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電化教育調查思考
時間:2022-10-22 11:00:00
導語:黨員電化教育調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鎮共有黨員799名,基層組織包括3個社區黨總支和18個黨支部,其中農村黨支部6個,社區黨支部7個。近年來在縣委組織部的指導關心和幫助下,我鎮黨員電化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軌道;黨員電化教育內容與村(居)民生產、生活聯系日益緊密;一批農村黨員從電化教育過程中增長了知識、學到了技能,成為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雙帶”能力得到不斷增強。
一、黨員電化教育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電教基礎不斷夯實。在9個村(居)黨支部(總支)、鎮機關及小學支部共11個支部中建立了電教工作播放站,播放器材配備充分,明確了各支部組織委員為播放工作責任人兼操作員,負責播放點的日常工作。建立健全了《黨員電教設備使用保管制度》、《黨員電化教育工作人員職責》、《基層黨組織播放黨員教育電視片制度》、《黨員電教播放員工作職責》等規章制度,做到制度上墻,有制度約束。鎮黨委年初要研究部署黨員電化教育工作,對全年電化教育工作作出部署和安排。鎮機關支部建立了電教片庫,約有150冊電教帶,有借閱登記簿。為樹立榜樣,鎮黨委在建峰村支部建立了電教學片用片示范點,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建設好示范點。各播放點均建立了“三冊一簿”,基本每月能組織一次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等進行觀摩學習,黨員參學率在85%以上,鎮機關及建峰村支部達到95%以上。
(二)電教效果日益明顯。在農村通過長時間的電化教育工作,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致富典型,極大地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黨員觀看電教片的積極性越來越高,電教效果日益明顯。
一是認真組織觀看先進典型宣傳和展播。根據萬組通[2006]12號文件精神,鎮黨委發出通知,要求以支部為單位組織黨員收聽、收看,并結合實際,組織黨員座談討論。其中在黨員干部中引起強烈反響的是鄒福生同志的先進事跡,覺得一名退休干部歷盡艱辛,以一技之長服務農民,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建設新農村,其精神感人,其行動召人,其成績喜人。黨員干部紛紛表示,要向先進典型學習,以鞏固和擴大先進性教育成果為新的起點,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在各行各業體現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二是涌現了一批科技致富示范戶。各支部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做到學以致用,典型帶動,收到良好效果。龍溪、芙蓉村和金塘村重點學習了水產養殖知識。如今芙蓉村的網箱養魚達400箱。龍溪村鄭瑞秀立足于立體養殖,有水面20畝,年出欄生豬60余頭,仔豬200余頭,帶動了周邊30多農戶走上立體養殖致富路。金塘村鄒隆佑養殖水面近200畝,年出欄生豬150頭,年純收入近15萬元,成為當地有名的致富能手。
三是學片用片示范成效明顯。確立了建峰村黨支部作為電教學片用片示范點。全村20個村小組,600余戶農戶,農業人口3100余人,其中黨員58人,耕地面積約1800余畝。近年來在黨的富民政策感召下,該村黨支部高度重視黨員電化教育工作,定期組織黨員干部學習黨的政策、法律法規及各種農村實用技術,不斷提高黨員群眾的綜合素質和“雙帶”能力。為了提高種植技術,村民經常觀看電教片,邀請致富能手,農技員下鄉上課,講授大棚蔬菜種植等農村實用技術,介紹致富信息。在老黨員、老干部、致富能人的帶動下,該組大棚蔬菜規模越來越大,他們多施家用肥,基本不用化肥農藥,蔬菜生產極為良好,獲省農業廳“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稱號。農戶純收入40%來自蔬菜種植,年人均純收入近4000元,如今該組80%農戶蓋起了樓房,購買了摩托、電冰箱等各種家用電器,電話普及率達到100%,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在該組的帶動和影響下,全村已有30%的農戶發展蔬菜種植,目前該村蔬菜大棚達到80多個,露地面積1000余畝,還成立了蔬菜產業協會,由蔬菜種植大戶組成。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黨員電化教育作為一種直接用于黨員教育的現代化傳播手段,是新時期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農村傳播科技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和必不可少的工具,在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傳播現代科學技術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進步、改革的深入、形勢的發展,黨員電化教育要求越來越高,雖然我鎮黨員電化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上級要求和黨員群眾生產生活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為:
一是思想認識提高難。部分基層黨組織對黨員電化教育工作重視不夠,認識存在偏差,特別是一些農村黨支部的主要負責人片面地把經濟工作、新農村建設、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計劃生育等工作看成是必須抓好的硬指標、硬任務,把黨員教育管理、基層組織建設看成是可抓可不抓的軟指標、軟任務,尤其是黨員電化教育工作作為黨員教育的一種輔助形式,既費時費財費力又不能很快見到成效,因而無暇顧及研究、部署和落實,大部分基層黨支部不能按要求每月組織觀看一次以上電教片。
