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補貼機制經驗交流
時間:2022-04-02 05:32:00
導語:村干部補貼機制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針對以往村級干部職數多、待遇低、責任心不強、工作作風不扎實、有能力的人不愿意當村干部等突出問題,在20*年村級“兩委”換屆選舉工作中,以“明確職責、提高效能、規范管理”為宗旨,堅持“三項原則”,做到“三個規范”,對全縣147個村(社區)推行村級干部工作績效管理,實現了村級干部職責與報酬的對接,增強了村級干部的工作責任心,穩定了農村基層干部隊伍。
一是堅持優化原則,規范崗位設置,精簡村干人數。原則上行政村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一般設3—5人,只設黨組織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助理(即計生專干)、團支部書記、婦代會主任、治保主任七個職位,并鼓勵村“兩委”成員交叉任職,要求在配備行政村干部時至少安排一名女干部,其中行政村團支部書記、婦代會主任、治保主任由黨組織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或村民委員會主任助理定工干部兼任。干部配備設置上,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村配備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村委會主任助理等3名定員全額補貼干部,20*—4000人的村配備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村委會副主任、村委會主任助理等4名定員全額補貼干部,40*人以上的村配備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2名村委會副主任、村委會主任助理等5名定員全額補貼干部。通過優化干部配制,全縣共選出定工干部372名,比上一屆減少67人。現任的村級“兩委”班子成員中,村黨組織書記兼任團支書、婦代會主任的有7人;村民委主任兼任團支書、婦代會主任的有9人;村民委副主任(含主任助理)兼任團支書、婦代會主任的有66人;“兩委”委員兼任團支書、婦代會主任的有53人;同時兼任團支書、婦代會主任的有12人;半定工干部共200人,比上一屆306人減少106人。
二是堅持公開原則,規范考評程序,明確考核內容。為加強督促檢查,確保村級績效考核工作有據可依,鄉鎮黨委堅持公開公平原則,結合各行政村(社區)實際,按照一村(社區)一策一評的要求,將村級干部績效考核細分為“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公共服務、綜合性目標”等四個內容,由鄉鎮黨委、政府確定具體考評細則并組織實施,以3:3:2:2比例進行百分量化,采取“一述、二評、三考、四定”的方法,對管轄的行政村(社區)干部進行績效考核。“一述”即個人述職。行政村(社區)干部向鄉鎮黨委、政府寫出述職報告,并在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上公開述職。“二評”即民主測評。行政村(社區)干部述職結束后,在參會人員中進行群眾滿意度測評。“三考”即工作目標考核。由鄉鎮黨委、政府根據考核內容與村(社區)黨組織、村(居)委會簽定的目標責任書進行考核。“四定”即綜合考評。鄉鎮黨委根據個人述職、民主測評和工作目標考核情況綜合評定等次。村級干部績效最后考核總得分=民主測評得分×20%+工作目標考核得分×60%+綜合考評得分×20%+獎懲分。
三是堅持激勵原則,規范考評機制,嚴格考核標準。為充分調動村級干部的積極性,引進企業化管理制度,設置了績效工資,確保村級干部報酬待遇增加。村級定工干部的報酬由“固定工資+績效工資+獎金”三部分構成。其中,固定工資按月發放: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380元/月,村委副主任、村委主任助理360元/月(社區黨支部書記、社區主任490元/月,副主任、主任助理460元/月)。績效工資按年終績效考核等次發放:年終績效考核總分達95分以上(含95分)的可以參加一等獎評比,一等獎行政村按每人每月350元計算(社區按400元計算),但一等獎所占的比例要控制在本鄉鎮行政村總數的20%內;年終績效考核總分達85分以上(含85分)的可以參加二等獎評比,二等獎行政村按每人每月300元計算(社區按350元計算);年終績效考核總分達75分以上(含75分)的可以參加三等獎評比,三等獎行政村按每人每月240元計算(社區按290元計算),但三等獎所占的比例不低于本鄉鎮行政村總數的10%;75分以下(不含75分)不得享受績效報酬。此外,在年度考核中有下列情形之一,如單位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生產工作或者森林防火工作被一票否決的,不予以定等次,不得享受績效報酬。
*縣村級干部績效管理經過一年的實踐,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實現了村干部職責與報酬的對接,為新形勢下規范村級干部管理探索了新的模式。實施村級干部績效管理后,村干部月均工資達700多元(社區800多元),待遇比之前翻了一番,而且待遇與年終任務指標完成情況掛鉤,收入差距逐步拉開,促使村級干部責任感明顯增強,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二是穩定了村級干部隊伍,為新形勢下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探索了新的方法。通過提高村干部報酬,解決了村級干部的后顧之憂,使村干部工作起來有盼頭,有干勁。例如,浮石鎮鷺鶿洲村沈少明放棄了外面的生意,回村參選,安心當好“村官”。三是吸引了許多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加入到村干部隊伍中來,為新形勢下優化農村基層干部隊伍探索了新的舉措。全縣新當選的定工干部中女性有23名,35歲以下的有24名,大專3名,中專19名,高中99名。一批年輕有為、“雙帶”能力強、文化水平高的黨員或群眾進入了“兩委”班子,實現了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優化,夯實了農村基層組織基礎。四是提高了農民群眾參與度。通過績效公開,讓群眾充分了解村干部為民辦事的內容和結果,同時把考核內容、考核形式交由群眾議、集中定,大大調動了農民群眾參與評議村干部的積極性。換屆選舉中,各村(社區)選民熱情高漲,參選率高,競爭激烈,村民和黨員的參選率分別達到了92.47%和95%。五是擴大了農民群眾決策權。通過村干部個人述職和民主測評,讓群眾參與打分,評出合格的干部,擴大農民群眾評議權,讓廣大群眾感受到當家作主的榮譽感,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 上一篇:股市美好未來必要舉措論文
- 下一篇:證券電子商務發展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