制建設也是黨建創新的根本途徑,是實現這一“新的偉大工程”的迫切需要;加強黨內法制建設,強化黨內監督作用,會把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