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好經濟發展組織交流

時間:2022-11-27 11:19:00

導語:五個好經濟發展組織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五個好經濟發展組織交流

要想把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保持下去,必須按照中央提出的“五個好”的目標要求,全面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為全街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一、加強村班子建設,努力提高村黨組織的執政能力

加強黨的建設,關鍵是抓好班子,打好基礎。一是選好配強村級班子帶頭人。在村黨組織成員中,積極推行“兩推一選”的選舉方式,在村委會換屆中,積極鼓勵政治素質高、有志向為本村村民服務的農民企業家、農村致富帶頭人參選村委會主任,從而使一批農民企業家和致富帶頭人走上了村級領導崗位,有效地改善了“兩委”班子結構,提高了“兩委”班子的戰斗力。二是強化對村干部的教育培訓。建立了短期和長期培訓計劃,設立了村干部教育培訓專項基金,兩年來,共培訓村班子成員、村后備干部、入黨積極分子、民營企業家和管理人員900余人次。三是成立工作隊進行幫帶。街道黨工委成立了由機關干部組成的包村工作隊,每名街道領導帶2名機關干部包扶一個村,幫思路、建班子、帶隊伍,加強了薄弱村村班子建設,提高了村班子建設的整體水平,實現了全街黨建工作的協調發展。

二、創新工作機制,努力提高村黨組織的工作質量

著眼于提高黨組織的工作質量,我們建立了三個機制。一是建立重獎機制。街道黨工委決定,不但要對在發展經濟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村黨組織進行獎勵,對在黨建工作中取得好成績的村黨組織也進行重獎。并規定獲得省、市、區級先進稱號的分別獎勵10萬元、5萬元、3萬元,20**年,我們對獲得省先進黨委的凌云村黨組織進行了獎勵,獎勵機制的建立極大地激發了村黨組織抓黨建的積極性。二是創新管理機制。我們制定并下發了《關于稅費改革后對村干部實行“結構”制工資考評的指導意見》,對村干部實行了工資“結構”制和工作“坐班”制,從根本上解決了“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為促進村干部轉變作風,在各村黨組織中開展了以“緊密聯系群眾,實現村務民主化管理”為內容的“心連心,手拉手”工程,建立了村黨支部至黨小組至黨員、村委會至村民小組長至村民代表的工作“連心網”,切實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兩年來,累計為貧困戶建房29座,為23名貧困大學生提供學費,為1000多名60歲以上的老人辦理了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為建國前入黨老黨員每年發放1000元醫療補貼。三是完善監督機制。實行了村干部工作述職和群眾民主評議村干部制度,把群眾滿意不滿意、群眾擁護不擁護作為評價村干部的根本標準,對群眾意見較大的干部進行警告或組織處理。

三、創新工作載體,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

一是實施了“黨群共富”工程。將原來分散在汪家地區各村的2000多制鞋戶、11個制鞋業“黨群共富”小組集中起來,成立了“汪家地區制鞋業‘黨群共富’協會”,形成了東北地區最大的鞋業基地,參加制鞋業“黨群共富”協會就有50多農戶,每戶人均收入都達到了1萬元以上。

二是推進了以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的“三改一化”進程。適應城市化發展進程,在村黨組織和黨員的帶領下,7個近郊村進行了村屯改社區、村民改市民、農民改股東和農村城市化的改革,一方面加快了城市化發展步伐,另一方面有效保護了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利益,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維護了農村穩定,也為本地區實現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三是開展“結對共建”活動,推動了城鄉經濟和社會事業協調發展。針對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街道黨工委組織7個近郊村與11個中遠郊村之間開展了以“以城帶鄉、城鄉共建、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為主要內容的“結對共建”活動,兩年多來,街道黨工委組織7個近郊村共投入資金1000余萬元,為中遠郊村新建了2個高標準的村部和黨員活動室,4個群眾文化廣場,鋪設柏油路面20萬平方米,安裝路燈150盞,有力推動“三個文明”建設的健康發展。到今年底,全街全口徑財政稅收實現2億元,地方財政稅收實現9000萬元。

這次會議,我們又被省委命名為全省“五個好”鄉鎮黨委標兵,我們感到工作的起點更高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按照上級黨委的要求,進一步加強街道和村黨組織建設,進一步推動全街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澧組湯立輝薦自遼寧黨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