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貿流通健康發展整治方案

時間:2022-06-04 09:25:02

導語:內貿流通健康發展整治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貿流通健康發展整治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引導生產,擴大消費,吸納就業、改善民生”為主線,加快發展現代流通方式,加強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深化流通領域創新,建立內貿流通發展體制機制,改善營商環境,增強企業活動,促進我縣內貿流通健康發展。

二、重點任務和職責分工

(一)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方式

1.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在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我縣的電子商務。利用中部高速公路交匯點和省灣嶺熱帶農產品綜合物流園建設的有利條件,由中部()綠色產業園區入園企業或與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網企業合作,結合我縣特色產業,建立示范電子商務村,由點到面進行覆蓋,逐步建立健全農村電子商務體系建設。在我縣營根縣城設立一個占地50畝的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在每個鄉鎮或農場、大的自然村設立一個30平方米的電子商務服務站,實現線上線下、實體店全方位的經營服務整合體,實現生活必需品下鄉、農產品上城的電子商務新格局、促農增收。(牽頭單位:縣商務局;配合單位:縣旅游委、縣農業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縣就業局、縣招商服務局)

2.加快發展物流配送,支持商貿物流企業轉型升級。加快省灣嶺熱帶農產品綜合物流園建設,建立起以國道、省道沿線重點鄉鎮和村為節點的物流市場,輻射周邊市縣,形成以為中心的中部農副產品物流聚集區,再通過郵政、申通、圓通等快遞企業進行配送,進一步完善全縣物流網絡格局,擴大物流規模,提升服務能力,激活特色農產品與商品雙向流通,逐年提高快遞網點鄉鎮覆蓋率,爭取到2020年,基本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通快遞”的目標,落實“多規合一”產業布局和園區布局,力爭“十三五”期間,打造一家本土物流龍頭企業(牽頭單位:縣產業園區管委會;配合單位:縣交通運輸局、縣發展改革委、縣財政局、縣商務局、縣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縣供銷聯社、郵政局)。

3.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發展以百家、萬家惠等商貿業態為主的邊鎖經營,將其邊鎖經營店延伸到鄉鎮、自然村等連鎖經營實體店;在縣城,把連鎖經營店建在社區、保障性住房小區、公務員小區等人流密集場所,既方便廣大人民群眾的購物需求,又能保證商務質量安全,同時增加我縣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促進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牽頭單位:縣商務局;配合單位:工商局、郵政局)

4.積極發展綠色低碳流通。引導流通企業開展綠色采購,設立節能環保產品專柜,鼓勵消費者購買和使用資源節約和綠色環保產品。減少一次性用品、塑料袋的使用,遏制商品過度包裝。推廣使用散裝水泥。加快以舊換新、收舊售新、舊貨流通以及規劃建設再生資源回收綜合市場等循環流通網絡建設。支持淘汰老舊汽車,加大黃標車淘汰力度。鼓勵引導餐飲住宿等服務行業推廣使用節水、節能環保技術和節能型裝備,使用清潔能源。推進商業建筑和設施節能減排,新建大型商務建筑(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鼓勵中小型商務建筑按照綠色建筑標準進行建設。(牽頭單位:縣商務局;配合單位:縣發展改革委、縣公安局、縣財政局、縣住房城鄉建設局、工商局、郵政局)

(二)大力推進流通基礎設施建設

5.推進城鄉商業服務網絡一體化。推進縣商業網點規劃實施。按照“多規合一”和“十三五”規劃要求,在符合《省總體規劃》和縣總體規劃下,加快城鄉加油站、農貿市場、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便民連鎖超市等商業網絡經營實體;同時積極推進我縣5個特色產業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推動住宿、餐飲、購物、文化、娛樂、康體養生等一系列關聯產業發展。(牽頭單位:縣商務局;配合單位:縣旅游委、縣農業局、縣住房城鄉建設局、縣規劃局)

6.加強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建設。集中建設一些公益性的批發市場,解決我縣分散的、規模不大,規范性不強的零星市場,如在烏石墟建立起全縣農產品批發市場、在縣城建立一個建筑材料批發市場等。采取政府投資或公私合營(PPP)等模式,鼓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各類市場的升級改造和公益性改革,延伸開展便民店和社區直銷店的公益性升級改造,提高便民服務設施標準化、公益性水平。(牽頭單位:縣商務局;配合單位:縣國土資源局、縣供銷聯社、縣規劃局)

7.大力發展城市社區商業。鼓勵各類連鎖經營、加盟經營等主體進入社區,小區設立便利店、早餐店、藥店、維修店、美發店等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商業網點,利用目前十分發達的物流運送、快遞配送等商貿經營主體打造便民生活服務圈。積極探索社區商業創新,優先扶持社區商業網點連鎖化經營,重點鼓勵建設專業性市場、便利店、快餐店、維修店、美發店、再生資源回收點及集健康、養老、看護于一體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進入廉租房、公租房、棚戶區改造和舊城改造安置住房小區。(牽頭單位:縣商務局;配合單位:縣住房城鄉建設局、工商局、縣市政管理局)

