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工作創新交流
時間:2022-11-22 06:30:00
導語:黨建工作創新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以來,我們按照市委開展活力和諧企業黨建工作的總體部署,以建設活力和諧企業為總目標、總任務、總載體,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扎實推進活力和諧企業建設,使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有了新動力、新平臺、新保障。
一、開展活力和諧企業黨建工作不僅是提升黨建水平的客觀需要,更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近年來,我們抓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取得一些成績,但整體上仍處于一種徘徊不前的狀態,沒有實質性進展。我認為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黨建工作目標定位不清造成的。工作目標上的模糊不清導致黨組織工作沒有方向感,有勁使不上,也導致作用發揮的隨意性,失去了有效性。而開展活力和諧企業黨建工作,就能將黨建工作與活力和諧企業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為黨建工作找到更加科學的坐標和黨組織發揮作用更加廣闊的舞臺,并在最大程度上使公司黨組織、業主、員工的目標達成一致,得到各方的積極擁護和支持,進而提升黨建層次,開辟黨建工作的新境界。同時,開展活力和諧企業黨建工作,把企業發展充滿活力、企業內部融洽、企業外部環境友好作為工作目標,完全符合企業發展的要求。而且依靠黨組織去抓活力和諧企業建設,能較好擬補企業剛性管理有余而柔性管理不足的劣勢,在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有效改善企業內外發展環境方面發揮不可替代作用。近年來的實踐已經表明,建設活力和諧企業不僅是黨組織的任務,更是企業自身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建設活力和諧企業不僅為企業黨建工作找到了新的載體,更重要的是提供了黨組織服務企業發展的平臺
按照活力和諧企業建設的總體要求,我們在全縣企業中探索建立了和諧企業共建委員會,“活力和諧”體現了企業自身發展和黨組織作用發揮在目標上的一致性;“共建”體現了兩者行為的統一性;“委員會”體現了組織機構的協調性。這個平臺的搭建,為黨組織投入活力和諧企業建設提供了有力抓手。和諧企業共建委員會運行1年來,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業主對黨建工作認同感增強。原來思想上的種種“疑慮”逐步消除,大多數業主已經認識到黨組織并不是企業的“負擔”,而是企業必不可少的“依靠”。浙江金薩克服飾皮具有限公司在辦公場地緊張的情況下主動提出將黨員活動室設在企業會議室。溫州嘉田電雕制版有限公司規定黨組織書記享受公司副總待遇。特別是上半年,廣大企業主積極響應“百企結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108家企業與108個村結對,捐資幫助村開展新農村建設。溫州坤彩珠光顏料有限公司與埭頭村開展共建活動,拿出30萬元作為該村甌南禮品城建設項目的初期啟動資金。二是企業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通過抓和諧企業共建委員會,建立了黨政工團與股東代表聯席會議制度、員工訪談制度、村企聯建等制度,架起了企業內部、企業與外部環境溝通的橋梁,實現了企業內外發展的和諧。溫州益坤電氣有限公司通過建立“企業員工調解中心”、妥善協調勞資關系。平陽莊吉集團工業園區黨委與涉企部門開展黨建共建活動,建立了與政府部門間的溝通協調機制,促進了企業與部門的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三是企業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得到提升。通過建設活力和諧企業抓黨建,一些業主組建黨組織的愿望迫切了。去年來,全縣新組建黨組織26個,全縣企業黨組織數已達267個。黨組織通過開展活力和諧企業建設,發揮了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一些業主形象地說:“黨組織是我們企業發展的‘導航儀’,是協調各方關系的‘潤滑劑’。有些員工也發自內心地說:“公司有了黨組織,我們就有了依靠”。2000多名優秀職工向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書,19名企業主主動提出了入黨申請。這表明,黨建工作已越來越為企業所需要,為業主所歡迎,為員工所擁護。
三、建設“活力和諧企業”不僅要建立黨建工作長效機制,更要將它納入企業制度范疇
發揮黨組織在建設活力和諧企業中的作用,必須建立黨建工作長效機制,并使這種長效機制成為企業的一種管理制度,從企業制度上確保黨建工作順利開展。一是建立選人用人機制。充分發揮黨組織管理和培養人才的優勢,通過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等程序,把既講政治又懂經濟的管理人才推薦到企業重要管理崗位上去。同時,做好人才的發掘和培養工作,為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二是建立黨組織參與企業決策工作機制。通過黨組織與企業董事會聯席會議、黨組織列席董事會等形式,拓寬黨組織參與企業決策的渠道,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把關定向。三是建立業主與員工協調機制。建立健全業主定期談心接待、民主懇談會等制度,搭建業主與員工溝通的平臺。對涉及企業發展和員工利益的重大問題,廣泛征求員工意見。四是建立員工權益維護機制。積極引導企業為員工辦理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人身安全保險等,及時解決拖欠員工工資、工傷賠償等影響企業和諧的突出問題,切實幫助員工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困難。五是建立企業內部各方矛盾協調機制。黨組織通過定期召開黨政工團聯席會、民情分析會、黨員調解會等,及時解決企業發展中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通過制度建設,把黨的工作納入企業制度框架,真正成為活力和諧企業的建設者。
- 上一篇:致從事正三輪車車主一封信
- 下一篇:先鋒工程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