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會干部提高自身素質思考

時間:2022-06-20 04:41:00

導語:高校工會干部提高自身素質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工會干部提高自身素質思考

全國總工會主席王兆國曾在全國總工會十三屆十一次主席團(擴大)會議上明確指出:“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要求,建設一支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職工群眾信賴、黨和政府滿意的高素質工會干部隊伍,是工會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保證”。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在新形勢下,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工會干部,對于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高校,工會工作和服務的對象是教職工,這是一個知識層次高且思想活躍的知識分子群體,因此,高校要改革創新工會工作,提高工會干部的素質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本人就新時期工會干部應具備的素質及如何提高工會干部的自身素質,淺談一點看法。

一、高校工會干部應具備的自身素質

(一)高校工會干部應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

1、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工會作為黨領導下的群眾組織,黨和政府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工會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和政治原則。在紛繁復雜的局面下和經濟活動中,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具有較強的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具有較強的政治意識、素質意識和大局意識。工會干部只有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掌握駕駛全局的工作能力才能善于從政治上認識和判斷形勢,從容應對和處理復雜局面和突發性事件,在路線、方針、政策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事關全局事關安危的原則問題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因此,要求高校工會干部必須具有較高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能熟練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處理工會工作中的問題,真正自覺地做到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針不動搖,緊緊團結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積極動員和組織廣大教職工以教學為中心,以培養人才為目的,搞好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

2、思想上時刻想著教職工。工會作為黨和職工群眾的橋梁與紐帶,作為工人階級最廣泛的群眾團體和社會政治組織,工會干部就必須始終不渝地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職工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自覺體察民情,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關心群眾的疾苦,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發揮工會組織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以此,在職工群眾中樹立工會的良好形象;要熱愛工會工作,吃苦耐勞、大公無私、不計個人名利得失,忠于職守、工作扎實,敢為教職工說話,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二)高校工會干部應具備較高的知識素質

1、應掌握工會業務知識。高校工會干部不但要了解中國工人運動史,了解中國工會的性質、地位和作用,而且要掌握《工會法》、《勞動法》、《職代會條例》等法律法規,還要學會以下工會基本業務知識,如:民主管理、勞動保險、安全生產、勞動保護、宣傳教育、文化體育、女工、組織等。如果不熟知這些知識,就難以稱得上一名合格的工會干部。如:在工作中遇到教職工因未能落實工傷待遇問題上訪,如果不了解工傷保險的辦法,就難以解決好這一問題,更談不上去維護教職工的合法權益。

2、應具有寬泛的知識結構。作為一名工會干部,僅精通工會專業知識是很不夠的,難以很好的開展工作,必須在精通工會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涉獵廣博的知識,如政治學,經濟學,心理學,法律知識,文藝,體育等。這是由工會的性質、特點所決定的。

(三)高校工會干部應具有較強的能力素質

1、組織能力。工會是工人階級的群眾組織,它的活力來自于組織起來的群眾。工會的一切工作都是圍繞教職工來進行的。如:組織召開教代和職代會,動員和引導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組織教職工開展教學技能競賽;為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組織職工開展一系列職工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等,這些都需要把職工有效地組織起來。離開了組織起來的廣大職工,工會工作就象無泉之水,無本之木,必將失去它的生機和活力。所以,有效地組織廣大教職工開展各項工作是高校工會干部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能力。

2、溝通能力。工會作為黨和群眾的橋梁與紐帶,在工作中需經常開展溝通工作。如:當學校在職工住房、工資分配、職稱評定等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上出現不公平現象時,工會干部要主動為教職工說話;當一些教職工提出的要求不一定合理時,就需要工會干部進行溝通,對職工進行說服教育,通過啟發、誘導教職工,理解學校存在的困難,正確認識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關系,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的關系,國家、集體、個人的三者利益關系,從而解除誤會,提高思想認識,構建和諧校園。這些都充分說明了一名合格的高校工會干部必須具備一定的溝通能力和說服教育能力,才能勝任本職工作。

