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局履行職責經驗交流

時間:2022-01-30 09:42:00

導語:監察局履行職責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監察局履行職責經驗交流

縣紀檢監察機關以“五個第一”為著力點,全面履行黨章賦予的職責,自覺踐行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新成效取信于民,為推進新時期黨的建設,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和紀律保證。縣連續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優秀單位,縣紀委監察局連續三屆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先后獲得全市紀檢監察工作先進單位、全市紀檢監察機關案件審理先進單位、全市萬民干部進萬村入萬戶活動先進工作組、全縣領導班子綜合考核優勝單位等榮譽稱號20余項。縣創新推行的案件審理票決制、信訪回訪“貼心卡”制度,卓有成效開展的黨務公開工作,在市首開先河實施的紀檢監察派出機構改革等多項工作得到中央、省、市紀委的肯定和推廣。

一、以服務發展為第一要務,著力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是紀檢監察機關為“發展第一要務”服務的著眼點,也是紀檢監察機關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最佳結合點和切入點。縣紀委監察局主動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工作積極開展行政效能監察,通過優化發展環境促進依法行政工作,著力解決行政機關中阻礙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取得了顯著效果。一是從制度建設入手,規范運行機制。把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實績考核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強化協調服務和對部門監督,先后出臺并嚴格實施了《關于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決定》、《經濟發展環境考核辦法》、《企業生產“安靜日”制度》、《紀委監察局領導班子成員包保重點項目》等相關制度,用制度明責任、抓約束、促規范、保落實,使執法單位的涉企行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解決了執法人員在工作中的越位、缺位、錯位的問題。二是從效能建設入手,提高辦事效率。對所有審批事項進行了歸集、合并,編制了工作流程,確定了辦理時限,實現了“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服務”。將涉企行政部門的辦事內容、辦事程序、收費標準及優惠政策進行了全面公開,提高了辦事透明度。對全縣行政事業收費項目進行了全面清理,共清減行政許可事項11項,核減前置材料、條件132件。嚴格涉企收費項目審核,五年來共審批涉企檢查612件次,核減不合理收費1159.7萬元。三是從強化問責入手,遏制違規行為。制定下發了《關于對損害經濟發展環境行為處理的暫行規定》,通過公開舉報電話、設置意見箱、發放宣傳卡片等形式拓寬投訴渠道,堅持每季度對涉企行政審批、收費、檢查、處罰等情況進行巡視檢查,對企業投訴案件及時查處,嚴重違規的在全縣通報。堅持主動深入企業,定期召開座談會,認真聽取意見建議,為企業排憂解難,大力營造重商親商的社會氛圍。五年來共受理處理各類環境投訴186起,處理率100%,處理滿意率達到98%以上,14名干部因不積極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職責受到責任追究。

二、以保障民生為第一責任,切實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

全縣紀檢監察機關認真履行監督檢查職能,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紀檢監察機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是加強對上級重大決策部署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圍繞中央、省、市擴內需保增長政策、民生工程、縣委“211”工程等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開展了跟蹤監督檢查。通過明察暗訪、巡視督察,及時糾正和整改問題70余件,提出合理化建議50余項,堅決糾正了一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行為,保證了政令暢通。二是加強對強農惠農政策資金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先后對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農民工技能培訓補貼、義務教育學校校舍維修改造、中職助學金等專項補貼資金進行全面清理,掛牌整改,責令清退270余萬元,確保了強農惠農政策資金落實到位。三是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的突出問題。采取明查暗訪、重點排查和專項整治等方式,認真治理了公路“三亂”(亂收費、亂檢查、亂罰款)現象,開展了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遏制了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清理了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和慶典、研討會、論壇活動過多過濫問題,群眾反映強烈的、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四是認真開展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先后對104個與群眾關系密切的行政事業單位、213個基層站所(服務中心)、83個辦理涉企行政許可服務的職能科室(二級單位)進行了民主評議,通過以評促糾、以評促建,切實增強了為民服務意識,規范了行政行為,提高了工作效能,促進了政風行風的轉變。

