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城市管理難題

時間:2022-02-20 01:30:00

導語:破解城市管理難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破解城市管理難題

1997年5月23日,中國首支城管執法隊伍成立。“100多人身著統一制服,站在寬廣的天安門廣場上列隊參加授旗儀式,莊嚴、隆重的環境下,心中油然升起了沉重的使命感。”

對于1997年5月23日天安門廣場的那一幕,宣武區城管監察大隊副大隊長季明仍然記憶猶新。“100多人身著統一制服,站在寬廣的天安門廣場上列隊參加授旗儀式,莊嚴、隆重的環境下,心中油然升起了沉重的使命感。”

*市宣武區城管監察大隊是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改革的首個試點單位,當時的叫法還是“綜合執法試點”。之所以要在當時的情況下,推出這樣一項突破已有行政體制框架、重新配置行政處罰權的重大改革,國務院法制辦政府法制協調司司長青鋒認為,完全是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在改革開放初期,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的轉變尚未完全到位,政府管了大量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而該管的事又沒有去管或者沒有管好,行政管理的成本很高,效率卻很低。”青峰說,“在這種影響下,有關經濟管理、社會管理的一些立法項目也存在不少弊端,法律、法規確定的行政處罰權都要明確政府某一個具體部門來實施就是一個典型表現。而由此造成的結果就是,制定一部法律、法規就會新設置一支執法隊伍。”

據了解,有關方面曾經作過調查,在制定行政處罰法時,僅*市按照法律、法規要求設立的市一級行政執法隊伍就有127支,行政執法人員6萬多人,另外還有多達17萬人的各類群眾協助執法組織。這些隊伍各自為戰,條條分割,結果每支行政執法隊伍的人員都不足,而且還造成了嚴重的執法擾民現象。

為了解決城市管理執法中的這種疑難雜癥,“相對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改革登上了歷史舞臺,而行政處罰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國務院或者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決定一個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則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制度,為改革行政執法體制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

正式被確立為首家試點之后,宣武城管大隊的前身“宣武區市容監察大隊”對原有100多人進行了逐一的考試和面試,經過認真的篩選,刷掉了十多個不符合新制度要求的人員。隨后,又通過從其他的行政執法部門選調以及社會招聘,將隊伍壯大到了200人,1997年5月23日,這個全國第一支的城管執法隊伍正式上崗。在宣武區城管大隊大隊長張洪剛看來,宣武城管大隊成立后,綜合執法試點效果非常好,“效率高,問題解決得快。”

1998年12月1日,在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在宣武區試點成功的基礎上,*城八區城管大隊全部成立起來。而與此同時,全國各地不少城市政府也看到了這項制度的優越性和可行性,紛紛向國務院提出請求,要求開展這項工作。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改革開始如燎原之勢在全國快速發展起來。

連續5年開展主題教育活動:2004年“新時期、新面貌”,*年“學法規、找差距、抓整改、促管理”,*年“學黨章、見行動、當先鋒”,2007年“堅持內涵發展,構建和諧城管”,*年“嚴格履責、文明執法、和諧城管、平安奧運”。

城管隊伍的建立邁出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改革的第一步,但是人員素質的參差不齊和執法方法的簡單粗暴卻成為阻礙此項改革走向深入的軟肋。

最初階段,城管隊員與執法相對人之間沖突不斷,亂罰款、以罰代管現象時有發生,以至有損城管形象的報道頻頻見諸報端,導致城管不可避免地在群眾心目中留下了負面印象,很多人甚至尖銳地批評城管:“管理就是收費,執法就是罰款”。

在這種情況下,要將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順利地推行下去,強化業務培訓、提高人員素質就成為首先要做的事。按照國務院有關文件的要求,行政執法部門要嚴把行政執法人員錄用關,加強對行政執法人員的培訓,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法制觀念,嚴格行政執法程序,完善行政執法監督制度,在執法中強調疏堵結合,管理與服務結合,教育與處罰結合。

近年來,*市城管執法局建起了“統一領導、集中管理、分級負責、分類培訓”的教育培訓機制,形成了崗前培訓、基礎培訓、專業培訓、繼續教育一體化的培訓體系。在人才的引進機制上,進一步健全了“高校招考、部門轉錄、社會聘用”相結合的人才引進體系,所有新錄用人員,都必須經過*市城管執法局直接組織的執法資格考試審查和崗前培訓考核。目前,*全市城管執法系統5256名干部中,大學本科(專科)以上學歷的占到了4588名,占干部總人數的近88%。

*城管執法隊伍從2004年開始連續5年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從2004年的“新時期、新面貌”、*年的“學法規、找差距、抓整改、促管理”、*年的“學黨章、見行動、當先鋒”、2007年的“堅持內涵發展,構建和諧城管”到*年的“嚴格履責、文明執法、和諧城管、平安奧運”,有針對性地解決了一些影響作風建設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城管隊員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奉獻精神,保證了環境保障平安奧運目標的實現。通過圍繞一年一主題、堅持一年一教育、實現一年一變化的工作模式,*城管逐步打造出了一支作風頑強、堅強有力,執法為民的隊伍,為圓滿完成各項工作和任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組織保障。

