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訂單農業交流
時間:2022-11-09 02:58:00
導語:幫扶訂單農業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幾年來,**省工商系統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解決“三農”問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大力實施“合同幫扶”工程,推動“訂單農業”健康發展,有效地促進了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受到了廣大農民和龍頭企業的歡迎,得到了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高度評價。
一、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發展“訂單農業”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解決好“三農”問題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期內我們黨和政府各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由于受傳統的手工生產、分散生產、市場信息不暢通等因素的制約,農副產品銷售難問題仍然十分突出,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轉變和創新農業發展方式成為一個必然的選擇,而農產品流通問題就成了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從**省的實踐來看,發展“訂單農業”,通過龍頭企業帶動,依托國內外兩個市場,將國內外的優勢有機結合,引導廣大農民走商品化、市場化、標準化、貿工農一體化的路子,已成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徑。作為政府主管市場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部門,積極開展“合同幫扶”工程、促進“訂單農業”健康發展,正是工商部門發揮職能作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三農”問題解決的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
**省工商部門幫扶“訂單農業”工作雖然時間不長,但已初見成效。據統計,**省“訂單農業”種植面積已發展到2400多萬畝,占全省耕地面積的20%強;訂單農戶發展到142.2萬戶,占全省農戶總數的14.8%,涉農龍頭企業發展到2.7萬多家,每年簽訂各類農業訂單180多萬份,涉及經營額達2000多億元,履約率達到86%。目前,**省“訂單農業”的參與主體越來越多,涉及的農產品品種和數量大幅度增加,交易范圍不斷擴大,“訂單農業”交易額占農業產值的比重不斷增加,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二、加強監管,重點幫扶,積極開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動,促進“訂單農業”健康快速發展
在開展幫扶“訂單農業”工作中,**省工商部門充分發揮合同、信用監管職能,依法規范“農業訂單”,積極促進“訂單農業”的發展。
一是加強對涉農訂單的咨詢服務和簽約指導。**省工商部門主動加強與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聯系,建議成立了有涉農企業代表和農民代表參加的各類“訂單農業”互助組織,通過在生產、種植、養殖季節前介入,加強與涉農企業的信息聯系和溝通,開展合同法律法規咨詢服務,規范企業和農民的簽約行為。
二是規范涉農合同示范文本,提高合同履約率。**省工商部門在規范涉農合同文本時,落實國家“最低保護價”政策,并制訂各類防范性條款,如保底產量和市場浮動價等,明確了農民和涉農企業的權利、義務,有效制止了損害農民利益的“霸王合同”,切實保護了農民利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三是開展涉農合同糾紛行政調解工作。**各級工商部門把調解農產品合同糾紛作為發展“訂單農業”的重要保障,在“訂單農業”相對集中的鄉鎮設立了合同調解委員會,在種養基地配備了專(兼)職合同調解員,充分發揮行政調解簡便、快捷、成本低、利于執行的優勢,及時調解和化解了大量涉農合同糾紛。如2005年,**省菏澤市遭遇洪災,1832個訂單農戶的蘆筍被水浸泡,無法履約的情況下,菏澤市工商部門積極在公司和訂單農戶中開展調解工作,并最終妥善解決了這一問題,取得了政府、農戶、企業三方滿意的效果。兩年來,**省工商系統共調解農產品合同糾紛2000多起,涉及金額5500多萬元。
四是廣泛開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動。涉農龍頭企業和廣大農民是“訂單農業”的兩大市場主體,提高他們的誠信意識和合同意識,是確保“訂單農業”健康發展的關鍵。當前,“訂單農業”雙方當事人在履行合同中往往都有一定的失信違約行為,主要表現為涉農企業利用其優勢地位,制定不平等合同條款,收購農產品時壓級壓價,不能及時支付收購款、打白條等;而農戶在市場價格高于合同價格時,往往為小利而違約。為此,**省工商局將“守合同重信用”活動引入“訂單農業”,開展爭創“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和“守合同重信用”農戶認定活動,既提高了當事人的誠信意識,也使加強了他們彼此之間的信任關系。2000年底,萊州市裕興貿易公司與農戶簽訂了2000噸的洋蔥種植合同,約定價格為0.27元/斤,最低保護價為0.20元/斤。2001年,收購洋蔥時,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洋蔥的市場價格下跌至0.13元/斤,公司從保護農民積極性的角度出發,仍按合同約定價格收購,維護了農民的利益。隨后,2004年,在公司資金出現周轉困難時,100多家農戶提出把產品先交給公司,待資金到帳后再付款。公司依靠良好的市場信譽,出口量大增,每年使農戶增收2000多萬元。
