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法制宣傳教育經驗交流材料

時間:2022-11-14 04:08:00

導語:社區法制宣傳教育經驗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法制宣傳教育經驗交流材料

隨著我國城市經濟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學中導入了一個新概念,這就是“社區”。社區是由居委會整合而成,具有三個方面的變化:一是居住地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居民中與社會沒有緊密行政聯系的成員正在不斷增加;二是居住地的單位屬性在減弱,社會屬性在增強;三是居住地的管理方式正在發生變化,過去行政式的管理模式正在弱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意識不斷增強?;谶@些變化,如何更富有成效地開展社區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就成為我們面臨的一個新課題。近年來,我們堅持將“法律進社區”工作作為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一項重點工程來抓,特別是20*年開展創建“平安*”工程以來,我市大膽探索,創新觀念,積極實踐,扎實開展了一系列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長效性的“法律進社區”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一、加強社區法制宣傳工作領導,健全社區法制宣傳工作機制。針對基層社區結構的發展和變化,我們不斷探索新形勢下開展社區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逐步形成我市社區法制宣傳工作機制。1、建立義務法制宣傳員進社區制度。為使社區法制宣傳工作有制度可依、有章可循,我市由司法行政機關牽頭,協調政法各部門共同下發了《*市創建“平安*”工程法律進社區工作實施方案》,具體明確了社區法制宣傳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工作措施,成立了以市級政法機關有關領導為組長、副組長,政法各部門領導為成員的社區法制宣傳工作協調小組,具體負責社區義務法制宣傳員的派遣及社區法制宣傳工作的協調、指導和監督、檢查工作。按照方案要求,我市從政法機關各部門選派了264名業務能力強、政治思想過硬的政法干警深入南明、云巖、小河三城區的264個社區擔任義務法制宣傳員,具體負責該社區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其它各區(市、縣)也根據《實施方案》,結合實際制定下發了本地的法律進社區的實施意見,建立本地社區法制宣傳工作協調小組,確保一個社區有一個義務法制宣傳員負責社區法制宣傳工作,全市的法律進社區工作機制初步建立。如我市的南明區根據區情,制定了《南明區法律進社區聯系制度》,該項制度是在區委政法委的統一領導下,從區公、檢、法、司四部門中抽調中層以上干部,以各鄉、辦為單位,組成覆蓋全區17個鄉、辦的法律服務小組,每個小組由公、檢、法、司各一名同志組成。工作小組負責統籌協調轄區內法律進社區工作,成員充分發揮職業優勢,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服務,初步形成了街道、社區兩級法律進社區的聯動機制。小河區針對轄區實際,建立社區綜合法律服務站,由法律援助中心、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和公證處的業務骨干和社區義務法制宣傳員每周定期到三個社區為居民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制宣傳,建立起政法機關、辦事處、社區三者之間的法律服務網絡。2、建立定時定點宣傳制度和義務法制宣傳員考勤制度。為使社區法制宣傳工作制度化,我市各社區均建立了義務法制宣傳員下社區登記制度。要求以辦事處為單位,根據所轄社區和義務法制宣傳員的工作實際,制定《社區開展法制宣傳活動安排表》,對社區法制宣傳活動進行統一安排部署,固定一天為社區法制宣傳活動時間,要求義務法制宣傳員按照安排深入社區進行法制宣傳活動,由社區對義務法制宣傳員進行考勤登記。并在活動前將宣傳內容、地點提前告知社區居民,讓居民根據需要進行法律咨詢。在接待居民時,還要求義務法制宣傳員作好咨詢登記,建立法律咨詢檔案。3、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使法律進社區工作得到貫徹落實。為了確保法律進社區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我市還擬定了《“法律服務”進社區考核評比標準(試行)》,對法律進社區工作進行了規范,并以百分制的方式進行考核,對社區和義務法制宣傳員的工作加以量化和細化,從而促進該項工作有序發展。二、法制宣傳重心下移、觸角延伸,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務。在工作中,義務法制宣傳員通過為社區居民開展各類法制宣傳、法律咨詢活動,指導、協助社區利用各種宣傳陣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宣傳,幫助社區建立完善法制宣傳運行機制,切實提高了社區居民的法律素質,推動了社區的民主法治建設。1、將法制宣傳與法律服務有機結合起來,構成社區法律服務網絡。各社區將法制宣傳工作與法律服務工作整合起來,將義務法制宣傳員制度與社區人民調解組織、法律援助站、公證聯系點等組織共同構成社區法律服務網絡,互相配合、互相補充,有針對性地對居民開展法律服務,使居民的一般涉法事務基本實現不出社區,就地解決。