8.提升城市商業現代化水平。按照大型商業網點適度集聚、合理布局要求,結合我縣目前正在進行的舊城改造工作,在工業品市場原址上建設縣商業中心,集中專業店、專賣店、餐飲網點、特產店、便利店、娛樂網點,和目前的百家超市、鴻泰超市、特產超市、萬家惠超市等構建我縣商業網絡,同時把連鎖經營延伸到下面鄉鎮、農村,提升級我縣的購物環境和提高我縣廣大人民的消費水平,打造商業品牌,引進精英企業入駐,促進我縣商業業態多樣化、規?;?、品牌化集聚發展,逐步構建設施完備、布局合理、業態多樣、功能完善、品類豐富、服務優良、管理先進的城市商業體系。(牽頭單位:縣商務局;配合單位:縣發展改革委、縣財政局、縣招商服務局、縣市政管理局)

9.加強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路網、電網、互聯網等工程建設,加快推進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的建設,實現廣大消費者網上購物、網下實體店服務的流通體系,確保農資、農副產品、糧油、日用消費品等經營資源上下聯動,實現日用生活必需品下鄉、農副產品上城的流通體系,進一步整合加快消費終端的連鎖化、規?;?、品牌化建設。依托全縣發達的物流體系、快遞配送體系、郵政系統、供銷合作聯社實體經營網絡,拓展代收費、代收貨、充值、還款等全方位的便民服務功能,促進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牽頭單位:縣商務局;配合單位:縣財政局、郵政局、縣供銷聯社)

10.加快電子商務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路網、電網、互聯網等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保障物流、快遞商品極時送達;加快電力基礎設施建設,保證電力供應,確保網上購物需要;大力發展第四代移動通信(4G)網絡,積極推進縣城城區無線網絡覆蓋應用;加快農村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寬帶普及,擴大4G移動通信網絡在農村的覆蓋面,大力推防進光纖入戶,加快公共場所免費開放WiFi接入工程建設。(牽頭單位:縣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配合單位:縣住房城鄉建設局、移動公司、聯通公司、電信公司)

(三)全面提高流通企業競爭力

11.積極培育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加大對中小微流通企業的扶持力度,促進企業向專業化、特色化方向發展。充分利用萬家惠、百家、鴻泰、特產等大型商貿流通企業的作用,培育龍頭企業,鼓勵國有、民營流通企業相互參股,支持商貿龍頭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鼓勵工行、建行、農行、信用社、長江銀行等金融機構為全縣重點產業、重點企業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引導生產企業建立規范的直供直銷體系,減少層次和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支持萬農惠、百家、鴻泰、萬華等零售企業共建采購和配送體系。(牽頭單位:縣商務局;配合單位:縣財政局、工商局、縣金融辦、中國人民銀行縣支行)

12.增強中小商貿流通企業發展活力。建立健全萬家惠、百家、鴻泰、萬華等商貿流通企業服務體系,積極扶持培育他們面向縣城、鄉鎮小微流通企業提供資金信貸、信用擔保,建立起城鄉網絡全覆蓋的流通體系,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采用無形資產和動產質押融資的方式,擴大中小商貿流通企業貸款抵質押品的范圍。鼓勵百家、萬家惠、鴻泰、萬華等4家商貿流通企業開展聯合采購,降低商品采購成本,促進終端消費,增強商貿流通企業發展活力。(牽頭單位:縣商務局;配合單位:工商局、縣財政局、地稅局、縣物價局、中國人民銀行縣支行)

13.鼓勵實施品牌戰略。結合我縣實施質量強縣戰略,建立起綠橙、蜂蜜、鐵皮石斛等我縣品牌產品,推介和保護等公共服務體系。全方位實施品牌戰略,在批發、零售、配送、物流、會展、餐飲、電子商務、家政服務等領域培育一批品牌企業。支持完善品牌產品線上線下、縣內島外、國內國外等營銷網絡建設,暢通品牌產品流通渠道。積極發展品牌產品專賣店、專業店。(牽頭單位:縣商務局;配合單位:縣財政局、工商局)

(四)營造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

14.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建立健全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準入制度。全面實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簡化辦理程序、方便市場主體,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現項目審批、核準、備案的“統一受理、同步審查、信息共享、透明公開”。(牽頭單位:縣政務服務中心;配合單位:縣各有關單位)

15.大力整頓規范市場秩序。大力整頓規范市場秩序。完善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雙打”工作機制,推進打擊侵權假冒領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加強上下級和行政執法部門之間執法信息交流和協作。建立商貿企業信用檔案,積極開展誠信經營宣傳教育活動。(牽頭單位:縣商務局;配合單位:縣科學技術和工業信息化局、縣打擊侵權假冒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縣工商業聯合會)

三、有關要求

(一)明確工作責任。各責任單位要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按照確定的目標任務,研究制定相應的實施方案和措施,進一步細化任務分工、使各項工作按步驟、時間節點完成任務,切實把我縣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展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產生實效。

(二)加強協調配合。各部門、各單位要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要親自部署,精心組織,對涉及多個部門的工作任務,要主動溝通協調,相互協作,形成合力,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