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規范化建設交流
時間:2022-10-21 04:10:00
導語:村干部規范化建設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干部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骨干力量,在農業農村的穩定、繁榮、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江蘇省寶應縣結合實施“富民黨建”,從人員編制、任用、培訓、待遇、保障等角度出發,奮力強化農村“雙帶”型黨員干部隊伍“規范化”建設,有效地破解了村干部隊伍職數偏多、素質偏低、效能偏差、后備偏少等一些新時期村干部隊伍建設中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了強大的組織保證和政治保障。
一、核編定員,競爭上崗,解決包袱沉重、人浮于事問題。隨著農村稅費改革逐步深化,農村生產力進一步解放,農民積極性進一步發揮,但與此同時也暴露了一些“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特別是“村官”職數多、效能差,鎮村債務較大,農村收支失衡,以致產生“人浮于事”和“財力苦撐”的嚴峻態勢。為此,寶應縣大刀闊斧地實行了以“精干、高效”為核心的村干部核編定員工作。職數設定上,根據村民人口多少,兼顧耕地面積和集體經濟規模,以2000人口及以下的村設5個職數為基數,每增加1000人口可增加1個職數,但不得突破8個。職位設定上,主要設村黨(總)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經濟合作社社長、主辦會計、婦代會主任5個職位。黨員人數50名以上且村級規模較大的,可增設黨(總)支部副書記、經濟合作社副社長等職。其他崗位由現職干部兼任,勤雜人員一律清退。職責設定上,主要根據農村工作的類型、特點,按條線進行分工,并結合村級規模劃成若干工作片,以片、以線包干負責。同時,重民主,強競爭,除村支書、村主任分別參加“公推直選”和直接選舉外,其他干部一律競爭上崗。選舉辦法、競爭對象、資格審查、民主推薦和任用情況及時公開,民主測評和推薦結果當場公布,“孰上、孰下”,群眾說了算。通過核編定員、競爭上崗,全縣262個村的村干部總數從4554人下降到1735名,村平6.6人,精簡率62.3%。
二、多維培訓,結對致富,解決率先發展、富民強村問題?!案刹坎粫?,群眾沒路數”。檢驗、衡量農村黨組織是否堅強有力,必須以發展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績效為標尺。為此,寶應縣一是政策激勵,讓在彷徨的干部想發展。針對不少村干部存有“守攤子”心理,將招商引資考核、獎懲范圍輻射到村,要求每個村都要建立一個一般納稅人企業,要求各鎮定期組織村干部到華西等先進地區學習取經,培訓經費納入縣財政年度預算。鼓勵村干部因人因地制宜,帶頭學技術、強本領,帶頭跑市場、搞營銷,帶頭辦實體、創實業,并對照進度,按時考核,引導廣大村干部惟先而爭、惟高而攀,堅定“跳起來摘桃子”的信念,帶頭致富,帶領民富。二是培訓技能,讓有愿景的干部會發展??h委規定:村黨(總)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每年參加縣以上集中培訓時間不少于10天,每屆參加學習培訓時間不少于1個月,其他干部每年參加培訓時間不少于5天。全縣先后舉辦了26期村支書、村主任“雙帶”能力輪訓班、14期村干部科技素質提高班和114期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參訓人員1.6萬人次。在全縣建立了35個農業專業協會、151個農村富民合作組織和33個農村黨員干部科技素質培訓示范基地,分批邀請了省市縣專家1300多人次送科技下鄉。三是結對致富,讓正躊躇的干部敢發展。深入開展以結對建設小康村、結對培育村干部、結對拜師學能人和結對幫扶貧困戶為內容的“四結對”活動,積極探索“在黨員中培養大戶,在大戶中培養黨員,在優秀黨員大戶中培養村干部”的干部選育模式,多途徑提高黨員干部致富能力、幫富本領和共富境界。縣委還專門建立了農村黨員干部聯保貸款,發放了一批創業“綠卡”,有效解決了一些黨員干部躊躇滿志卻囿于資金、技術不足而又疑惑不前的問題。目前,該縣80%的村支書、70%的村干部均擁有了家庭致富項目,預計2010年100%的村干部都能達到“三強”標準。
三、吐故納新,備用結合,解決后繼有人、源頭活水問題。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雙帶”型黨員干部隊伍,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保障。這些年,由于農村工作任務繁重、報酬偏低、身份難變,許多有一定經濟頭腦和組織能力的年輕人紛紛選擇了辦廠、經商或務工,客觀上給農村干部隊伍建設帶來了后繼乏人的問題,素質要求全面的“一把手”更是難選、難備、難留。針對這種情況,寶應縣堅持吐故納新,備用結合,通過退一批、提一批、選一批、備一批,努力蓄足農村干部隊伍建設的源頭活水?!巴艘慌保汗麛嗟貙⒛挲g偏大、素質偏低、身體偏弱的村干部從班子中調整出去?!疤嵋慌保捍罅x拔實干型、實業型、創新型的農村干部,對那些發展有本領、政治靠得住、群眾信得過的干部,打破常規,放手重用。“選一批”:打破行業、身份和地域的界限束縛,采取在大戶中“物色”、離土創業能人中“還巢”、黨員業主中“挑選”等辦法,拓寬渠道,積極吸納“能人”、“富人”進入村干部隊伍,不拘一格選人才?!皞湟慌保簼L動建立了1200多名年收入3萬元以上、年齡35歲以下、有一技之長和產業實體的農村“雙帶”后備干部隊伍,實行跟蹤管理、建隊培養,及時將條件成熟的年輕同志選拔到村干部崗位上來。
四、落實待遇,規范管理,解決潛心干事、隊伍穩定問題。為鞏固核編定員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激勵廣大農村干部潛心干事,寶應縣建立了融“任、酬、責”于一體的村干部規范化管理機制。一是選拔任用規范化??h管編制、鎮管任用、群眾管監督。所有村干部上崗任職都要按照民主程序,實行“公推直選”、依法選舉或競爭上崗,擴大民主通道。同時,建立村干部任免通氣備案制度。各鎮討論任免村干部,都要及時與縣委組織部通氣。對超過核定職數配備村干部、違反程序任用村干部的,追究鎮黨委主要負責人和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并及時予以糾正。二是報酬待遇規范化。通過“一提、二統、三?!?,給定編干部吃上了“定心丸”?!耙惶帷保杭刺岣哒未?。先后有9名優秀村支書被提拔使用,2007年又嘗試在優秀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中擇優招錄公務員。“二統”:即推行村干部結構報酬制,根據所任職務、村級規模、年終考核、經濟效益、工作年限等情況分別確定村干部的基礎報酬、考核報酬、效益報酬和工齡補貼,年終根據考核結果統一兌付。“三保”:即實行在職村干部養老保險制度,由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為在職村干部統一辦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三是責任體系規范化。年初,將各鎮黨委政府與村黨組織、村委會簽定目標責任狀在村務公開欄中進行公示,并建立健全村黨組織、村委會班子成員崗位責任制,明確村干部個人年度工作目標。年底,采取干部個人述職、黨員群眾評議、組織進行考察等方式,全面考核村干部履職情況,并將考核結果與工資、獎金、任免掛鉤。同時,建立村干部不信任投票制度,對不信任票超過四分之一的,實行誡勉談話,限期整改;對不信任票超過三分之一、經組織考察認定為不稱職的,及時免職或依法罷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