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黨組織領導初探思考

時間:2022-10-28 04:05:00

導語:社區黨組織領導初探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黨組織領導初探思考

目前,****新區社區黨組織體系的構成單位主要有三大類:第一類是街道黨工委直接領導的,包括機關黨支部、居民區黨總支(支部)、新經濟組織中的黨組織。第二類是區職能部門派駐街道單位的黨組織,如社區內警署、工商所、稅務所、城管監察分隊、城管署、房產辦事處等單位的黨支部。第三類是社區內其他企事業單位的黨組織,如地段醫院、中小學校的基層黨組織等。街道黨工委是社區內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通過不同的方式對三類組織實現思想、政治和組織領導。具體領導方式分別為:對第一類組織采取直接領導方式;對第二類組織實行雙重領導;對第三類組織參與地區性、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工作進行組織、指導和協調。這種以街道黨工委為領導核心的“條塊結合”的組織體制,經過幾年的運行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在實踐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街道黨工委履行領導核心的職能缺少制度保證,致使“領導核心”的作用缺乏力度;現有的工作載體都是各單位本著平等、自愿的原則結合起來的,缺乏嚴格的組織制約措施,工作的有效性較差;黨組織關系不順,街道黨工委進行管理缺少制約手段;等等。

為了解決**新區社區黨組織領導體制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我們經過充分調研,對社區黨組織領導機構初步設想了三個方案。

方案一XX社區聯合黨委

性質與職能:非建制性的社區黨建工作協調機構。由街道黨工委牽頭,組織社區內各成員單位黨組織就社區黨建工作進行組織、協調、溝通。

聯合黨委人員構成:街道黨工委負責人;社區內無上級主管企業的黨組織負責人;社區內區政府派出機構的黨組織負責人;社區內基層事業單位的黨組織負責人;小型區屬企業黨組織負責人;小型內聯企業黨組織負責人。

相互關系:社區內各類黨組織與社區聯合黨委不存在組織間的領導和被領導關系,只是其負責人參與聯合黨委的工作。

機構設置:設立社區聯合黨委黨建辦公室或組織部、宣傳部,作為常設工作機構,根據聯合黨委的計劃和意圖做好社區黨建的日常工作。

方案特點:與街道現有的黨建聯席會等載體相似,且黨建聯席會已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不少成果,容易被各方接受;通過做強“四制”(工作報告制、作風評議制、任免會簽制、實績會考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強社區黨建工作的能力。不足之處是,沒有從體制上解決原有的矛盾,聯合黨委作為非建制性的黨組織比較松散,其領導作用仍然較弱。

方案二XX社區聯合工作黨委

性質與職能:非建制性的區委社區黨建派出機構。以街道黨工委為主,領導和組織、協調社區內有關組織的黨建工作。

聯合工作黨委人員構成:街道黨工委部分成員;區級職能部門派出機構黨組織負責人;無上級主管企業的黨組織負責人;社區內事業單位黨組織負責人;社區內小型區屬企業黨組織負責人;社區內小型內聯企業黨組織負責人。在此基礎上,由街道黨工委正、副書記,與社區管理密切相關的單位(如警署、城管監察分隊、房產辦事處、城管署)的黨員負責人組成常委會,根據社區工作黨委提出的計劃抓好落實工作。

相互關系:街道黨工委及無上級主管企業黨組織受聯合工作黨委的領導;社區內公務類派出機構(如警署、工商、稅務)黨組織與聯合工作黨委是雙重領導關系;社區內公務事業類派出機構(如城管署、城管監察分隊、房產辦事處)和社區其他事業單位(如地段醫院、中小學校)黨組織除業務工作外,均受聯合工作黨委領導;小型區屬企業黨組織及小型內聯企業黨組織掛靠聯合工作黨委并受其領導,其人、財、物仍實行歸口管理。

工作機構:社區聯合工作黨委擬下設三個工作部門,即機關事業黨建工作部、居民區黨建工作部、企業黨建工作部,在聯合工作黨委的領導下,實行分類指導。機關事業黨建工作部主要負責指導政府部門派出機構和社區內事業單位的黨建工作;居民區黨建工作部主要負責指導各居民區的黨建工作;企業黨建工作部主要負責指導社區內小型區屬企業、無上級主管的企業及小型內聯企業的黨建工作。

方案特點:區委的派出機構,有權威性;密切了各類組織的聯系;克服了黨委委員人數眾多,不能及時開展工作的缺點;在政府轉變職能的基礎上,將事業單位黨組織實行屬地管理,符合政事分開的要求。

