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執政責任思考
時間:2022-10-27 07:32:00
導語:黨執政責任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大報告是一篇富有時代氣息和創新精神的光輝篇章,不僅規劃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而且提出了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大舉措。報告特別強調:要“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這是黨中央立足于我們黨所處的歷史地位和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對黨的執政理論和實踐進行創新,對從根本上加強執政黨建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執政黨建設面臨的新課題
黨的執政能力是執政黨掌握運用國家政權,實現黨的奮斗目標,推動社會發展與進步所具有的能力。黨的執政能力的提高關系著黨的領導水平、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中國共產黨在半個多世紀的執政歷史中,積累了豐富的執政經驗,取得了豐碩的執政成果。我們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賦予的、人民賦予的。我們黨能夠執政、并且能夠執好政的基礎,從根本上來說,就在于能夠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大報告中總結的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的基本經驗,集中凝聚著我們黨執政的成功實踐,集中賦予了我們黨長期執政更加堅實的理論基礎,充分表明了我們黨的執政能力。毋庸諱言,跨入新世紀,我們黨這種執政方式達到了新的高度,我們黨也面臨著眾多的挑戰和考驗,而迎接挑戰和考驗,就必須不斷地對黨的現行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進行改革與創新。
21世紀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世紀。這種迅速全球化的發展,不僅帶來了西方經濟的大變革,也帶來了全球經濟政治文化的深刻變革。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發達國家在綜合國力競爭中占有明顯的優勢,而西方敵對勢力時刻沒有忘記對我國實行滲透和“分化”的戰略。如何把握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迎接挑戰,趨利避害,以利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成為我們黨21世紀面臨的重大課題。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的機遇和挑戰,中國共產黨人在經濟全球化歷史條件下,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在實現工業化的同時實現信息化,使中華民族能夠在世界現代化的浪潮中迎頭趕上,高速推進經濟的增長,為中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為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在21世紀中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將對全人類命運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具有歷史性意義。因此,在新的世紀,不斷增強黨的執政能力,成為我們黨面臨的重要問題。
從歷史的角度看,中國共產黨所肩負的時代任務已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革命時期,黨的時代任務是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這就意味著要打破原有的社會舊秩序。今天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代賦予了我們黨新的歷史重任,中國共產黨要帶領人民在21世紀中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全社會的共同繁榮與進步。作為執政黨,要帶領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不斷地推進與創新黨的執政方式與領導方式,適應新形勢,實現新目標,要求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作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抓緊抓好。
從世界的角度看,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發達國家在綜合國力競爭中占有明顯的優勢,我黨要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的機遇和挑戰,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領導整個中華民族在世界現代化的浪潮中迎頭趕上,這就必須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堅定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速推進經濟的增長。只有這樣,才能為中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為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奠定堅實基礎。
二、堅持執政目標實現執政宗旨
政黨本是政治現代化的產物,目前已經成為現代化國家政治生活的中樞。當今世界諸多政黨制的國家中,各種政黨不斷起落浮沉。凡是能促進社會協調穩定發展、造福最大多數人民大眾的政黨,就能贏得民心,上臺執政,甚至連續執政,否則就要下臺、衰落,甚至滅亡。在世界上,任何政黨要想長期執政,都要把它制定的黨綱、路線、方針、政策等政治主張公諸于世,用以號召全體黨員為之努力,發展黨員,擴大黨的隊伍,爭取廣大群眾的了解、認同和支持。
黨的**大把全社會繁榮進步作為我們黨的執政宗旨。黨的**大報告明確提出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為黨的執政宗旨增添丁嶄新的時代內涵。
同志在黨的**大報告中提出:“我們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秉h把人民的幸福、社會成員的全面發展作為黨的執政目標,寫進了黨的文件,把在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全黨的奮斗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認識世界和改造社會的一個重大進步。
這反映出黨所提出的奮斗目標與人民群眾的生活越來越靠近了,黨的奮斗目標越來越反映出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充分體現了我們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先鋒隊的性質,體現了我們黨要真正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決心。這意味著中國共產黨人從根本上超越了對于社會主義的種種誤解和空洞理解,把社會主義運動與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內在結合起來,使社會主義的偉大理想同中華民族的全面小康社會緊密結合在一起。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確定,使我黨們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落到了實處,黨通過執掌國家權力,組織和動員人民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保證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為人民創造充分施展聰明才智的體制環境和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最充分最切實地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最終實現為人民服務這個我們黨執政的根本目標。
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就在“七大”所制定的黨綱中明確寫上了“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民族與中國人民的利益”,這樣,中國共產黨將無產階級的利益與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很好地結合和統一在一起。由于這種統一和結合,使中國共產黨具有了非常廣闊的社會基礎,獲得了不盡的力量源泉,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成功。今天,黨的奮斗目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幸福,同樣需要組織好各階級各階層的力量,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同志在闡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目標時,特別重視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社會全體成員的積極性,這集中表現在**大報告這一段話中:“對為祖國富強貢獻力量的社會各階層人們都要團結,對他們的創業精神都要鼓勵,對他們的合法權益都要保護,對他們中的優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義利和諧相處的局面?!睆倪@里可以看出,我們黨不再是拘泥于僵化意識形態的束縛和單個社會階層的利益最大化,而是把整個社會繁榮和進步作為執政的宗旨。
