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適應性調整思考

時間:2022-11-04 02:05:00

導語:堅持適應性調整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堅持適應性調整思考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統攬全局,不斷深化“生態立縣”戰略,主動適應宏觀形勢的新變化,較好地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項目標。全年預計實現生產總值80億元,增長13.5%;財政總收入8.44億元,增長20.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15億元,增長22.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950元,分別增長12.8%和10%。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思想行動在復雜局面中高度統一。及時掌握干部群眾中存在的不適應宏觀調控形勢、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精神等苗頭性問題,層層召開形勢分析和專題學習會,及時把全縣上下的思想統一到“四個堅持四個注重”上來,即堅持“生態立縣”發展戰略不動搖,更加注重發展戰略的深化;堅持經濟建設中心不動搖,更加注重增長方式的轉變;堅持加快城市化不動搖,更加注重城鄉統籌發展;堅持改革創新不動搖,更加注重依法行政、規范操作。同時,采取“項目化推進、責任化落實、倒計時攻堅”等策略,全面推進了12項重點工程,及時把干部群眾的注意

力和精力集中到加快發展上來。

2、經濟在嚴峻的要素制約中持續增長。按照“遠近結合”的方針,著力推進適應性調整和戰略性調整。一抓要素制約緩解。堅持“讓電于民、節電于工”原則,引導企業自備發電,新增自備發電裝機容量5.01萬千瓦;充分發揮小水電頂峰作用;開工建設110千伏城南變電站。全面清理各類建設用地,盤活工業用地近1500畝;突出抓拆遷和供地工作,為發展拓展空間。積極爭取外埠銀行對重點項目、優勢產業和企業的支持,引導中小企業開放股權,爭取民間資本投入。抓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積極培育2+4主導產業。利用宏觀調控“倒逼”機制,引導企業走集約發展、內涵提升之路。加快推進天子湖現代工業園建設;完成轉椅特色園一期;啟動建設竹子高新技術產業園;建立轉椅研發中心、質量檢測中心和企業家培訓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實施首批先進制造業基地項目18項,完成投資3.11億元。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83億元,增長23%。1—11月,竹制品和轉椅產業分別實現銷售收入27.5億元和30.8億元,分別增長18.1和33%;工業用電量增長40%;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同比下降4.7%。三抓針對性招商引資。成功舉辦接軌上海活動周和生態文化節,以節為媒,以上海為主平臺招商引資。充分發揮企業在招商引資中的主體作用,推動以外引外、以民引外。今年1—11月,實到外資7800萬美元,全省利用外資綜合排名第16位;引進內資17億元,增長40%。四抓外貿出口。針對國家出口退稅政策調整,鼓勵企業發展加工貿易,做強一般貿易。1—11月完成自營出口1.95億美元,增長78.4%。

3、三農工作在市場引導、行政推動下加速轉型。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全年直接支農補助達4590萬元,增長44%。三農工作煥發出新的生機。一是傳統農業加速向現代農業轉型。在嚴格保護糧食生產能力的前提下,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農業,筍竹、白茶、畜禽、種苗四大特色主導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3.5%。加快農業企業化、專業化和標準化進程,規模以上農業企業達110家,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7家;農業專業合作組織70余家,其中兩家被評為省級示范性合作組織;建立省級以上標準化基地6個,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0萬畝,17個農產品獲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全年糧食增產11%。二是農村勞動力就業加速向非農化轉移。扎實開展十萬農民素質培訓,完成目標的131%。大力發展旅游富民經濟,開辟農民非農就業和增收的新空間。全年接待游客250萬人次,門票收入2600萬元,分別增長52%和71%,其中農家樂床位增加到4000張,增長87%。農村勞動力就業非農化率達65%,其中今年新轉移1.1萬人;農民現金收入新增部分65%來自非農產業。建立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84.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達80.6%。三是農村面貌進一步改善。扎實推進“雙十示范、雙百整治工程”、“康莊工程”、“千萬農民飲水工程”等民心工程。累計完成582個村莊環境整治任務,受益率達到55.6%;新建通村公路256公里;啟動農村垃圾處理網絡和污水處理。山川鄉被評為全國環境優美鄉,山川鄉高家堂村被命名為省級“全面小康示范村”。

