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員主體作用交流
時間:2022-11-28 02:28:00
導語:農村黨員主體作用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落實黨員主體地位的主要做法
縣委落實農村黨員主體地位的做法,主要是開展了以“教育培訓常態化、身份職責公開化、議事決策制度化、監督評價立體化、關愛服務人文化”為主要內容的“五化建設”。
推行教育培訓常態化。一是堅持定時間培訓。建立“黨員培訓日”制度,村黨支部結合實際,每月確定一天為“黨員培訓日”,在開展好“”的基礎上,加強黨員的教育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二是堅持定內容培訓。在年培訓總量不少于60學時情況下,圍繞提高黨員主體意識和政策理論水平,著力對黨員進行科學發展觀、黨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等政治理論教育;圍繞全縣獺兔、果業、蠶桑、生豬、勞務等優勢產業,加強實用技能培訓;圍繞黨員需求遴選課題開展培訓。今年來,全縣大力實施“黨員素質提升工程”,整合再就業培訓、陽光工程培訓、新型農民培訓等項目資源,組織黨校教師及農業、畜牧、蠶桑等專業技術人員77人組成11個組,分片區深入鄉鎮、村舉辦了十七大精神宣講56場,開展了獺兔、果業、生豬等專題知識技能培訓230余場次,受訓農村黨員18000余人次。三是堅持定方式培訓。村黨支部充分依托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遠程教育站點、產業示范基地開展培訓的同時,采取邀請專家巡回授課、組織涉農部門技術人員下鄉講課、鄉鎮黨委成員和聯村干部到村培訓、外出參觀學習等方式對黨員進行教育培訓,圍繞產業發展和扶貧開發等,全縣建立了6個技術培訓基地,還建立了鄉鎮黨委委員輪流到村上黨課制度。
推行身份職責公開化。一是掛牌亮身份。為亮明黨員身份,村黨支部結合各自實際,統一制作印有黨徽和“共產黨員戶”字樣的匾牌,采取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黨員大會等方式集中授牌并將其懸掛于黨員戶家門。二是設崗明職責。堅持“按需設崗、因事設崗、一人多崗、一崗多人”的原則,各村根據實際,分別設置了思想政治、公開監督、公共事務、經濟發展等4大類18個基本崗位,對無職黨員進行設崗定責。三是履崗樹形象。村黨支部在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中,采取幫助制訂計劃、開展崗位競賽等方式,為上崗黨員指路子、教方法、解難題,激勵、引導其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實行黨支部委員聯系上崗黨員、黨員聯系群眾的“雙聯系”制度,定期不定期對無職黨員履崗情況進行評議并公示,每季度召開一次工作評議會,評議結果作為是否繼續上崗和年度民主評議、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
推行議事決策制度化。一是健全黨內情況通報制。按照“先黨內、后黨外”的原則,堅持對重要情況在黨內優先通報,重要文件、重要會議精神等在黨內先傳達,需作決策的重大問題在黨內先討論,重大決策的實施在黨內先動員。二是健全黨員定期點題制。在每月第一周,由黨員入戶收集社情民意,做好所收集群眾意見建議的整理工作,每月底定期召開民情聯系情況匯總會,由黨員對村內熱難點和群眾所盼所怨事項進行“點題”,黨支部根據黨員點題情況確定決策議題。三是健全決策黨員首議制。對村“兩委”班子任期目標的制定,黨員發展、轉正,后備干部培養,黨內評先選優申報,貧困黨員的評定幫扶等黨內事務以及本村發展規劃、公益事業建設、重大財務支出、村規民約的修訂等村級重大決策事項,都先召開黨員大會或黨員代表議事會進行一事一議,充分聽取黨員的意見和建議,在集中論證、民主協商的基礎上形成初步的解決方案。凡屬黨內事務,通過召開黨員(黨員代表)大會,票決通過后予以實施;屬村務重大事項,經黨員(黨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后,再按規定程序提交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表決通過后實施。
推行監督評價立體化。一是規范黨務公開。各村采取設立黨務公開欄和黨務公開監督崗、設立黨務公開監督舉報電話等措施,增強公開實效。二是堅持動態質詢。出臺《黨員動態質詢辦法》,建立黨員動態質詢制,黨員可通過書面、口頭或5人以上集體聯名等形式對村級重要事務決策執行情況及村干部履職情況進行質詢,并實行當面或一周答復制。三是開展定期評議。每半年由鄉鎮黨委組織一次黨員公開評議活動,由村“兩委”向全村黨員報告工作,接受黨員評議,評議結果作為年度目標考核、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并向社會公示。
推行關愛服務人文化。一是健全黨內幫扶機制。建立健全以人為本的黨員關愛服務體系,堅持“優先納入農村低保、優先技術培訓、優先資金扶持”原則進行黨內幫扶。二是健全服務黨員機制。建立健全黨員服務中心、進一步規范黨員接待室、黨員閱覽室、黨員多功能活動場所等陣地建設,采取各種措施加大對流動黨員、外出黨員留守子女和留守老人的關愛,著力解決流出黨員家庭的生產生活困難。三是認真開展走訪慰問黨員活動。堅持定期走訪與隨時走訪相結合的方式,堅持做到生病住院必訪、家庭有困難必訪等“十必訪”,及時送去黨的關懷和溫暖,讓黨員充分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
二、落實黨員主體地位取得的成效
通過“五化”建設,縣委在保障黨員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監督權的實現途徑上作了有益探索,有效破解了制約黨內民主發展的瓶頸,以基層黨內民主的深入推進帶動了基層人民民主建設。
增強了黨員主體意識,在發揮黨員先進性上取得了新成績。通過村黨支部為農村黨員掛牌、設崗,建立健全議事決策制度和系列黨內關懷制度,進一步增強了黨員的榮譽感、責任感。同時,通過建立“黨員培訓日”制度,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培訓,有效提升了黨員素質,提高了黨員發揮主體作用的能力。在抗震救災中,縣里涌現了主動請纓到重災區參與救援的公安、消防、衛生等眾多黨員群體,許多黨員到抗震救災一線參與救助工作,涌現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
推進了基層民主建設,促進了社會和諧發展。通過進一步完善黨員點題制、首議制、動態質詢制,充分發揮黨員和群眾在村務決策中的作用,村“兩委”變“命令”為執行和服務,保證了決策的民主和科學。
激發了加快發展的意識,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上實現了新進展。由于黨員的民主權利得到了根本保障,黨員的主體意識得到切實增強,黨員主體地位得到有效落實,廣大黨員關注發展、支持發展、投身發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創造力得到了極大發揮。村干部在工作中敢于挑難事,有的往返儀隴、南充、閬中尋找致富門路,有的求助上級主管部門、走家串戶發動集資籌款,修路建校。據統計,自開展尊重和落實黨員主體地位工作以來,全縣870個村共收到黨員對新村規劃、產業培育建設性意見建議達430余條,使基層黨組織在謀發展、抓落實上,目標更加科學、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扎實,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 上一篇:圖書理管工作 年終工作
- 下一篇:三級聯創農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