3、創新能力。工會干部的創新能力是指在工會工作中,善于運用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方法,提出大膽新穎的設想,繼而進行周密論證,拿出切實可行方案,開辟新領域的能力。如:教職工活動創新,教工之家創新,崗位練兵創新等。

4、解決問題的能力。工會是職工之家,這是教職工所依賴、所信任、所認同的機構部門。教職工遇有問題,若找工會反映,求得問題解決,這就要求工會干部不但要具備多種理論知識素質,還要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以積極的溫和態度,深入調查,了解情況,爭取第一手資料,用恰當的方式方法處理問題,使教職工所提問題在不傷和氣的前提下得以解決。

二、高校工會提高工會干部自身素質的途徑與措施

(一)加強各級工會干部隊伍建設,提高高校工會干部自身素質

新時期向工會干部提出了很高的素質要求,而建設一支合格的工會干部隊伍,培養一批優秀的專、兼職高校工會干部,必須樹立三個觀念:一是工會干部選拔中的人才觀念。要克服以往認為工會工作只是發發勞保福利,搞搞文體比賽的偏見,在工會干部選拔上要挑選政治覺悟強、知識多元、經驗豐富并熱衷工會事業的精兵強將到工會來工作;二是工會干部使用中“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念。各級工會組織要建立和完善能體現正確政績觀要求,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鼓勵人才不斷提高素質的激勵機制和干部實績考核評價體系,調動工會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提高自身素質變為自覺自愿的

行為。

(二)加強理論政策學習,提高高校工會干部政治理論素質

工會干部要自覺學習鄧**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學習勞動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不斷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拓展知識視野,提高自己的領導水平、業務能力,從而增強應對復雜局面和依法維權的能力。做學習型工會干部就一定要養成學習的習慣,端正學習態度,掌握科學規律,把學習當成一種事業,一種追求,一種責任,使自己成為勤奮學習、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模范,勇于實踐、銳意創新的模范,以務實進取的工作作風贏得教職工更高的信賴。

(三)加強教育培訓,提高高校工會干部的綜合素質

現有工會干部絕大多數同志對工會事業有深厚的感情和豐富的經驗,但知識面和深度需要更新,能力需要提高,要充分利用高校的現有資源,對工會干部進行培訓,提高實際工作能力,造就一批德才兼備的高校工會干部。對于專職工會干部應制定規劃,每年劃出時間,組織參加本校相關的業務學習;對于兼職工會干部則要通過舉辦培訓班和校工會組織的活動,定期進行工會業務培訓和經驗交流;定期聘請專家學者和上級工會領導給工會干部上課,了解形勢,開闊眼界,增加知識。另外適當組織工會干部參觀學習也是提高工會干部業務素質的有益方法之一。鑒于基層工會干部大都是兼職工作,每學年舉行一次基層工會工作經驗交流會和一次業務培訓,每學期舉辦一次報告會比較合適。

對高校工會干部培訓,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培訓方式的靈活性。專兼職工會干部進行短期外出脫產培訓與校內舉辦專題報告講座相結合;外出考察學習與自學相結合;通過召開經驗交流會與專題研討會相結合。

2、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培訓內容既要重視高校工會工作的實務培訓,更要重視工會法律、勞動法律、勞動權益保障、勞動爭議調解、協商談判等專業知識的培訓。

3、培訓對象的廣泛性。培訓對象包括學校機關工會干部、院系基層組織工會干部和附屬單位工會干部,不僅對基層工會主席、副主席培訓,也要對女工委員、群工委員、文體委員等進行培訓;不僅對專職工會干部培訓,也要對兼職工會干部培訓。

(四)改進工會干部工作作風,提高高校工會干部的自身素質

高校工會干部必須樹立群眾觀念和責任意識,始終想著“服務”兩個字,在感情上與教職工融為一體,思想上與教職工產生共鳴,工作中要主動服務、熱情服務、周到服務,提高辦事效率,認真地去履行自身的職責。在工作中狠抓自身作風建設,發揮表率作用,在職工中樹立良好形象,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職工群眾之中,為職工群眾辦實事、排憂解難、切實把黨和組織的溫暖和關懷落到實處,在工作實踐中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