二是電教成果轉化難。我鎮各村(居)黨員電化教育普遍存在著“三重三輕”現象,即重黨員輕群眾、重黨建輕科技、重播放輕效果。播放工作中普遍存在與實際結合不夠的問題,即灌輸傳統政治理論,簡單反映先進事跡的多,介紹新技術新知識,特別是與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科技知識少,群眾有需求而電教滿足不了。另一方面電教科技轉化為致富項目難,如建峰村村民有種植大棚蔬菜的好傳統,而關于蔬菜種植方面的電教片相對較少。而有些介紹蘆筍種植、灰鵝養殖、牛娃養殖等內容的電教片,黨員群眾學習后由于受客觀條件、種養習慣、市場前景等因素的影響很難轉化為黨員群眾增收致富的好項目。
三是技術設備保障難。各播放點雖然明確了播放員,但由于大多數播放人員身兼數職,工作繁雜,影響了播放收看工作;另一方面電教人員業務素質和技能不能適應新時期對電教工作的要求,還有的責任心不強,推一推動一動。大多數村(居)電視機和VCD都靠組織部門配送,由于經濟條件差,我鎮光明村組織部門未配送至今未能購買電教設備,成為村一級電教工作的盲區。購買電教設備投資大,每年都需要一定數量的資金用于購買、維修和更新設備,在一些經濟困難的村(居),干脆讓電教設備長期“休假”“待業”,使其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四是黨員群眾全覆蓋難。村里黨員居住較為分散,收看電教片時往往是一些年紀大、離播放點近的黨員積極參加,而年青黨員由于生產勞動或外出務工等原因參與學習較少。另一方面,多數村(居)把播放電教片作為黨員教育的一項工作任務完成,因此,在播放過程中吸收積極分子和普通群眾參與學習不夠,黨員電教思想政治教育和科技傳授面相對較窄、覆蓋面不寬。
三、對策與建議
當前,黨員電化教育工作正處于向縱深發展階段,要解決上述困難和問題,必須緊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主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在實踐中研究和探索,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與對策,努力適應新時期新階段對農村黨員電化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級黨組織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把黨員電化教育工作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抓緊抓好,圍繞新農村建設、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做文章。各級黨組織的“一把手”要對電教工作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樹立電教出凝聚力、電教出戰斗力、電教出生產力的意識,做到年初有部署,過程有落實,年終有考核。要積極主動抓點帶面,縣鄉(鎮)共同努力,在每個鄉鎮抓好一個黨員電教工作示范點,以點帶面,促進黨員電教工作蓬勃發展。
2、提高素質,強化播放。播放工作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播放收看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因此,一方面要加強電教人員隊伍建設。定期對從事電教的干部進行培訓,可以采取脫產進修、辦培訓班、以會代訓、召開現場會等形式提高他們的技能。組織部門每年可適時舉辦一期電教工作人員培訓班,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要規范播放收看工作程序。制定完善播放收看工作的方式方法,使播放收看工作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采取靈活多樣的播放收看方式,做到黨員電教內容、人員、效果三落實。實行電化教育工作目標管理,建立激勵機制,對那些工作勤懇敬業的電教人員,組織上要想方設法為他們排憂解難;對成績突出的電教人員給予獎勵。
3、形成合力,延伸觸角。黨員電教不僅要對黨員進行教育,同時還要擔負起向廣大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對群眾進行引導的責任。要打破“部門性”抓電教的意識,確立“全局性”辦電教的格局,要整合廣電、文教、電信等部門資源,形成資源共享的局面。要充分發揮村落社區和農村文化書舍作用,在村落社區、文化書舍、新農村建設點和種養基地等處建立相對固定的村組一級電教播放點,約定相對固定的時間送教上門,延伸電教工作觸角,擴大播放收看面。
4、加大投入,增強實效。實踐證明,黨員電化教育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對黨員群眾開展思想教育和傳授科技知識的一種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各級黨組織必須以戰略眼光抓好這一工作,要采取財政撥一點、鎮村籌一點、黨費給一點的辦法,增加黨員電化教育工作經費,確保專款專用。在教材供給方面,要由主觀隨意性向需求性轉變,從黨員群眾的生產生活實際出發,做到有的放矢;要充分發揮縣、鄉(鎮)、村三級片庫的作用,切實解決片源不足、時效性差等問題。要切實做好對接文章,做大做強一批電教致富示范服務基地,轉化電教科技成果,讓廣大黨員群眾依靠電教科技走上致富路。
我們相信,只要各級黨組織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各部門協調一致,形成合力,加大投入,強化播放,就一定會促進黨員電化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黨員群眾一定能在電化教育過程中增長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增強致富本領。黨員電化教育工作就一定能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偉大事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