五是嚴厲打擊涉農合同欺詐違法行為。**省工商系統進一步加強對“訂單農業”的合同監管力度,依法查處了一批不法涉農企業以回收產品為借口,高價推銷劣質種苗、劣質農資等違法行為,維護了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促進了“訂單農業”的順利發展。
三、整合工商職能,全方位促進“訂單農業”發展
在實施幫扶“訂單農業”工作中,**省工商系統堅持以合同幫扶為重點,全面發揮工商行政管理各項職能,全方位促進“訂單農業”的發展。
一是深入開展“紅盾護農行動”,為“訂單農業”提供好的發展環境。通過開展“紅盾護農行動”,規范農資市場,從源頭上杜絕廣大農民收劣質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的侵害。僅2005年,**省就查處違法經營農資案件3178件,案值1997萬元,罰沒款1159萬元,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1200萬元。同時,建立健全了“兩帳兩票、一卡一書一留樣”制度,推行了農資經營者信用管理制度,試行了農資上市準入制度,確保“訂單農業”的順利發展。
二是大力培育發展農村經紀人,促進“訂單農業”生產和市場需求的銜接。農村經紀人在促進農產品流通、加快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改進農業生產技術、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省工商系統立足實際,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制定扶持農村經紀人發展的綜合配套政策和措施,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扶持、媒體支持、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和良好氛圍。
三是運用商標戰略,大力發展品牌“訂單農業”。**省工商部門通過宣傳教育,引導龍頭企業和農民群眾樹立“品牌就是市場,品牌就是效益”的觀念,積極幫助涉農企業做好商標注冊工作,擴大了農產品的知名度,提高“訂單農業”的品牌形象。近年來,**省工商部門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選擇當地的農業支柱產業、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專業村、專業大戶,作為重點幫扶對象。將訂單合同引入其中,通過規范服務,促進其快速健康發展。如將龍大、魯花等名牌農產品納入幫扶重點,促進其生產和銷售;帶動了千家萬戶農民走“訂單農業”之路。
四是積極推動農貿市場培育建設,促進“訂單農業”流通現代化。**省工商系統十分重視農貿市場在農產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培育發展各類農貿市場,積極促進農資市場升級改造,充分發揮農貿市場的輻射帶動作用和農產品信息交流與傳播作用。同時,積極鼓勵和引導市場開辦單位引進新的市場交易方式,探索網上電子商務交易、超市連鎖交易、拍賣等新型農產品交易方式,使農產品快速實現與市場對接,順利銷售。
四、對“訂單農業”積極作用的思考
(一)“訂單農業”促進了農民買難賣難問題的解決和農民增收。農戶與龍頭企業或中介組織簽訂“訂單”,可以比較容易地獲得優質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及信息、技術指導服務,農民不用擔心生產品種、生產數量及市場行情波動,農業生產變得簡單。同時,龍頭企業確保按照“訂單”收購農產品,并且有“最低保護價”,農產品有了比較穩定的銷售渠道,有效緩解了農產品“賣難”問題,農戶收入穩中有升。
(二)“訂單農業”提高了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市場化水平,進一步密切了工農關系。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使農業由傳統的無序分散生產發展到基地帶動、市場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推動了農業生產方式由傳統落后的方式向現代的方式轉變。廣大農民通過參與“訂單農業”,掌握了先進生產技術,農產品質量、市場、科技意識不斷增強,開始從傳統守舊農民轉化為現代農業工人,加快了農村經濟市場化進程。同時“訂單農業”還進一步密切了工農關系。涉農企業通過“訂單農業”,發展了農產品基地,穩定了貨源,確保農產品質量,提高了企業自身經濟效益;在“訂單農業”遇到各種自然災害和市場行情急劇動蕩時,龍頭企業能夠落實黨和政府對農民的扶持政策,依靠企業的力量,減輕農民的損失,幫助農民度過難關,使他們之間信任關系不斷加強,形成相互依賴、相互信任、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
(三)幫扶“訂單農業”促進了工商職能到位,提升了工商部門的權威和形象。工商系統通過加強合同信用管理,幫扶“訂單農業”,使得其覆蓋面不斷擴大,進一步拓寬了監管服務領域,提高了服務水平,達到了職能到位的要求,既為政府分憂,也為農民解愁,取得了政府滿意、企業支持、農民歡迎的多贏局面,提升了工商部門的執法權威和形象。
- 上一篇:農村效益經濟發展交流
- 下一篇:新時期紀檢監察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