三、以查辦案件為第一職責,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

堅決查辦違紀違法案件是維護紀律、懲治腐敗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是廣大群眾評價反腐成效的重要標志。我縣紀檢監察機關始終把查辦案件工作擺在重要位置,通過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正黨風、促發展、保穩定。一是暢通信訪舉報渠道。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宣傳舉報受理范圍,公布舉報電話,設立舉報信箱。堅持開展紀委常委信訪接待日和“下訪”活動,疏導信訪矛盾。創新推行信訪回訪“貼心卡”制度,向署名信訪件的信訪人發放回訪“貼心卡”的方式進行跟蹤回訪,提高了信訪辦理質量。實行領導包案制,落實信訪舉報辦事公開制度,開展優質信訪案件評選活動,健全了信訪督辦和問責機制。二是嚴格依紀依法辦案。五年來,全縣紀檢監察機關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903件(次),立案152件167人,給予黨政紀處分167人,為國家和集體挽回經濟損失800余萬元。立案數量比上個五年間增加49件,增長47.6%。辦案過程中,嚴格執行《查辦案件工作操作流程》、《辦案安全責任制度》、《領導包案制度》等規章制度,加強對辦案部門、辦案人員的管理和監督,加強“兩規”陪護隊伍建設,實現了“辦案安全零事故、辦案人員零違紀”。打破機關內設10個職能室與4個派出紀工委(監察分局)之間的界限,整合辦案力量,統一調度,強強聯合,組建了多個“專案組”,集中精干力量查處了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大案要案。提高案件審理質量,鞏固完善“鎮案縣審”制和案件審理票決制,創新推行黨政紀案件審理助辯制,積極組織實施案件審理“標準案卷模本”,促進了執紀量紀的公開、公正、公平。發揮查辦案件治本功能,認真落實“一案三報告”制度(即重大典型案件調查結束后,案件承辦室(組)撰寫并提交《案件總結報告》、《案件剖析報告》以及督促發案單位提交《整改落實報告》,力求查辦案件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紀效果的有機統一。三是把握正確的執紀導向。在政策界限把握上,做到了“三個區分”,即注意把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與明知故犯而違紀違法的行為區分開來,把國家尚無明確規定時的探索性試驗與國家明令禁止后有法不依的行為區分開來,把為加快發展的無意過失與為謀取私利故意違紀違法的行為區分開來,做到做到保護改革者,支持試驗者,鼓勵創新者,寬容失誤者,懲處腐敗者。近年來,我們對26名信訪舉報查否的黨員干部及時予以澄清,鼓勵他們放下包袱,輕裝前進,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四、以懲防體系建設為第一工程,努力從源頭上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

