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勤廉能力提升經驗交流

時間:2022-04-06 11:04:00

導語:干部勤廉能力提升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勤廉能力提升經驗交流

近幾年,縣部分干部尤其是股級干部缺乏服務群眾的公仆意識,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作風漂浮、暮氣沉沉,給了好處亂辦事,不給好處不辦事等“中梗阻”行為,這不僅破壞了部門和行業的風氣,影響了形象和干群關系,而且嚴重阻塞了經濟發展正常通道,損害了經濟發展軟環境,挫傷了經濟主體的投資熱情,成了經濟發展的“攔路虎”。針對這不良現象,縣委、縣政府狠下決心,重拳出擊,采取集中教育、健全制度、強化監督、加大查處力度等措施,大力集中整治“中梗阻”現象,提升干部勤廉能力。我們的主要做法及成效是:

一、開展專題教育,從思想上打好“預防針”,提高了責任意識

在全縣各單位開展創建學習型機關活動,建立健全干部學習培訓制度,提升機關干部的綜合素質,使其在思想上筑牢防腐墻,正確把好權力關、地位關、利益關。在平常抓好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職業道德教育、黨風廉政教育的基礎上,組織全縣680多名股級干部進行為期3天的“優化發展環境,杜絕中梗阻”專題培訓,每個單位指定一名副科級領導干部帶隊,并同步參加培訓,縣委書記親自到場作開班講話,開設了黨風廉政教育、加強干部思想政治建設、創優招商引資環境、建設山水園林生態新、宏觀經濟管理等課程。學習期間,著重圍繞“立足本職崗位,杜絕中梗阻”主題,開展每日大討論,共分14個組進行討論,縣四套班子領導和各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參加了分組的討論,每位股級干部、單位帶領導結合自身實際一一對照學習內容,談感受,寫體會,查找問題。同時,由縣委組織部牽頭把每天討論情況進行收集整理,把好點子、好做法、好建議和股級干部在討論會上所做的承諾等編發成學習簡報,第二天分發給每位學員,相互學習借鑒。并下發至各鄉鎮、各部門、各單位和客商企業。通過學習,大家紛紛表示:要從我做起,徹底消除“中梗阻”行為。很多干部深有感觸地說:“這次培訓如三盆泉水,可以經常用之洗腦、洗手、洗腳,洗腦就是要保持頭腦清醒,洗手就是要管住自己的手,洗腳就是腳要勤,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二、加強制度建設,從條規上構筑“不為墻”,規范了行政行為

加強制度建設,以制度規范干部的行政行為。一是實行公開承諾制。組織全縣40個單位和部門及130名重要崗位股級干部進行公開承諾,主動接受全社會監督,在縣政府網站設置了投訴舉報郵箱、公開投訴舉報電話。二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現有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對彈性較大的項目,分類確定收費標準,全面對外公開,實行明碼標價;對現行辦事流程再次簡化優化,大膽創新,善于變通,在法律框架內,改前置為后置,改“串聯”為“并聯”,簡化上報程序,壓縮審批時間,進一步提速增效。三是實行干部輪崗競崗制度。對機關中層干部全面實行輪崗制,或跨部門交流,或在單位內部輪崗,分定期不定期對機關中層干部進行輪崗交流;對重點崗位引入競爭機制,主要對負責人、財、物管理和牌、證、照核發及項目、經費審批、招投標等重要崗位工作滿一定年限的,在實行輪崗交流的基礎上,通過競崗等形式,挑選作風好、素質高、服務優的同志來擔當重任增強干部隊伍活力,通過工作環境、工作崗位的變換隔阻“中梗阻”的發生。

三、優化服務功能,從途徑上切斷“尋租源”,提高了辦事效率

不斷創新服務方式,以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的服務,為服務對象架起一條“便捷通道”。通過“陽光服務”,從源頭有效切斷權力尋租機會。一是創三級聯動“零距離”服務。全縣已建成以縣行政服務中心為主體,以12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為紐帶,以139個村便民服務室為基礎的三級便民服務平臺,形成了“一窗受理、內部運作、三級聯動、分層服務”的公共服務網絡。縣行政服務中心實行“一個中心對外、一個窗口受理、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一次性收費”的運作模式,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實現了“只跑一趟路、只進一道門、只找一個人”就能把事情辦好,村級便民服務室成為服務村民的“員”。二是實行“保姆式”全程服務。專門成立“服務客商領導小組辦公室”,為客商全程跟蹤服務,積極協助企業客商辦理各種證照手續,當好企業的“服務員、辦事員、聯絡員”,做到“只要項目一定下,一切證照我們辦;只要項目一啟動,跟蹤服務全過程”。對于重點項目,采取“一個項目,一個責任領導、一個工作班子、一個工作目標、一個實施方案”的方式,限定目標,限期推進。三是構建重大產業項目“綠色通道”。對重大產業投資項目,推行“六個零服務”,即服務方式“零距離”、服務事項“零積壓”、服務內容“零模糊”、服務程序“零掩藏”、服務標準“零差錯”、服務質量“零投訴”;堅持“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做到“六快”:了解信息跟蹤快、洽談項目落地快、簽約項目開工快、開工項目投產快、發現問題解決快、服務客商行動快。