方案三XX社區黨的委員會

性質與職能:建制性的基層黨委。對社區內有關組織的黨建工作進行屬地管理。

機構設置:撤銷街道黨工委,以社區黨委代替。擬設三個工作部,即機關事業黨建工作部、居民區黨建工作部、企業黨建工作部。

黨委委員由原街道黨工委部分負責人、區級職能部門的派出機構黨組織負責人、社區內事業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新經濟組織(社區內無上級主管企業、小型區屬企業、小型內聯企業黨組織)負責人組成。內設常委會,由社區黨委正、副書記和三個工作部的主要負責人以及與社區管理密切相關的單位(如警署、城管監察分隊、房產辦事處、城管署)的黨員負責人組成,負責日常管理,抓好工作落實。

職責分工和管理方式:機關事業黨建工作部主要負責指導政府部門派出機構和社區內事業單位的黨建工作,對公務類派出機構(如警署、工商、稅務)黨組織采取雙重領導,公務事業類派出機構(如房產辦事處、城管署、城管監察分隊)和社區其他事業單位(如地段醫院、中小學校)黨組織除業務工作外,均受社區黨委領導;居民區黨建工作部主要負責指導各居民區的黨建工作;企業黨建工作部主要負責指導社區內新經濟組織(無上級主管企業、小型區屬企業、小型內聯企業)的黨建工作,采取黨組織屬地管理,受社區黨委領導,人、財、物仍實行歸口管理的辦法。

方案特點:撤銷街道黨工委,基本實現屬地管理,符合改革發展的趨勢;設立三個工作部實行歸口管理,既避免了各類組織之間由于工作側重點不同而產生矛盾,又提高了社區黨委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

關于上述方案的兩點說明

其一,站在改革發展的高度,為社區黨組織領導體制尋找合適的定位。隨著政治體制改革的推進,政府職能的轉變,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將成為必然趨勢。大批企事業單位與政府部門分離,使社區成為承接這些單位的最好場所,這就要求社區黨組織必須具備綜合領導的體制支撐和組織基礎。從這一趨勢看,“條塊結合”,“塊為主”、“條為輔”的體制只是一種過渡性管理方式。要使社區黨建中的諸多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最終還要對社區中有關基層黨組織實行屬地管理?;谝陨峡紤],我們設想了方案三,想通過權責一致的方式,使社區黨組織真正成為社區內務類組織的領導核心。

其二,要循序漸進,先易后難。社區黨組織領導體制的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從許多方面準備條件。從目前情況看,實現屬地管理的條件還不成熟。因此,我們設想的三個方案是逐步推進的。方案一在現有的基礎上稍作改進,在黨組織領導關系不變的情況下,加強各組織之間的聯系。方案二將社區內公務事業類派出機構和社區內其他事業單位的黨組織關系納入社區,實行屬地管理。方案三在方案二的基礎上強化了屬地管理的力度,撤銷街道黨工委,把社區黨組織建成一級黨委,增強社區黨委的領導能力。從現階段的條件看,無論是對社區的認識水平還是社區黨建工作人員的配置狀況,許多條件都不成熟,因此,建議實行方案一。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入,政府職能的不斷轉變,人們思想認識水平的提高,經過5年左右的過渡期后,可以考慮實行方案二。再經過3-5年的發展,等到各方面條件較為成熟的時候實行方案三,對社區內有關組織進行屬地管理。

完善社區黨組織領導體制的意義

一是有利于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促進社區的培育。社區黨組織領導體制的加強使黨對社區的領導能力不斷提高,各類單位在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下逐漸形成合力,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保持社區穩定發展的局面。而社區層面的穩定,必然為政府部門的工作減輕壓力,為政府職能的轉變創造條件,從而推動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并且,大量企事業單位轉入社區,將為社區的培育創造條件,使社區規模不斷擴大、完善。

二是有利于從組織制度上保證黨在社區的領導地位。在機構設置上,黨組織從社區的協調機構到區委的派出機構,最后成為一級黨委,逐步從領導街道為主走向領導整個社區,黨在社區的領導地位逐步得到加強。在職能上,黨組織從單一的協調職能到協調、領導并存,再到領導為主、協調為輔,黨對社區的領導權力不斷加強。

三是有利于實現領導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轉變,提高社區黨組織的領導能力和工作效率。隨著大量單位、組織進入社區,對社區黨建工作的要求日益提高,社區黨組織應逐步確立“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政治格局,集中精力抓好社區內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把握社區發展的政治方向,決定社區內的重大事項。同時,方案三所提出的屬地管理形式則使社區內多數單位黨組織(除公務類派出機構、大中型企業外)均受社區黨委的直接領導.從根本上杜絕了條塊之間推諉扯皮的現象,使黨在社區的領導權真正得到體現。而社區黨組織領導體制的完善,又將從根本上改進基層黨建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總之,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有各方面的同步配套措施支持,建立社區(聯合工作)黨委同樣如此。各級黨組織不但要充分認識加強黨對社區領導的重要性、必然性、緊迫性,而且要在思想上達到高度的統一,把它放在加強社區黨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高度來看待,努力轉變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為社區黨組織領導體制改革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