全縣紀檢監察機關高度重視,著力構建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切實增強黨員干部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提高黨的建設整體水平。一是以反腐倡廉宣傳教育為導向,筑牢了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創新宣傳教育載體,通過編印領導干部廉潔從政教育學習資料、開展黨風廉政宣傳教育月、實行任前廉政法規考試、發送手機廉政短信等方式,加強對領導干部的黨紀政紀理論教育、主題實踐教育、示范教育、警示教育。拓寬宣傳教育領域,深入推進廉政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農村、進校園、進社區、進家庭活動,努力實現廉潔教育全覆蓋。打造了“農村廉政文藝宣傳隊”宣教品牌,得到了省、市紀委領導的充分肯定,襄樊日報、黨風與廉政、人民網等媒體先后進行了報道推介。二是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為龍頭,加強了對領導班子和黨員干部的監管。全面深化、落實縣委“一崗四責”的規定,健全了半年檢查制度、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向縣紀委全會報告工作制度、定期督察機制、部門評價機制。2007年以來,全縣共對116個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進行了通報表彰,共辦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追究案件17件37人,對28個單位的43名領導干部進行了廉政監督談話。三是以干部作風建設和專項治理為手段,促進了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在全縣堅持開展了治理“節日病”、領導干部公車私駕、帶“彩”打牌、大操大辦、午間禁酒令等專項治理,堅持開展了“三治三促”、“三查三治”等效能建設和紀律作風整頓活動,并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聘請效能建設、作風建設監督員,干部作風得到有效扭轉,黨員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意識明顯增強。四是以“十個全覆蓋”為抓手,建立了源頭治腐工作長效機制。自2010年5月,啟動“十個全覆蓋”工作以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把“十個全覆蓋”作為“一把手”工程研究部署,專題召開全縣推進“十個全覆蓋”工作會議,多次聽取縣紀委監察局關于推進“十個全覆蓋”工作的進展情況匯報,實行每一項“全覆蓋”工作都有領導牽頭、專班推進、方案實施、辦法考核。目前,全縣已經建立縣級“十個全覆蓋”示范點35個,申報市級示范點18個。今年6月,在省考核組對市“十個全覆蓋”工作進行考核、評估時,縣成為唯一抽檢的縣,順利通過省考核組的初評、復評兩輪評估,使市高分通過全省考核驗收。

五、以自身建設為第一動力,全力鍛造一流的紀檢監察隊伍

打鐵還須自身硬。我們歷來高度重視干部隊伍建設,以過硬的素質、優良的作風、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職責。一是大幅提高全縣紀檢監察信息化、科技化水平。積極實施全省統一的“金紀工程”,加快全縣紀檢監察系統信息化建設,將現代科技優勢融入紀檢監察工作。建設開通了紀檢監察網,建立了辦案電子監控系統,注重發揮監控系統在指導辦案、突破案情、固定證據等方面的作用;規范使用全省紀檢監察內網系統,及時收發文件、信息,加強對上聯系;定期開展競爭上崗、輪崗交流、崗位培訓、以案代訓、周五學習日等多樣化的學習教育活動,不斷提高紀檢監察干部的政治理論素養、科學決策水平、案件查辦和工作創新能力。二是穩步推進紀檢監察派出機構改革。去年12月,我縣在市率先掛牌成立了四個派出紀工委、監察分局,形成了縣紀委監察局負責“面”、派出紀工委(監察分局)負責“片”、機關職能室負責“線”的“三位一體”管理模式和工作格局。縣委縣政府把派出紀工委、監察分局納入全縣部辦委局通盤考慮,派出紀工委、監察分局書記(局長)列席縣委縣政府全局性會議。四個紀工委、監察分局在縣紀委、監察局賦予的職責和權限范圍內開展工作,認真落實重大事項監督權、日常工作檢查權、信訪案件調查權和工作決策建議權,切實履行監督檢查、巡視督察、案件調查、督促協調指導等工作職能,有效解決了縣直單位紀檢組長單兵作戰、力量分散以及監督主體受制于被監督主體等問題。三是積極爭取落實紀檢監察機關、干部的物質待遇和政治待遇。積極爭取縣政府將原公路局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辦公場所無償劃撥給縣紀委監察局,并新建了一棟內部食堂,解決搬遷補償資金、配套建設資金490萬元,滿足了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和四個派出紀工委、監察分局辦公需要;落實了縣紀委書記參與縣委常委會討論干部任免等有關重要事項之前的醞釀協商、縣紀委領導班子成員參加縣委組織的干部民主推薦會議、縣監察局局長任政府黨組成員并參加或列席縣長辦公會等規定;縣紀委常委明確為正科長級領導職務,機關內設室主任明確為副科長級領導職務。在縣委縣政府的關愛下,近年來,全縣紀檢監察機關有150人次得到提拔重用。全縣紀檢監察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得到極大的調動,紀檢監察隊伍的生機和活力全面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