在總結推行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制度的成果和經驗時,青峰認為,狠抓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嚴格執法,文明執法,是試點工作贏得人民群眾支持的重要因素。

推出“六單制”,即執法事項提示制、輕微問題告誡制、突出問題約見制、管理責任建議制、重大案件回訪制和典型案例披露制,一改過去城管執法“簡單處罰”的強硬作風。

*年8月11日,在中關村銷售烤腸的無照商販崔英杰,因三輪車被城管隊員沒收,而將36歲的海淀城管大隊副隊長李志強刺死。崔英杰事件一方面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時也引發了*城管對于城市管理中行政執法方式的反思。“和諧執法”的理念開始出現在了*城管人的腦海中。

據*市城管執法局法制處副處長張旎介紹,以往城管執法確實存在著“重事輕人”的傾向,執法時過分地強調管理而對服務的職能重視不夠。為了糾正這一錯誤傾向,*城管開始提倡“親和式”、人性化執法,并在2007年推出了“六單制”,即執法事項提示制、輕微問題告誡制、突出問題約見制、管理責任建議制、重大案件回訪制和典型案例披露制,一改過去城管執法“簡單處罰”的強硬作風。

按照“六單制”的工作新理念,奧運會剛剛結束不久,*市城管執法局就聯合市建委、市環保局、市市政管委渣土管理處與建工集團、城建集團等10家駐京大型施工企業,以及中鐵六局、環衛集團等12家渣土運輸企業坐到一起。城管執法部門當場表示,愿意為各施工單位創造良好的施工、發展環境,也愿意與各大型駐京施工單位建立信息互通及重大、突出問題建議等行政處罰執法手段之外的機制措施。城管部門的真誠態度換來的則是22家駐京大型施工、運輸企業“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環保施工”的鄭重承諾。

對于*城管部門執法方式上的這一變化,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應松年表示,在行政處罰之前或者之中,執法機關要做哪些事,必須把事實調查清楚后告知相對人,告知的意思就是教育和處罰相結合。告知相對人以后,如果要采取措施,還要跟其說明理由,并聽取他的意見和申辯,最后才能作出決定。這樣做表面上看,好像是執法成本增加,但事實上避免了剛性執法造成的老百姓的不滿,才是最大程度上節約了執法成本。

據了解,*城管執法部門通過不斷的創新和探索,改變了過去運動式的執法方式,實現了執法活動的經常化,初步形成了長效執法的管理機制。同時建立起了部門聯動、市區配合的行政執法機制,發揮了綜合行政執法體制優勢。在此基礎上,還通過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監督制,規范了執法行為,在*全市行政處罰案卷評查工作中已經連續7年取得第一名。

*年1月1日,《*市實施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辦法》頒布實施,確立了*市城管執法機關的法律地位、職能范疇和具體管理機制,使之走上了規范化與長效發展的軌道。

如今的城管發展也已在國內形成燎原之勢,隊伍規模不斷壯大。截至目前,除經國務院批準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試點工作的82個城市外,全國還有193個市級政府和806個縣級政府開展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雖然各地的具體執法措施不盡相同,但卻都無一例外地認識到,注重制度建設,規范行政執法程序,嚴格依法辦事,是鞏固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成果的基礎。

隨著一步步的摸索總結,*全市范圍內的城管執法管理亦在逐步的趨于制度化和規范化。*年1月1日,《*市實施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頒布實施,從根本上確立了*市城管執法機關的法律地位、職能范疇和具體管理機制,使城管走上了規范化與長效發展的軌道。

在辦法立法的過程中,*市市政管委和市城管執法局始終高度重視立法的質量,調研起草過程中曾廣泛聽取管理部門、區縣政府、街道鄉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行政立法專家的意見,并通過首都之窗、城管外網以及其它新聞媒介大范圍征集社會各界對城管立法的意見。通過對這些意見的歸納、整理、吸收和對條文內容的反復修改,在借鑒上海、廣州等城市城管立法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最后才形成了辦法最后的立法內容。