在社會的全面繁榮與進步過程中,各地區經濟的發展是有先有后的,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實現社會公平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我們必須以對人民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高度負責的精神,統籌兼顧和協調理順各種復雜的利益關系。**大報告進一步指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種具體的利益關系和內部矛盾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調節。制定和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基本著眼點是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p>
在社會利益關系多樣化的新的歷史條件下,要盡快使全國人民都過上殷實的小康生活,并不斷向更高水平前進,就必須堅持貫徹黨的富民政策,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努力增加城鄉居民的收人,通過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在鼓勵先富的同時,努力為未富地區和人民創造致富的條件,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同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全社會共同繁榮進步的執政目標是完全一致的。
三、改進執政方式提高執政水平
改進黨的執政方式,這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途徑。**大報告強調:“一定要準確把握當代中國社會前進的脈搏,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領導體制和工作制度,使黨的工作充滿活力”。
在新的世紀里,我們要增強黨的執政能力,就必須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建設黨,不斷改進與創新黨的領導方式,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指出:“貫徹好‘三個代表’要求,必須使全黨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秉h執政方式的改革與創新首先必須努力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體現不斷推動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的要求,尤其要體現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通過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
(1)改革與創新黨的執政方式以適應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們有可能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使中國在21世紀成為現代化強國。黨的先進性必須放到推動當代中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發展中去考察,放到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奮斗中去考察,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保持黨的先進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要最好地實現我們黨的執政方式的改革與創新,就必須把三個代表的思想落實到經濟發展的實處。
我們應適應我國生產力發展和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適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和依法治國方略的要求,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體制,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把改進和創新黨的執政方式與推進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提高廣大人民的物質精神生活有機統一起來。
(2)改革與創新黨的執平方式以進一步增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同志在黨的**大報告中指出:“堅決反對和防止腐敗是全黨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不堅決懲治腐敗,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就會受到嚴重損害,黨的執政地位就有喪失的危險,黨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毀滅。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在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環境中,黨必須十分注重防范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維護黨的隊伍的純潔。”因此,我們不斷改進與創新黨的執政方式,努力克服各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積極探索密切黨與人民群眾聯系的制度和途徑,把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改革的出發點,不斷增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當家作主。為此,我們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制度和領導制度,解決了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的基本形式。但執政黨的地位,仍存在脫離群眾的危險。因此,在建立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密切黨群關系的機制方面,在用“民主”“監督”的辦法保證公仆正確使用人民賦予的權力方面,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城鄉,我們要進一步完善民主選舉制度和群眾參與制度,防止把黨的領導同民主建設對立起來,維護廣大人民的合法權益。
(3)改革與創新黨的執政方式以增強黨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力
中國共產黨是為全中國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政黨,我們黨執政的主要階級基礎是廣大的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因此我們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和廣人人民群眾,通過改進黨的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真正保障人民群眾的主人翁地位。與此同時,黨還應根據形勢的變化團結新的社會階層,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提高黨的社會影響力。
在我國社會群體利益要求日益復雜且差距不斷拉大的情況下,我們黨要善于整合全社會不同階層的利益要求。特別是近年來城市下崗工人增多、農民增產不增收等情況出現后,黨更應該最大限度地代表和平衡好各階層的利益要求,及時化解人民群眾的各種利益矛盾,準確、全面、及時地代表和表達民意,始終代表絕大多數人的利益。
(4)改革與創新黨的執政方式,不斷促進選人、用人機制的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
在21世紀日益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人才是關鍵。同志指出:“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能不能鞏固和發展下去,中國能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強盛不衰,關鍵看我們能不能不斷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領導人才。”正是由于我們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備、善于治黨治國治軍的優秀人才,才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我們要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改革選人用人辦法,實現由傳統方式向現代方式的轉變。選賢任能,就必須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積極推行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措施,促進干部奮發工作、能上能下。把競爭機制真正引入干部管理、干部提拔任用過程中。各級領導干部要善于用偉大的事業來吸引和凝聚人才,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新的良好環境,激勵各類人才有效開發自己的智慧和潛能,努力為社會做出貢獻。
(5)發揚黨的優良傳統以改革和創新黨的執政方式
我們要改革和創新黨的執政方式,必須要有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沒有實事求是,就探索不到真正的客觀規律,不解放思想,也邁不開改革和創新執政方式的步子。在探索改革和創新黨的執政方式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深入社會實際,深入群眾,探索規律、認識規律,向人民群眾學習,找到改革和創新黨的執政方式的客觀規律。
- 上一篇: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思考
- 下一篇:年輕干部培養選拔經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