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煤礦黨建工作經驗材料
時間:2022-07-01 04:42:00
導語:縣煤礦黨建工作經驗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鄉*煤礦是該縣第一批成立黨支部的煤礦,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該煤礦以“強支部、促發展”為主題,進一步理建工作思路,著力克服黨建與發展“兩張皮”的現象,深入開展“五好”基層黨組織創建活動,完成了村企共建、和諧礦區建設、新農村建設、工業返哺農業、民用煤供應、支部+公司等調研課題,在全縣成功打造了“和諧礦區”建設的新模式。
一、建立黨員教育機制,著力在促發展中“當先鋒”
煤礦黨支部以開展深入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著力加強自身建設,切實采取“十有四帶頭”的措施,全面加強黨支部及黨員隊伍建設,落實了黨員職工教育專項經費0.8萬元,堅持集中學習、專題輔導、個人自學相結合,做到有學習篇目、有學習形式、有時間安排、有考勤記載、有培訓輔導、有讀書筆記、有學習痕跡、有心得體會、有宣傳報道、有討論交流;安排17名黨員到關鍵崗位工作,充分發揮黨員在學習實踐活動中的模范帶頭作用,率先垂范做到“四個帶頭”,即帶頭查找個人和班子的突出問題、帶頭撰寫民主生活會發言材料、帶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帶頭在生產發展中攻堅克難。通過黨員職工在具體的生產崗位上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積極發動和帶動企業職工通過各種渠道參與企業決策和管理,提高生產積極性,增強安全生產意識,全年未出現重大安全事故,全面推進了企業發展,2009年煤炭產量12萬噸,同比增長20%,銷售收入6000萬元,同比增長10%,實現稅后利潤1000多萬元,上繳稅金1050萬元,一線工人月平均收入2800元,中層管理人員平均月收入3000元,同比增長10%和15%。同時,通過實施黨內關懷工程,有效增強了黨支部的吸引力,廣大職工積極要求進步,目前該礦的礦長李發明、職工朱靜等2名同志已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二、建立反哺社會機制,著力在促民富中“挑大梁”
黨支部積極探索建立工業反哺農業的有效機制,引導企業在利潤、效益能接受的情況下,在群眾利益中適當地退一步,多關注群眾利益,切實在促民富中“挑大梁”,讓群眾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企業的回報;配合地方政府解決農戶生活用煤困難,分配給*煤礦的農民生活用煤供應任務全部完成,向2000戶村民供應煤炭4000噸,并在縣政府規定價格每噸180元的基礎上每噸減少50元,為農戶節約購煤資金20萬元,對20個五保戶、特困戶免費供應生活用煤;為帶動周邊村民致富,廣泛吸納當地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優先招收本地民工,全礦310職工中,有270人是當地農民,民工在*煤礦的年收入平均3萬元,為當地群眾找到了“一人就業、全家溫飽”的脫貧致富路子。
三、建立村企共建機制,著力在建新村中“擔大任”
煤礦黨支部切實將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與“萬個支部結對、萬名黨員幫扶”工程緊密結合起來,大力開展“村企共建”活動,切實引導煤礦在新農村建設中“擔大任”,積極與所在地的大寨村結對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2009年以來,企業在積極協助鄉村兩級黨組織搞好科學規劃的同時,共投入資金2300萬元,幫助大寨村254戶村民實施整體搬遷,建設新農村示范點1個,總面積超過30000平方米,現已搬遷244戶,正在搬遷10戶,搬遷新村的水、電、路等生產生活設施完善,實現了村企的和諧、健康發展。
四、建立文化共享機制,著力在創文明中“樹新旗”
煤礦黨支部積極探索和引導企業文明經商、文明辦企業,讓企業在推進文明社會建設中“樹新旗”,進一步完善了企業工會、團支部、職代會等各類組織,切實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為了豐富職工業余生活,促進煤礦精神文明建設,煤礦投資3萬多元,購置了30臺電視機,分別安裝在每個職工宿舍,讓他們下班后即能通過電視掌握了解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又能欣賞豐富多彩的電視節目增長知識和才干,從而杜絕了賭博等不良行為。另外,煤礦一年投資1萬多元為每個宿舍購置一臺飲水機,讓煤礦職工喝上衛生可靠的礦泉水。同時,在豐富企業職工文化生活的基礎上,著力建立健全文化共享機制,在創文明中“樹新旗”,每逢春節、國慶等重大節日,切實加強與村黨支部的協調配合,共同開展藍球友誼賽、義務演出等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既豐富了職工和群眾的文化生活,又增進了“礦群友誼”,加強了雙方溝通與協調。同時,積極配合村兩委搞好村寨環境衛生整治和管理工作,大力協助村搞好“五好家庭”、星級文明戶等創建活動,積極開展和參與捐資助學、春暉行動等各類回報社會的活動,全面建設文明煤礦,大力為文明村寨建設作貢獻,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五、建立礦群協商機制,著力在建和諧中“唱主角”
煤礦黨支部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著力推進企業內部的和諧,注重保障企業職工合法權益,全面提高企業職工福利待遇,目前企業一線職工月平均收入達2800元,中層管理人員月平均收達入3000元,同比分別增長10%和15%。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和走訪群眾,認真分析當前礦群矛盾產生的原因,問計問策于當地群眾,積極尋求解決辦法,探索建立健全礦群協商機制,提倡協商解決礦群之間的一切矛盾,當企業與群眾之間產生利益沖突時,主動讓利于民,在逢年過節時,企業還積極開展走訪慰問貧困群眾活動,切實幫助貧困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成為和諧礦區建設的典范。同時,著力在和諧發展上下功夫,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生態立縣”戰略,全面貫徹全縣“安全生產”的相關政策和方針,在充分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基礎上,科學提出了企業發展思路:一是具體在2010年設計生產能力從15萬噸提高到30萬噸;二是一手抓安全生產,一手經濟效率,使安全事故控制為0,煤炭增長170%;三是繼續抓好和諧礦區創建,讓職工收入增長10%。
- 上一篇:黨委領導班子創先爭優自查整改
- 下一篇:法制工作者創先爭優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