城市管理如同一部復雜的機器,每個部門就像一個零件,必須咬合緊密,才能保證機器高效運轉。為提高城市管理整體效能,建立早發現、早預防、早報告、早處理的工作機制,城管、建委、工商、公安、環保等部門簽訂了《執法與管理協議書》,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和聯合檢查、考核制度,采取定期會商、信息資源共享的方式,解決城市管理中一些源頭問題。*年,*市城管執法局先后出臺了《城管執法協調工作規范》,進一步完善了領導協調等8項工作機制,明確了查處流動無照經營、強制拆除違法建設等聯合執法工作流程,有效推動了城管執法系統執法協調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城管執法機關與公安機關聯合執法工作規范》則意在發揮公安和城管執法機關在城市管理中聯合執法的整體效能,有效解決影響城市環境秩序的突出問題……不斷完善的立法和健全的執法協調機制,為*城管規范執法協調行為,提高執法協調效能,立足長遠奠定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在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方面,*城管部門率先在全市行政執法機關實行了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制度,對全市5256名執法人員進行資格認證,健全了規范執法行為的制度體系。同時,還實行了重大決策集體討論決定制、專家論證制度、重大行政處罰備案報告制度和規范性文件審查備案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規范了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強化執法監督,建立了執法責任制、考核評議制和過錯追究制三位一體的內部監督考核評價體系,確保責任細化到各執法崗位,同時暢通了外部監督渠道,形成了特約監督員、城管熱線、政風行風評議,社會調查機構測評四位一體的外部社會監督評價格局。

*城管特邀法學院校和法學專家為“法制專務”并“入住”基層隊,為其管理決策和日常執法提供專業指導。2010年以前,*力爭在全市每個城管大隊都派駐一名“法制專務”。

在回顧對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認識時,青峰提出,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制度需要不斷適應新形勢和社會經濟發展提出的新要求,解決新問題。作為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隨著歷史的發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制度也需要不斷發展、完善。

奧運期間,*整潔、優美的城市環境給中外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奧運會后有效應對保障首都城市環境秩序可持續發展的挑戰、滿足廣大市民希望*“永遠干凈”的期待,*市城管執法局及時總結奧運期間環境保障的成功經驗,重點通過加強重點地區的長效管控、多部門間的長效協作以及社會力量的長效發動、應急保障的長效發揮等措施,積極推進奧運遺產的常態化轉變,建立首都城管執法長效機制。

將“公眾城管”建設視作城管活力之源,打造“公眾城管”是*城管發展和完善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中的另一項有益嘗試。

奧運前夕,*中關村地區擠占社區街道的無照商販非常集中,為了根治這一長時間困擾周圍居民的“頑疾”,負責此地的海淀區城管分隊選擇了“群眾路線”。海淀城管分隊以聘請“奧運社區環境監督員”的形式,在每個社區居委會發動25到50人、轄區33個社區居委會,共發動上千名群眾參與社區環境秩序的管理維護,自發的在自家門口志愿巡邏,社區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而且環境監督也成了監督員們的生活習慣。

海淀城管分隊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社會力量與城管執法共同協作管理中關村地區的管理模式,既節省了政府部門的執法成本,也調動了社會力量參與城市管理的主動性。公眾城管體系的建設改變了以往城管執法隊伍單防、單管、單治,還往往得不到群眾理解的被動局面,通過向多方參與的群防、群管、群治的轉變,使城管隊員由一線執法“運動員”逐步轉型成為二線的“教練加裁判型”,做到了執法績效和執法社會效益雙促雙收。

自*年提出建設“公眾城管”以來,*市城管執法局從多個層面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嘗試與實踐。自2007年5月開始市城管執法局聯合首都文明辦、團市委組織開展了“假日文明行動”,城管執法人員和志愿者共同組成了糾正不文明行為檢查隊,節假日期間在天安門、*站、西客站、王府井和西單等重點地區,對亂吐亂扔等不文明行為進行糾正。機關干部、駐京部隊、首都高校志愿者、河南在京務工人員環保隊……越來越多的市民開始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到首都城市環境秩序的維護和管理中來。

公眾城管的建設還進一步深入到決策層面。*年10月8日,3位來自法學院校和法律實踐一線的法學專家“入住”*市3個基層城管大隊,在接下來的一年中,他們將以“法制專務”的身份對基層城管執法單位開展依法行政工作提供具體的指導、服務,并進行實地監督。據了解,“法制專務”享有列席市城管執法局和區(縣)城管大隊辦公會,參與城管重大決策、案件審理,以及對城管執法機關貫徹依法行政工作中的問題予以糾偏等9項權利。*城管此舉的目的就是要依靠法律專家為管理決策和日常執法提供專業指導,切實規范日常的管理工作,2010年以前,*將力爭在全市每個大隊都派駐一名“法制專務”。

通過設立法制專務等方式使得城管部門在決策過程中廣泛地吸取市民參與、聽取其意見,這既體現了市民的需要,又取得了市民的廣泛理解,在執行的過程中也能更好地得到市民的支持和配合。

正如受聘專家北大教授湛中樂所說:“以往在具體的城管案件中,我們討論的都是事后的。現在,我們能在事先或事情發展中發表個人看法,幫助城管做出更合理的行政處罰決定。在我們所發揮的作用中,最重要的就是可以直接參與一些重大決策,利用專業特長,尤其在專家咨詢論證中,聽取各方意見,加大公眾參與,讓決策更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