如南明區將法律服務小組和義務法制宣傳員的工作有機結合,針對社區居民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及時開展法律咨詢、法律服務,釋疑解紛。2、把法制宣傳與社區中心工作結合起來,及時開展宣傳活動。在工作中,各社區及義務法制宣傳員都圍繞各階段中心工作開展法制宣傳。如在“6•;;26”禁毒日時開展社區禁毒宣傳、在居民委員會換屆時及時開展與選舉有關的規定和《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宣傳、及時宣傳新頒布實施的憲法修正案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結合開展創建和諧社區工作大力宣傳治安管理處罰法、民法、刑法、信訪條例等。同時派往社區的義務法制宣傳員,把社區的法制宣傳工作貫穿于社區的日常工作中,凡輪到深入社區日,便參與到社區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中,隨時解決工作中的涉法問題。西湖辦事處將法律進社區與“創安”工作結合起來,針對轄區流動人口發案率高的情況,成立流動人口法制學校,由義務法制宣傳員擔任法制輔導員,分批不定期的為外來人口上法制課,以提高外來人口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降低轄區發案率。沙沖辦事處制作“法律服務便民卡”發放到居民家中,居民足不出戶便可獲取法律知識的信息,得到便捷的法律服務。花果園辦事處組織義務法制宣傳員對轄區殘疾人進行法制培訓,對其宣講與他們工作、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普陀辦事處在轄區各社區開展“愛心媽媽”活動,將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法規宣傳與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工作結合起來,深受轄區未成年人家長的好評。這些活動的開展,使法律進社區與社區中心工作產生相互促進作用,推動了“法律進社區”工作良性機制的建立。3、將社區法制宣傳工作與義務法制宣傳員職能工作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法律資源優勢。作為社區法制宣傳工作協調小組成員單位的市中級人民法院、云巖區人民法院、南明區人民法院,充分發揮法律資源優勢,這些單位的義務法制宣傳員采取把社區骨干請進公開審理的法庭旁聽或將公開審理案件的庭審設進社區等形式,使廣大居民受到直觀的法制宣傳教育,收到了明顯成效。云巖區檢察院的宣傳員在開展工作中,及時排處轄區內涉法的群體性糾紛,將矛盾在基層解決,有力維護了社區的穩定。南明區青山社區、水口寺社區的義務法制宣傳員利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識和工作實踐經驗,深入到轄區學校,為學生上法制課;云巖區地礦社區針對轄區特點,利用轄區法律資源,建立了與周邊學校的聯絡制度,積極開展社區青少年夏令營活動和各種針對青少年的寓教于樂的法制教育活動;云巖區英烈社區針對轄區流動人口多的實際,在區司法局幫助下,成立流動人口法律援助工作站,為社區流動人口開展法律服務;白云區針對所轄社區土地、拆遷問題較多的實際,組織相關職能單位組成宣傳組,分階段到各社區進行相應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等等;上述這些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把社區法制宣傳工作與職能工作結合起來的活動,使廣大的社區居民得到了法律進社區的實惠。三、多形式、多層次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法律進社區”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我市各社區充分整合法制宣傳和法律服務資源,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各級義務法制宣傳員積極努力下,通過舉辦法制骨干培訓、上法制課、組織法制文藝演出、為社區居民提供法律咨詢、發放各類宣傳資料、展出展板出宣傳欄等形式,多形式、多層次地開展工作,使法律進社區工作初見成效。社區法制宣傳工作過去只是由法制宣傳部門不定期開展,缺乏長效性、制度性,義務法制宣傳員深入社區開展工作后,社區形成了法制宣傳工作機制,有專人負責此項工作,定期為社區居民開展法制宣傳活動。過去社區居民遇到涉法事務時,要么通過過激手段解決,要么花錢找律師咨詢,現在居民們可以通過社區的義務法制宣傳員進行咨詢,很多涉法問題在基層就得到解決,居民們真正感受到了法律的實惠。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和依法辦事、依法維權、依法處理矛盾和糾紛的意識得到增強,社區治安穩定,為創建“平安*”工程奠定了法治基礎。如*清洗劑廠職工多年未解決的養老、醫療、社保等問題,通過法律服務小組和義務法制宣傳員的協助,得到妥善解決;三橋北極星社區的居民多為已破產的貴州專用汽車制造廠的職工,因未能解決房改、醫保、社保等問題,部分職工準備集體上訪、游行,擔任該社區的義務法制宣傳員面對言辭激烈的工人,開展有針對性地宣傳,特別注重引導該廠職工通過正當途徑反映問題,以合法手段維護自身權利,由于宣傳工作針對性強,使不少職工意識到依法行事的重要性與違法行為的后果,起到了“宣傳一片、教育一片”的效果,有力地維護了社區的穩定。同時,法律進社區工作真正搭建起了溝通政府與群眾之間的橋梁,成為一件便民、利民的“民心工程”,受到社區居民的認可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