4、社會穩定在平安創建中得到鞏固。認真貫徹省委建設“平安浙江”的重大決策,啟動“平安安吉”創建工作。層層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公共安全防范體系構建、安全生產責任。認真實施領導下訪約訪、聯合接訪、信訪聽證會等息訪制度,實現“零進京”上訪和敏感期無集體上訪。開展了“反盜搶、控發案、強基礎”專項行動。1—11月,全縣刑事立案增幅低于市均14個百分點,破案率高于市均6個百分點,治安案件查處率高于市均12個百分點,萬人發案率也略低于市均水平。

5、服務環境在狠抓效能中得到優化。實施素質工程,建設學習型機關,切實提高干部為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實施陽光工程,改善審批中心服務質量,全面完成二輪審改,建設政府招投標中心,加快電子政務建設,健全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實施監督工程,完善效能投訴中心建設,建立依法行政責任制、行政過錯追究制、典型效能案件通報曝光制。嚴格執行“四項禁令”,繼續深化創滿意單位活動、鄉鎮個性化考核和機關工作人員立體考核。

6、執政能力在強化基礎中有了提高。扎實開展“三樹一創”活動。加強科局級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進一步完善重大問題集體議事規則。扎實開展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全年輪訓或掛職鍛煉干部700人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堅持用好的作風選作風好的人;推行縣管領導干部任期、縣委全委會差額票決鄉鎮黨政正職等制度,“三推兩決”鄉鎮長1名,公選副科級干部8名,差額票決鄉鎮黨政正職10名。認真貫徹兩個條例,扎實開展領導干部“五廉”活動,推行黨政“一把手”任期承諾制。

一年來,我們不僅經受了“檢查多、矛盾多、挑戰多”的考驗,保持了經濟社會較快發展的勢頭,更為重要的是在實踐中深化了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同時,也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我縣必須抓住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一是如何加快發展生態工業,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擴大經濟總量,提升增長質量的問題;二是如何加快城鎮化,實現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問題;三是如何創新發展旅游,帶動和提升第三產業的問題;四是如何緩解土地、電力尤其是資金供需矛盾,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問題;五是如何爭取杭長高速、天荒坪(二)等重大項目盡快上馬,實現安吉跨越式發展的問題;六是如何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機關干部服務效能的問題;七是如何提高縣委駕馭經濟、統籌發展、維護穩定、狠抓落實能力的問題。

2005年,我們將繼續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工業作為第一方略、穩定作為第一責任,把群眾利益擺到第一位置,把干部當作第一資源,求真務實,攻堅克難,努力推進安吉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發展。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指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2%以上;財政總收入增長15%以上,力爭2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0%以上,力爭2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8%以上。明年的工作重點是:

1、突出抓工業,致力于強化產業支撐。按照二產強縣、一產穩縣、三產興縣的方略,致力于開放帶動,特色發展,不斷強化產業支撐。一是牢牢扭住工業經濟這個牛鼻子。繼續走有鮮明生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二次創業兩條腿走路,工業園區和城鎮工業功能區同步發展,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和培育新興產業兩手抓,全力推進工業化進程。集中更多的財力和土地指標,優先用于先進特色制造業基地的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推動集聚發展、集約發展,做大塊狀經濟。加快轉椅、竹制品產業技術創新、市場培育和品牌經營,爭取在五年內把椅業、竹制品產業發展成為年銷售收入分別超100億元和60億元的制造中心。爭取明年培育產值超5億元企業1家,培育產值超3億元企業7家,培育產值超1億元企業8家。爭取明年實施重點技改項目39項,其中上億元項目7項,5000萬以上項目10項。二是用抓工業經濟的思維抓農業。積極培育“四位一體”(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的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業生產從自然人向法人轉變,農產品從直接商品向工業加工品轉變。著力推進四大特色主導產業區域化布局、基地化生產、品牌化經營,著力打造面向上海的綠色農副產品基地。加快構建與大都市市場有效對接的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推動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進一步完善面向“三農”的各項扶持政策,繼續加大支農力度,優化支農投入結構和績效。三是以改革的精神和辦法抓旅游突破。創新旅游經營和管理機制,實質性啟動縣旅游集團公司組建,整合旅游資源和市場,增強自我發展和融資能力;明年努力實現旅游人次300萬,旅游收入9.5億元,門票收入3500萬元,分別比今年增長15%、27%和30%;分步調整旅游規劃區土地利用規劃,爭取1—2個重點旅游項目招商成功。三個度假村開工建設。

