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管理救助經驗交流
時間:2022-09-02 11:14:08
導語:民政局管理救助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轄5縣4區,167個鄉鎮街道,總人口701.65萬人,是一個集老區、山區、庫區、沿淮行蓄洪區和江淮分水嶺易澇易旱多災貧困地區于一身的經濟欠發達地區,困難群眾較多,社會救助任務繁重,工作歷來都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心,其中農村低保和城鄉醫療救助被首批納入市政府全力推行實施的民生工程,連續五年大力推進,規范實施,創新發展,從而帶動了全市的各項社會救助工作從無到有,由粗至精,日臻完善。在“以人為本,為民解困”的社會救助理念指導下,不斷開創符合實際的社會救助工作新局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強領導,完善工作機制
為了保證我市的社會救助工作對象準確,工作高效快捷,公開、公正、透明,救助取得實效,把好事辦好、做實,市政府先后相繼制定出臺了《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暫行辦法》、《市城市低保工作六項制度》、市《關于進一步規范低保管理工作意見》、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辦法》、《低保操作規程》、市《城鄉醫療救助實施辦法》、市《臨時救助實施意見》、《低保工作責任制責任追究制》、《低保工作崗位責任制》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并在實際工作中不斷修訂完善,指導和規范我市社會救助各項具體工作,有效地保證了全市社會救助工作規范有序地健康發展。
隨著我市的社會救助工作的深入發展,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工作隊伍建設,按照國家民政部制定的《全國基層低保規范化建設暫行評估標準》要求,我市各縣區配齊了街道、社區低保員和部分鄉鎮低保員,提供必要的工作經費和辦公設備,縣區設立了社會救助股,市設立了社會救助科,業務人員2至4人不等,自2008年起在全市推行以“健全制度、規范操作、提高素質、改善條件、促進公平”為目標,全面提高基層低保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努力把基層低保機構建設成民政部門“為民解困”的優秀窗口。
二.突出重點,強化規范管理
救助對象準確與否,直接決定著社會救助工作成效。因此,工作中,我們始終把救助對象的準確性作為社會救助工作的出發點,把救助到位及時有效作為社會救助工作的落腳點,抓工作到位,努力做好“四公開”,即:政策公開、范圍公開、對象公開、標準公開;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民生工程宣傳冊、宣傳單以及縣區、鄉鎮街、村居民委三級公開欄等形式宣傳,做到社會救助政策家喻戶曉,成人皆知;抓程序到位,著力把入戶調查、收入測算、對象評議、審核審批、張榜公示等工作程序做好做細做實,責任到人。力求做到社會救助對象準確無誤,不錯保,不漏保;抓規范管理,努力使社會救助工作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日常化管理軌道,動態管理,分類施保,規范建檔,隊伍建設,資金配套,信訪督辦等項內容納入社會救助工作崗位目標管理責任制,作為年度民政工作考核評先的重要內容,作為民生工程考核的主要指標,這些都為我市的社會救助工作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創新模式,推行“一站式”便捷服務
為困難群眾提供及時便捷公正有效的社會救助服務是我們社會救助工作的核心內容,也是廣大困難群眾的迫切愿望,其中醫療救助、治病救人工作尤為突出。盡管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采取了多種救助方式,如對困難群眾大病患者實行醫前、醫中、醫后救助,資助他們參合參保,提供定額門診救助和小額臨時救助等,但在及時性方面,仍難以滿足貧困患者的要求,為此,2010年我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了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救助服務試點,在省廳業務處室領導的支持、指導下,經過市及試點縣區的艱苦努力,圓滿完成了試點任務,達到了預期目標,受到了省廳的充分肯定和困難群眾住院患者的普遍歡迎,在我市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衛生、人社、財政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下,我們乘勢前進,到2011年6月底,我市各縣區全面開通運行了城鄉醫療救助“一站式”管理服務系統,在市、縣區、鄉鎮三級221家醫療服務機構設立了救助窗口,建立起覆蓋全市的城鄉醫療救助管理服務系統網絡,在此基礎上,金寨縣積極探索實行“一站式”服務全員覆蓋;裕安區實施了在系統接口中斷情況下手工錄入,確保“一站式”即時結算救助正常開展,我市還全面實行了將非“一站式”救助對象統一納入“一站式”系統中管理,提高了一站式管理服務系統的使用效率和全市醫療救助工作信息化水平。
我市的社會救助工作在廣大民政干部的共同探索積極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這離上級的要求和困難群眾的愿望還有一定差距,社會救助中還有許多工作需要進一步提高與完善,需要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我們決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積極進取,奮力拼搏,大力提升我市社會救助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水平,為構建和諧、幸福作出應有的貢獻。
- 上一篇:民政局長在減災救災會議講話
- 下一篇:農村五保供養服務經驗交流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