四、完善監督機制,從管理上束縛“不亂為”,增強了監管力度

全面構建組織、社會、群眾及輿論監督一體化的監督網絡,通過加大督查督辦力度,強化內部考核,形成強大合力,大力營造全社會共同根除機關“中梗阻”的氛圍。一是強化督查督辦。在縣工業園區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各類創業主體中設立70多個優化發展環境監測點,并將監測工作向基層村級延伸,在鄉鎮設立了12個,村級設立了24個黨風政風行風監測點,各監測點設置了監督投訴電話,構建成縣、鄉、村三級監測網絡。在全縣聘請了12名機關效能建設監督員,采取不打招呼、隨機走訪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到各部門和單位進行明察暗訪,重點對股級干部服務招商引資、服務社會、服務態度、服務水平以及依法行政等五方面進行明察暗訪,切實把機關股級干部的工作作風完全置于陽光監督之下。二是加強績效考核。制定《縣創業服務年活動績效考核實施方案》,各單位和各部門建立了內部科室和個人績效考核辦法,對機關每個干部實行定崗定責,獎優罰劣,形成競爭激勵機制。平時,按照機關內部的日常考核辦法,對窗口股室向群眾公開辦事程序、辦理的事項、服務對象基本情況登記等進行考核;年終,結合機關干部述職述廉和民主評議等,對機關干部德、能、勤、績、廉進行全面考核。三是開展評議活動。采取內評和外評相結合的民主評議方式。內評采取上下互評、股室互評、機關干部互評的方式進行,評出最佳和最差;外評由縣效能辦組織開展創業服務環境內設機構測評,隨機抽取社會各界、服務對象代表等,對全縣40個單位100個內設機構進行集中測評。縣地稅局還開展了“納稅人評地稅管理員”活動,讓納稅人對管理員面對面測評。四是媒體公開曝光。在新聞媒體上開辟整治機關“中梗阻”專欄,對在明查暗訪、查處投訴舉報件、開展評議活動中發現的,損害環境、阻礙經濟社會發展的典型的人和事,進行公開曝光,讓“中梗阻”無處藏身。

五、加大懲治力度,從行為上治理“亂作為”,凈化了發展環境

加大懲治“中梗阻”的力度,進一步強化“亂作為”的懲治機制,通過有力的懲治,增強教育的說服力、制度的約束力和監督的威懾力。一是明確問責問效重點。對項目攻堅和創業服務實行問責問效問廉,切實做到“投資到哪里,督查問責就落實到哪里”。制定下發了《整治“中梗阻”實施方案》、《縣機關效能責任追究辦法》,把服務態度差、工作紀律渙散、辦事拖拉、政令不暢等造成“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和“亂罰款、亂收費、亂攤派”現象的十種行為,明確為專項整治的工作重點;明確全縣具有行政審批權和行政執法權的各部門、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企事業單位、鄉(鎮)站(辦、所)等行使公共權力部門及重要崗位的中層干部和窗口辦事人員為專項整治重點對象。同時,建立健全了行政問責體系,明確了縣紀委監察局為責任單位,對“中梗阻”問題投訴進行專門受理、專項查辦、跟蹤督辦,加大對過錯責任的追究力度,促進股級干部履職盡責,提高操作力和執行力。二是堅決查處“中梗阻”行為。樹立“不換狀態就換人”、“查處就是服務,加大查處力度就是最好服務”的創優經濟發展環境最新理念。凡被舉報投訴并經查實或在明察暗訪中發現有“中梗阻”行為的,除對責任人予以批評教育、效能告誡、通報批評、組織處理乃至黨紀政紀處分外,還要對責任人單位的分管領導給予通報批評。縣紀委監察局充分發揮監督檢查和查辦案件的職能,切實加大對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違規違紀案件的查處力度,突出查處企業反映較大的司法不公、執法不嚴、違法亂紀、損害企業和群眾利益等方面的案件。今年來,縣紀委監察局共立案查處4個職能部門5名股級干部,調整股級干部職務4人,對2名股級干部進行了誡勉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