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隊伍整體素質的實踐與探索
時間:2022-06-26 05:30:00
導語:黨員隊伍整體素質的實踐與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縣在有效開發鄉土人才的工作實踐中,與農村黨的建設有機結合,積極組織開展了“雙培雙帶”活動,即把鄉土人才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鄉土人才,黨員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主題活動,收到明顯效果。
一、主要做法
1、明確主要目標,制定工作方案。我們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認真摸清全縣鄉土人才和農民黨員的基本情況,組織相關人員正確分析農村黨員隊伍和鄉土人才的素質結構、技能需求等現實問題,并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形成調研分析報告。經充分醞釀討論認為,農村黨員隊伍不同程度的存在科技素質偏低問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而一大批具有一技之長的農村鄉土人才還沒有被吸收到黨內,兩者之間正好可以形成互補。因此,為提高農村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改善農村黨員隊伍的素質結構,我們提出在農村開展“把鄉土人才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鄉土人才,黨員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農村黨的建設主題活動。在此基礎上,我們制定下發了《中共*縣縣委組織部在全縣農村開展“雙培雙帶”活動的方案》,要求各鄉鎮場結合本地實際,摸清本地鄉土人才和農民黨員的現狀,明確培養重點,進行分類排隊。確定“雙向培養”對象,建立相應的定責幫帶責任機制,把那些確有一技之長并且有一定培養前途的鄉土人才,作為黨員納新對象納入培養計劃;將有一定文化知識或懂經營、懂技術的農民黨員,作為鄉土拔尖人才重點培養對象進行重點培訓。通過這項活動的開展,力爭全縣每年新增300名鄉土人才黨員。按照這一總體目標,各地制定了適合本地實際的“雙培雙帶”活動年度計劃和長遠規劃,并將活動目標、措施要求等落實到每個基層黨組織、農民黨員和鄉土人才肩上,形成一個目標到基層、責任到個人的目標體系。
2、開展系統培訓,重在提高素質。一是摸清底數,建立臺帳。我們通過調查走訪、問卷統計等方式,建立了全縣鄉土人才庫和黨員隊伍信息庫,對納入培養計劃的農民黨員和鄉土人才,建立“雙培雙帶”工作臺帳,做到底子清,目標明。目前,我們已對4702名鄉土人才建立了人才信息庫,準確掌握其培訓需求。二是因地制宜,菜單式培訓。為增強培訓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我們針對農村廣大農民群眾的不同培訓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全縣農村黨員和鄉土人才培訓方案,向農村基層黨組織提供“菜單”培訓計劃和模式。基層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根據本地培訓需求制定切實可行的雙向培養計劃,有選擇性地向縣委申報培訓方案,由縣委組織部組織培訓。三是因需施訓,送教下鄉。縣委組織部根據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培訓需求,及時組織師資力量深入到農村鄉鎮村組、田間地頭開展培訓,以全面提高農村黨員隊伍和鄉土人才的整體素質。對鄉土人才的培訓,我們重點突出宗旨教育,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其頭腦,廣泛開展先進性教育,促使他們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價值觀,不是黨員的積極引導他們向黨組織靠攏;對農民黨員的培訓,我們重點突出科技培訓,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努力使他們掌握1-2門能發家致富的科技技術,增強“雙帶”能力,發揮先鋒作用。在培訓形式上,我們充分發揮黨校及農村黨員電教活動室的陣地作用,采取集中辦班、現場觀摩、結對幫帶、經驗交流等形式,多渠道、多途徑地開展宗旨教育和科技培訓。在培訓內容上,我們嚴格按照基層培訓需求,針對鄉土人才和農民黨員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分類培訓。近兩年來,我縣有針對性地舉辦黨的知識、農村實用技術、農產品加工、營銷等技能培訓班60余期,使5000多農民掌握1-2門實用技術,培養了一批涵蓋農林牧副漁、工商建運服等行業和領域的農村經濟能人。同時,在堅持黨員標準的前提下,把477名鄉土人才吸納為中共黨員,在黨員發揮作用的基礎上,3000多農民黨員掌握了一定的科技實用技術,農村黨員隊伍的素質結構明顯改善,“雙帶”能力也得到明顯增強。
3、鼓勵創新實踐,注重多項結合。開展“雙培雙帶”活動是鞏固農村基層組織政權的一種有效形式。在實踐中,我們堅持把“雙培雙帶”同農村黨組織開展的黨內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以“五好”鄉鎮黨委和“五好”村級黨組織爭創標準為目標,將“雙培雙帶”活動與“三級聯創”活動有機結合起來,著力發展35歲以下鄉土人才性農民黨員,不斷改善農村黨員隊伍年齡、文化結構;與農村“雙建雙帶”結合起來,引導鄉土人才和農民黨員建基地,帶動農民調整產業,帶動農戶發家致富;與黨內扶貧活動結合起來,極力扶持有發展潛力的黨員興建基地(公司),帶頭致富,帶領廣大農民群眾共同致富;與黨員教育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將“雙向培養”機制作為農村發展黨員和黨員隊伍教育工作的一項長效機制,建立和完善“雙培雙帶”的長效機制。通過與農村黨的建設各項工作的有機結合,不斷賦予“雙培雙帶”活動的新內涵,增強活動實效,使農村黨的建設得到和諧健康發展。
