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市場建設與管理經驗交流
時間:2022-03-13 11:18:00
導語:加強市場建設與管理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月中旬,市政協副主席率部分政協委員和市商務局等單位主要負責人一行赴省縣、市鼎城區進行了商貿流通業發展情況專題考察。在,實地察看了縣的八百里洞庭水產品批發市場、邊貿城珍珠市場、財富廣場、建材城和市鼎城區的橋南市場,聽取了相關情況介紹。所見所聞,感觸良多,深深感到我市市場建設管理與他們相比有很大差距,須從以下三方面給力。
一、堅持政府主導,強化市場建設與管理。
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和管理市場,既要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也要有政府的主觀作為。政府既要把握主導權,經常去“干預”市場,又要掌握火候,做到“有為”而不“越位”。一是堅持政府掌控市場資源,把握市場建設主導權。只有政府控制了市場資源,市場怎么建、建多大,才能由政府說了算,才能掌握市場建設的主導權。要吸取歷史的經驗和教訓,千萬不能因一時之利,甩包袱式建市場,切忌一賣了之,切忌把商貿市場建成房地產開發市場。二是堅持規劃先行,有序發展。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應抓緊制定出臺全市市場建設與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和市場建設詳細規劃,合理布局各類專業市場。把市場建設規劃納入城市規劃統籌考慮,按要求留足市場建設與發展的商業用地,有計劃、分步驟,嚴格按照規劃要求開發建設市場,堅決防止盲目建設,杜絕重復建設。同時,政府應加強市場建設用地管理,強力整合市場資源,推進市場結構調整和合理布局。三是加強政府對市場建設與管理工作的領導。全市應成立由一名市級領導掛帥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全市市場建設與管理領導小組,負責規劃、協調、統籌全市的市場建設與管理工作。建立市場建設和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市場建設和管理工作,著力規范和解決市場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四是理順市場建設與管理體制。應嚴格執行國務院和省政府有關規定,抓緊妥善處理工商部門管辦脫鉤和移交中的遺留問題。在市市場開發服務中心的基礎上,成立市場建設管理機構,與市商務局合署辦公,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管理體制。明確該機構是全市市場建設與管理的第一部門,其法人代表是全市規劃委員會成員之一,負責全市所有市場項目建設,履行市場綜合管理職能。市商務局從宏觀上統籌市場建設與管理工作。五是制定出臺加強全市市場建設管理和發展的具體辦法和意見,鼓勵和支持全社會參與市場建設,規范我市在市場建設、經營、管理和發展等方面的行為,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二、遵循市場發展規律,大力加強市場培育。
市場作為經濟實體和經濟載體,與工業、農業等行業一樣,有其獨特的運行和發展規律,從外地市場建設和發展的成功經驗中,我們得到了一些啟示。一是培育人才。樹立“不是攤位成就了市場,而是商人搞活了市場”的理念,大力引進商業人才,努力培育市場經營老板。二是培育產業。市場要做大做強,必須與相關產業連接。一個企業興辦一個市場,經營一個商區,以商促工,貿工聯動是外地發展市場的成功經驗。我市應努力促進市場與農業“產業共同體”的形成,推動市場與農業互攜互助,共同發展;激勵以市場為基地的加工業發展,形成“前市后廠”的經營格局,建成產銷一體化的新型市場。三是培育品牌。市場品牌是一個長期培育的過程,要從商家客戶的選擇與引進、集納效應的推介與維護、信息網絡的連接與強化、市場文化的豐富與提高、公眾形象的塑造與提升、物流人氣的凝聚與累積等諸多方面作堅持不懈的努力。切忌市場人氣一旺就搞翻修改造,把商業寶地變成土地開發,把市場項目變成房地產開發項目,中斷市場人氣,腰斬市場發育。四是堅持公益取向。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將市場建設納入公益事業對待,有效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降低市場的建設、置業、經營和管理成本。五是培育氛圍。樹立市場就是產業、市場就是財源、市場就是就業、市場就是民生的觀念,及時為商戶提供政策支持、資金扶持、環境治理、設施配套、信息交流等服務,特別是要在市場發展的不同階段分別采取輕稅薄賦、放寬準入、低廉鋪租等措施,營造放水養魚的創業氛圍,降低市場經營成本,減輕經營者負擔,培養市場競爭能力,促進市場快速發展。
三、嚴格實行劃行歸市,發展特色專業市場。
一是規范市民的應市行為。應利用行政管理手段,采取強勢宣傳、集中整治等措施,嚴格實行劃行歸市。堅決取消流動攤擔,杜絕馬路市場。因勢利導,強化教育,努力提高從業人員素質,規范市場經營行為。二是加大市場建設力度。在專業市場建設中,應立足長遠,堅持高標準、高起點,按現代市場要求進行規劃設計和建設。堅持市場建設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吻合,走以產業興市場、以市場促產業發展的路子。以農業生產資料為重點建設專業要素市場,以工業生產資料為依托建設工業原料市場。突出市場特色,圍繞糧食、油脂、水產、畜禽、棉花、水果、蔬菜等,著力建設一批外銷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圍繞支柱產業、重點產業集群,建設高標準工業品專業市場。政府在主導專業市場建設時,不能急于求成,應做到條件成熟一個建一個,確保建一個成一個。同時,市場建成后,門面產權不能出賣,應牢牢堅持產權歸政府所有,以利于市場提質,便于市場管理和做大做強。三是推動市場轉型升級。我市的現有市場都是傳統格局的市場,應“一市一策”、“因場制宜”,做好轉型升級。努力推動零散市場向集約市場轉變,提升經濟效益;推動批零市場向批發物流市場轉變,增強流通功能;推動“吆喝式”市場向電子商務市場轉變,提高商業效率;推動“雜攤式”市場向文化品牌市場轉變,增強市場效應。加快改造五柳樹、豐坪巷、城南等專業批發零售市場,使其逐步向商品展示訂貨中心、批發采購中心、信息服務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現代市場形態轉變。搶抓國家實施“雙百市場工程”機遇,積極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標準化改造,加大各鎮農產品集貿市場和菜市場經營設施改造力度,引導農貿市場和菜市場轉型升級。
- 上一篇:商貿企業發展方式轉型工作匯報
- 下一篇:企業三高兩低治理總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