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政務服務體系
時間:2022-01-18 10:56:00
導語:完善政務服務體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快推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是全區開展繼續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取得實效的關鍵環節,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有效途徑,是優化發展環境、增強綜合實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對權力監督、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重要手段。加快推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就是要全面推進體制改革和創新,按照公共服務型管理體制、公共服務型政府的總要求,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系、優化結構、提高效能。特別是要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核心,盡快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實現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重大突破。
一、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運行機制
一是建立健全考核激勵機制。在政務服務體系外部,實行各級黨委、政府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把政務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在政務服務體系內部,加快制定服務窗口和工作人員考核管理辦法,全面引入民主測評機制,對部門窗口及工作人員的德、能、勤、績、廉等方面進行考核。抓好“示范政務服務中心”和“示范窗口”創建活動,建立行政組織競爭與發展的機制,調動公務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是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對政務服務中心建設情況的監督檢查放在重要位置,紀委、監察部門對各部門落實情況進行檢查驗收和督促整改,政務服務中心管理機構要充分發揮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的作用,督促各部門嚴格按照規定開展工作。充分發揮特邀監督員隊伍及新聞媒體作用,重點對各窗口單位“兩集中”落實情況進行實地察訪,對辦事對象進行回訪,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同時,建立健全政務服務責任追究制度、投訴舉報制度和政務服務質量監督考評機制。
二、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加快理順部門職能關系,切實做到“兩集中”。加快理順部門相關內設機構職責和行政審批職能,把所有審批權限集中到一個內設部門,成立行政審批管理辦公室,并進駐政務服務中心集中受理審批。
做好行政審批項目整理工作,實行全區統一的行政審批目錄管理。進一步整理全區行政審批項目目錄,按照應進政務服務中心行政審批項目、暫不進政務服務中心行政審批項目、下放市縣審批項目等進行分類,制定相應的審批操作規范,明確具體實施依據、條件等,最終實行全區統一的三級行政審批目錄管理。同時,進一步優化流程,壓縮內部運轉時間,不斷提高行政審批的當場辦結率。
切實解決好部門對服務窗口的授權問題。盡快出臺規范授權文件,明確各個部門向服務窗口授權的內容、形式、授權后的監督管理等,為政務服務中心建設提供政策依據,從根本上解決服務窗口“只掛號、不看病”等授權不充分的突出問題。
創新審批方式。在做好由“分散審批”轉為“集中審批”的基礎工作的同時,積極探索和實行由“傳統審批”轉為“網絡審批”、由“串聯審批”轉為“并聯審批”、由“分級審批”轉為“聯動審批”。對一些重點項目專門開通“綠色通道”,落實跟蹤督辦、限時快辦、主動協辦、預約辦理等制度,使大部分審批服務項目在現有審批時限的基礎上再進行壓縮,以提高行政審批效能。
三、加強政務服務體系規范化建設
統一規范政務服務中心管理機構。自治區加快研究出臺專門文件,統一規范全區三級政務服務中心的機構性質、人員編制、職能設置、運行經費、辦公場地等,保障政務服務中心的正常運行。
完善政務服務體系信息系統建設。升級全區行政審批軟件系統,完善電子監督監察體系,讓咨詢、申請到受理、審批、辦結和取件等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實現自治區、市、縣(區)三級行政審批管理部門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換,為進駐部門的審批業務辦理提供服務,對市、縣(區)級行政審批實行業務指導。
四、拓展政務服務體系的服務領域
一是建立公共資源的交易平臺。組織相關單位研究制定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法,將建筑工程機電設備招標中心、政府采購中心、藥品采購中心等機構集中整合,進駐自治區政務服務中心,解決我區招投標分散、缺乏監督、成本過高的問題。二是推動行政事業性收費統一到中心繳費。加緊研究制定與行政審批項目相關的收費項目目錄,明確進入政務服務中心和不進入政務服務中心的收費項目,實行分類申報、一口受理、一費繳清。三是開通全區統一的政務服務熱線,搭建集求助、投訴、服務、信息交流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
精品范文
3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