4、健全責任機制,增強活動實效。一是建立領導責任制度。縣委成立了“雙培雙帶”活動工作小組,由縣委分管副書記和縣委組織部長牽頭抓落實。各鄉鎮(場)也成立了相應的“雙培雙帶”工作專班,鄉鎮黨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組織委員是直接責任人,認真履行各自職責,定期交流情況,總結經驗。二是建立領導包點聯系制。縣委常委建立了黨建工作聯系鄉鎮、聯系村和聯系企業工作制度,要求每位縣委常委對“三聯”對象黨的建設進行全面指導和督辦。各鄉鎮(場)黨委成員也必須堅持和完善包村聯戶制度,村支委會成員負責聯系一個鄉土人才,努力把“雙培雙帶”活動目標明確到村,落實到人,強化責任,加強督辦,形成一個責任和目標明確的三級責任體系。三是建立和完善幫帶責任制度。在實踐中,各地根據“雙向培養”的不同對象,建立了職責明確、定向幫帶的責任機制,有的實行定責幫帶責任卡,有的實行公開承諾制等形式,明確幫帶職責、內容、時間及方法要求。對鄉土人才黨員的培養,建立了“2+1”黨員幫帶責任制,即2名正式黨員幫帶1名鄉土人才,明確幫教人員對幫帶對象在學習、思想、作風、生活等方面的幫帶責任,突出對幫帶對象黨的知識、宗旨觀念、法制意識等思想政治的教育提高,規定幫帶時間為兩年,直至把幫帶對象培養成為中共黨員;對黨員鄉土人才的培養,建立“1+1”鄉土人才幫帶制度,即由一名鄉土拔尖人才幫帶一名農村黨員,確定幫帶項目,明確幫帶責任,主要是向幫帶對象提供技術、智力等支持,使幫帶對象逐步掌握一技之長,成為具有一定“雙帶”能力的鄉土人才黨員。今年以來,全縣共有3106名黨員幫帶各類鄉土人才1558人,2889名鄉土人才在農村實用技術上對近3000名農民黨員進行了幫帶。
5、嚴格考評機制,實行獎優罰劣。在對“雙培雙帶”進行考評時,我們始終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目標考核評價機制和通報制度,主要采取定期匯報、專項督查、檢查督促等形式,對各地活動開展情況進行動態管理與考核考評,考評結果將作為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的一項重要內容,并與選拔任用工作掛鉤。同時,縣委每年還將拿出一定的獎勵基金,對活動開展成效明顯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物質和精神獎勵;對考評結果位列后三名的給予通報批評,在黨建目標考核中予以扣分,在公務員年度考核中評判優劣。
二、主要成效
開展“雙培雙帶”以來,我縣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發揮,黨員的先進性進一步得到體現,顯現出多重效應。
一是人才效應。開展“雙培雙帶”的著眼點在于改善農村黨員隊伍素質結構,全面提高農村黨員的整體素質。通過開展“雙培雙帶”,全縣先后有470多名鄉土人才被吸收為中共黨員,有210余名素質高、致富能力強、群眾信任的黨員致富能手進入村級班子,其中有63個擔任村主職干部。同時,開展“雙培雙帶”活動把農村大多數鄉土人才、致富能手聚集到黨組織的周圍,使全縣60%以上農民黨員掌握1至2門農村實用技術,農民黨員的先進性明顯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進一步增強。
二是示范效應。廣大農村黨員鄉土人才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積極興辦科技示范基地,主動幫帶困難農戶,示范帶動農民群眾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目前,全縣黨員鄉土人才共發展各類農業示范基地200余個,示范帶動5000余戶農民到目前走上科技致富之路。同時,通過廣大農村黨員鄉土人才的示范帶動作用,教育和引導3000多鄉土人才積極向黨組織靠攏,近兩年就有1200余名鄉土人才向基層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其中已有477名被吸收為中共黨員。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大大地轉變了鄉鎮機關干部和村干部的工作作風,從而加強了農村干部的執政能力,起到了以點帶面的效果。
三是優化效應。通過對農村黨員和致富能人的雙向培養,把一批政治素質好、致富能力強的青年農民及時吸納入黨,極大地優化了農村黨員隊伍年齡、知識、技能和“雙帶”結構,農村黨員的先進性明顯增強。目前,全縣35歲以下的農民黨員2304名,占15.8%,高中或中專以上文化程度占32.4%,80%以上的農戶中有1人掌握了1—2門農業實用技術,分別比2001年增長2.6%、5.1%和7%。
四是持續效應。*縣“雙培雙帶”活動是在深入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過程中的實踐探索,是鞏固學教成果的一種實現形式。“雙培雙帶”的過程,既是農村黨員加強學習、接受教育、提高素質和能力的過程,也是黨員干部辦實事、求實效、帶領群眾共謀發展的過程。在工作實踐中,把原來的行政命令、直接干預變為示范引導、提供服務,廣大農村黨員積極“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進一步增強了黨和群眾的親和力和凝聚力。*縣農村經濟繼續保持著穩定健康地發展勢頭,農村社會正朝著和諧發展的目標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