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學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探討
時間:2022-04-08 04:58:00
導語:老年大學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校于20*年4月成立,現開設有詩詞、國畫、二胡等八個學科,在校學員400多人次。幾年來,我們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校委會、老干局的雙重領導下,對區(縣)級老年大學的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教學方法進行了認真探討,筆者現就結合本校幾年來辦學的實踐談三點淺見,僅供參考。
一、區(縣)級老年大學的課程,要根據各校的生源情況設置。
區(縣)級老年大學的學員,一般來自區(縣)屬各單位的離退休干部職工,內部退職(退養)人員和社會上的中老年朋友,年長的80多歲,年輕的有40歲左右的,女性朋友偏多,占在校學員的80%,與省、市級老年大學在校學員相比,其整體素質要低,但我們武陵區老年大學地處*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生源十分充足,發展前景美好;不屬于學員素質低的行列。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既要保留生源不景氣的詩詞、書法、國畫等高雅學科,又要側重于生源充足的音樂、舞蹈、二胡戲曲等專業。這樣設置課程,既能滿足廣大中老年朋友的學習需求,又能獲得豐厚的政治、經濟、社會效益。如:我校的音樂、舞蹈專業,學員入學經過專業基礎知識測試這道關卡后,仍每年學員期期爆滿,各班學員均在120至60名不等,開了同級老年大學的先河,成了我校的一大亮點。
此外,區(縣)級老年大學除合理設置專業課程外,特別是在舞蹈、聲樂、戲曲等專業對學員的年齡、文化、身體素質等方面應有所規定和擇選,不要象少數社區街道老年大學只追求經濟效益,不重視學員的綜合素質,不論什么人只要交點學費都可以入學的做法不可取。對舞蹈、聲樂、戲曲等專業學員的年齡、文化、身體素質的界定,一般男學員65~70周歲,女學員60~65周歲,文化程度高小以上為宜;其他專業的學員只要行動方便,身體素質好,可不受年齡限制,但文化程度、專業水平應有一定的規定。不然該校就沒有生氣,象一團死水。北京、上海一些辦得好的老年大學都有這方面的規定和經驗,值得我們區(縣)級老年大學借鑒。否則,老年大學就變味了,成了自由超市,遲早會有一天導致人才流失,學校走向自我散伙之路。
二、區(縣)級老年大學的教材,要結合本校的實際建設。
老年大學是一所特殊學校,與全日制學校相比在學員素質、課程內容上都有著不同的區別。因此,區(縣)級老年大學的學員存在著年齡、體質、文化、職務愛好等方面的差異。所以,區(縣)級老年大學在教材建設上,要根據各校學員的素質,專業特點選準選好教材,有些專業一時沒有現成和統一編寫的教材,學校教務處應組織老師集體編寫或老師個人編寫,千萬不要象一些老年大學的少數器樂專業老師將少年兒童的學習教程拿來作為老年大學的教材使用,照本宣科,使中老年學員學習起來枯燥無味,又白白浪費了學習時間,學員家屬都有意見,此法不可取。如:我校詩詞專業,幾年來他們沒有現成的教材,就組織老師自己查閱資料,結合學員的實際進行編寫,在認真備好課的基礎上進行施教,使學員學起來通俗易懂,興趣高漲,深受大家歡迎。
此外,在教材建設上,我們對學員除安排專業教學內容外,還布置了一定的政治教育課題。政治教育課題,要以學習“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契機,大力推進教風、學風、校風建設,消除和諧的消極因素,促進和溝通學員與老師、老師與校領導的互相交流,提倡“人心和善、班部和睦、校園和諧,在全校上下營造一股愛學習、守紀律、講奉獻的氛圍。
三、區(縣)級老年大學的教學方法,要因需、因人施教。
教學方法是教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老師向學員傳授專業知識的一種手段,在教學方法上,要面向全體學員,堅持“因需施教、因人施教、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使不同程度的學員在老年大學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為,學有所樂。
老年大學開設的課程,是根據中老年朋友的特點,從全日制專業學校各類教材中精選出來的內容進行施教的,它屬于速成教育。在施教中,應從四個方面著手:一是要因需施教:因需施教,就是指根據中老年朋友的特點,選擇他們所喜愛的專業課程進行施教。如:音樂、舞蹈、戲曲等學科,在現實生活中既實用又易學,深受中老年人特別是女性朋友的親睞。二是要因人而教。因人施教,就是指在教學中將專業基礎好的學員與專業基礎差的學員分成初級和中級兩個層次進行施教,在課程內容上也要有所區別,深淺要適度,要以學員學得懂、弄得明白為標準;切勿搞一鍋煮,克服目前少數老年大學存在的基礎差的學員消化不了,基礎好的學員吃不飽的弊端,弄得老師在施教中左右為難。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堅持學習點評制度。學習點評,就是指專業老師每教完一個新科目后,對本專業學員學習情況和作業進行點評;老師在點評時,要以鼓勵學員和抓積極因素為主,對存在的共性問題也要及時指出和更正,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四是大力開展學習競賽。學習競賽是檢驗學員的學習成果,充分調動廣大學員學習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幾年來,我校先后三次在八個專業和廣大學員中開展了優秀作品、優秀歌手、優秀演奏員競賽活動,學員的專業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同時,還評選出了120幅(篇)優秀作品、35名優秀歌手、26名優秀演奏員;學校對獲獎作品和優秀歌手、優秀演奏員除通報表彰外,還人平給予了50元獎勵,共計金額9*0元。如我校詩詞班學員雷子敬、易章瑾,書法班學員黃全斌、陳有國,國畫班學員曾芝元、蘇蘭芝等15名學員的詩詞、書法、國畫作品,分別在湖南省詩刊雜志和*市詩書畫影協會主編的《武陵紅葉》一書上刊登和發表,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影響;它不僅為我校贏得了榮譽,而且還提高我校在社會上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