2、突出抓“一號工程”,致力于提高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地位不動搖,強勢推進針對性招商引資。嚴把投資強度關,科學設置單獨供地企業進入門檻,鼓勵“零土地”招商。集中更多的要素資源用于二產招商,進一步降低商務成本,營造投資綜合環境新優勢。重視引資質量,把引進資金與引進技術、人才、先進理念結合起來,大力引進產業關聯度大、技術含量高、輻射帶動力強的大項目。加大一區一園的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進一步理順園區機制體制,大力開展園區招商,進一步提高利用外資“四個率”;強化企業招商主體作用,大力推進“以民引外”、“以外引外”。明年努力實現協議外資2.8億美元,實到外資1.3億美元,實到內資16.5億元。積極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努力提高出口整體效益。鼓勵企業到外地參展參會,建立原材料基地。切實做好出口主打產品反傾銷和應對貿易技術壁壘工作。

3、突出抓城鎮,致力于推進城鄉一體化。按照“一主三副五鎮六十村”城鄉一體化發展思路,推動城鎮加快發展、農村跨越式發展。一是把中心城市做豐滿。進一步完善建成區功能,完成城西水廠、垃圾綜合處理和文體中心等重大基建項目。盡快啟動筏湖景區、鳳凰山公園項目,進一步引山入城、引水入城,打造山水園林城市。二是把副中心城鎮和一般鎮做強做特。加快天子湖工業園和孝豐、梅溪工業功能區建設,加快孝豐、梅溪、高禹等副中心城鎮發展。依托在竹木制品初級加工、生態旅游資源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做特一般鎮。三是把中心村做實。切實加大行政村撤并的力度,拆除空心村、萎縮小型村,加快農村新社區建設。繼續實施康莊工程、十萬農民飲水工程,推進以交通、水利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薄弱村脫貧工程、“雙十雙百工程”,推進以村莊環境整治為重點的農村面貌改善工作;繼續實施農村優質教育工程、東海明珠工程,推進以教育醫療為重點的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繼續實施十萬農民素質培訓工程和異地致富工程,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

4、突出抓平安建設,致力于構筑和諧社會。圍繞率先達標抓創建。一是建立健全維穩機制。進一步健全“嚴打”經常性工作機制、矛盾糾紛疏導化解機制、治安防控機制等六大機制,認真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二是健全社會管理體系。整合資源,進一步發揮以黨組織為核心的基層組織和城鄉社區、社團、行業組織的作用。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體系。三是切實維護群眾利益。認真解決好城市改造拆遷、土地征用過程中的群眾具體利益問題,從源頭上消除矛盾隱患。大力推進就業再就業,加大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力度,高度重視做好困難群眾工作,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工作進一步推進。

5、突出抓保先教育,致力于加強黨的建設。認真組織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以“能力提高年”為載體,以提高五種能力為內容,以爭創“好班子”活動為形式,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執政水平,特別是發展經濟的能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能力和保持社會穩定的能力。進一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繼續抓好黨風廉政建設。以村級組織換屆為契機,真正把村級組織班子建設好,夯實基層基礎。

我們將認真貫徹這次市委全會精神,勇于創新,攻堅破難,努力推進安吉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