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初三畢業班級管理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09-14 08:57:00

導語:獨家原創:初三畢業班級管理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初三畢業班級管理經驗交流材料

“班級無小事,事事都育人。”初三是一段急行軍,是學生們面臨人生命運的第一次轉折。這個階段的學生,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識,但他們面臨著中考的壓力:他們中每個人誰都想微笑著通過六月的洗禮,微笑著邁進自己理想中的高中,可是競爭是殘酷的,過程是艱苦的。作為班主任,我知道肩頭沉甸甸的責任,我的心中裝載的是對學生滿腔的希望和信任,我要用真情撥動學生的心弦,我相信奮斗會點燃奇跡的火種。

一、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規范班級的日常管理

這應該是一個比較大的工程,費事也費力。但是初三階段接班后,沒有時間實驗,更沒有時間折騰。因此:

1、抓好班級風氣導向。“風氣正,則萬事順,風氣歪,則人心浮。”在第一次的班會課上,我對學生說的第一句話是:“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又是吝嗇的,要想讓自己在人生的第一重要關口不留一點遺憾的話,你必須務實地付出,來不得半點虛假”。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生的職責是學習,不學習才是一個學生的最大錯誤。

2、抓好學習指導工作。讓學生一心學習,讓學生想著法地提高質量,讓學生開始由看著別人學,自己不學不舒服,發展到完全主動學,學得很“自我”。針對我班學生上課只知認真聽課、埋頭讀書而不會問問題的情況,我和學生分析,讓學生明白,不會主動問問題的學生,學習上有兩大不良表現,一是典型的學習不深入的表現,看問題只看表面,知識雖然記住了,但是不會用,往往是一看就懂,一寫就錯,實際還是不會,往往是自以為自己會了,其實只是懂了,懂與會不一樣,懂只是心理,會則是能力,能力是要練才能出來的。二是典型的學習不自信的表現。任何人學習都不可能沒有問題,只是我們有些學生有問題不敢問,怕老師批評,怕丟面子。這些同學面子比學習重要,自己做的不好還害怕別人說。好問問題的學生往往對課本知識掌握得熟,在熟的基礎上強化訓練,強化訓練的時候一心想拿分,要求自然會嚴,問題自然會多,學習當然越來越深入。常問問題,越問越大膽,越問越自信,越問與老師的關系越好。越是不愛問問題,越是心理脆弱,心理就越敏感,人就越容易受傷。不是老師總是偏向好學生,而是好學生敢和老師交流。

3、抓好一日常規建設,讓學生清楚,潔凈的環境能換來愉快的心情,而愉快的心情能保證一天充實的學習,而一天天扎實的學習是明天成功的關鍵。從接班的那天起就讓學生明白:班級和寢室的衛生工作,早鍛煉、早讀、午休和晚課的守時紀律,是每個學生每天應該和必須做好“功課”。所以,一日常規和文明寢室的評比中,我們班總是名列前茅。

4、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主動作用,放手讓他們做。班級事務,班主任能不管就不管,能不過問就不過問,仔細觀察,勤加指導。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班長嚴榮偉和語文科代表王斐,別看他們平時玩起來很瘋,特調皮,可是他們往講臺邊一站,那威信,那神情,那摸樣,同學們服服帖帖地“聽話”。

當一個人富有責任心時,這個人以開始立志,集體也是這樣,這種影響力會不斷擴大,他們會十分珍惜老師的教誨,學會了聆聽,學會了分析,班級的紀律井然有序,學習的氛圍很濃厚。

二、用愛心達到與學生的溝通,提高自身素質做好榜樣

“師徒如父子”,這話一點兒也不假。現在,教師已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做人,所謂“教書育人”,亦在于此。班主任更是如此,要對班內各個學生的脾性、愛好、特長、心理特征有所了解,做到這一點才能夠正確有效地引導學生健康成長,而在這個過程之中,師生之間會逐漸產生甚于血緣關系的感情,這種感情是親情與友情的融合,而要做到這一點,班主任一定要有愛心,將學生視作自己的孩子,去關心他們,照顧他們,督促他們,使他們成長。如果沒有愛心,班主任只是將自己定位為管理者,信奉“嚴師出高徒”,一味地用嚴厲的手段管理甚至壓制學生,會拉開師生間距離,產生隔閡,甚至會形成冷戰。因此:

1、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素質。孔子早在兩千年前就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我努力做到以下兩點:

(1)好學上進,做學生的表率

教好書是育好人的前提。同時,班主任日常表現出來的事業心和忘我工作精神,也能給學生以極強的示范作用和影響,從而轉化為特殊的感召力。因此,我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參加理論學習,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努力讓學生喜歡上課,喜歡學習。

(2)尊重學生,親近學生。

俗話說:“嚴是愛,松是害,不教不管會變壞。”我努力做到真心愛護我的學生,嚴格要求他們,但是是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嚴格要求的。

班主任工作精心而又繁瑣,他是在廣闊的心靈世界中播種耕耘的職業。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將用我的青春繼續耕耘屬于我們的那片園地。我無悔,我高興,因為我是一個班主任。

2、平等對待,尊重學生人格。這一點是班級日常管理工作的關鍵所在,一個班級三十名學生,各有各的家庭狀況、成長經歷,這就直接造成學生的差異性。校紀班規對每個學生都一樣,這與學生的個性是不沖突的。我班個性特別強的學生有好幾個,先說夏禧晟,剛接班時,他是我最頭疼的學生,自以為是,罵罵咧咧,瘋瘋巔巔,上課喜歡插嘴,還特別喜歡和老師頂嘴。經過一階段的觀察,我發現這個學生其實很愛面子,最反感在同學面前挨老師批評,而且沒有把柄被你抓住的話,他永遠也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的。但他很看中自己的成績,一心想考太高和自己學校,但事實與目標有一定你距離。所以每一次的談話,都是我和他的面對面單獨私聊,而且每一個話題都從他感興趣的事開始,然后再直視他的問題,心服口服的他讓大家看到了他的進步……還有陸靜一,她是個心理早熟的女孩,在她的筆下,在她的言談之中,總讓人感覺到她的敏感,她的無奈,可在學習上,她只有三分鐘的熱度。課間與課余時間的微笑交流,取得進步的及時鼓勵,同學間的熱忱友愛,讓她感覺到了原來理想也會向她慢慢走來……

3、面對實現,為各層學生尋求適合的教學模式

我們應承認學生在認知方式和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尊重學生的差異,在教學模式、學習安排等方面盡可能讓所有學生能適應所在的學習環境,盡可能讓所有學生能參與課堂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承認學生差異、尊重學生的差異,可把學習能力接近的學生放在同一平臺上進行教學。保留隨機分班的常態班,實施學科分層走班教學,因材施教。

學科分層走班教學。在教學的安排上,教師能充分考慮各層次學生的狀況,在教學進度、目標設計、教學任務、教法學法等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策劃和安排;在課堂教學中,能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較適合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學有所得。學科分層走班教學能中下層學生減輕心理壓力,幫助他們重拾學習信心。

實施學科分層走班教學,不放棄一個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學把有所得,讓每一位學生得到發展提高,提升學校整體的教育教學質量。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得金”。和學生一起奮斗的初三,豐富了我的人生體驗,讓我更深刻的體會以平和之心,忍耐之心,細致之心對待每一個學生;用熱情,激情,真情去撞擊每一顆心靈。當真情對真情時,學生會在我們諄諄教誨中,有如沐春風之感,而我們也可享受到教育帶來的幸福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